记者25日获悉,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公安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三部门联合印发《外省来陕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陕西户籍在陕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在陕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施细则》,细则即日起施行。2013年印发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陕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施细则》即行废止。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在陕连续学籍需满3年申请在陕报名参加高考的随迁子女,须同时符合的条件有 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截至高考当年,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在陕学籍满3年,即从第一学期开始,在我省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校注册学籍并连续实际就读3年,按规定完成学业并可获得陕西省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截至高考当年8月31日,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持陕西省居住证3年以上(指所持陕西省居住证有效年限累计3年以上〔含3年〕);截至高考当年8月31日,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按照国家规定在陕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年以上(含3年)
02-26
文化陕西 【陕西发现春秋时期男性美容面脂】日前,科研人员在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男性贵族墓出土的一件铜罐中,检测出用于敷面的化妆品。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男性美容面脂实物,距今已有2600多年。这件出土的铜罐带有小盖,口径约为5.5厘米,罐内保留有约6克残留物。科研人员将铜罐送到中国科学院检测后发现,罐内残留物是一款以牛脂作为基质,混合了一水碳酸钙颗粒的有美白效用的化妆品。据了解,一水碳酸钙属于比较罕见的矿物,主要来自湖泊沉积和洞穴沉积中产生的特殊钟乳石——月奶石。一般情况下,湖泊沉积产生的钟乳石杂质比较多,洞穴沉积产生的钟乳石比较纯。科研人员推测,罐内残留物中的一水碳酸钙应为先秦道家或方士在洞穴中采集钟乳石所得。据介绍,中国所知首次记录面脂制作方法的古文献是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齐民要术》记载:“用牛髓。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若无髓,空用脂亦得也。”此次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发现的以牛脂为基质的美容面脂,表明东周先民已经制作并使用美容面脂,这比《齐民要术》的记载要早1000多年,从而将中国先民制作面脂的历史提前了1000多年,并提供了考古实物依据。
02-26
文化陕西 【陕西三项目入围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2月25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结果公布,共有20项考古入围终评。其中,陕西西安秦咸阳城遗址、宝鸡陈仓下站秦汉祭祀遗址、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等3个项目入围终评。据了解,西安秦咸阳城遗址位于咸阳窑店镇,是战国后期到秦朝的都城遗址,近年来秦咸阳城遗址取得重要收获,连续发现大型宫殿遗址、国家府库遗址等,有助于了解咸阳城与秦始皇陵的关系,说明在秦统一后咸阳城的功能整体开始转变;宝鸡陈仓下站秦汉祭祀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潘溪镇下站村,2020年发掘出土大量秦汉祭祀遗迹,祭祀坑数量庞大、内涵丰富、有规律性,考古人员判断下站遗址由秦宣公建立,是《史记》中记载的密畤;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规格巨大特殊,发现土雕建筑、壁画以及彩绘陶俑等文物,对于研究探索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的分布、民族大融合等都有重要的意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0个项目入围
02-26
【听曲猜谜赏灯……陕西这趟慢火车“嘹地很”!】2月25日,在宝鸡开往平凉的6072次慢火车上,由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客运段与陇县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举办的“民乐奏响春之声”音乐会,让乘车旅客感受到了浓厚节日气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上午8时,悠扬的乐曲声从5号车厢传来,车厢里四处悬挂的各式陇县花灯伴随着音乐轻轻摇曳,一旁的车窗上,火红的窗花映衬着回春大地上的片片新绿。记者了解到,在这场以民族乐器为主的音乐会上,不但有唢呐、二胡、葫芦丝独奏,还有板胡、三弦合奏的“绣金匾”“陇州小调”等耳熟能详的地方民乐。听曲猜谜赏灯……陕西这趟慢火车“嘹地很”!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