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咏春》登陆央视春晚反响强烈 主流媒体推出系列评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咏春》登陆央视春晚反响强烈 主流媒体推出系列评论

来源:读特2024-02-18 11:19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选段

  在龙年央视春晚一亮相

  便在网络刷屏

  赢得海内外观众以及专家学者们的一致好评

  更给深圳文化事业特别是文艺创作

  带来诸多振奋人心的启示

  日前,深圳特区报推出“《咏春》登陆央视春晚的启示”系列评论——

  以高度文化自觉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咏春》登陆央视春晚的启示①

  一路高歌,一路繁花似锦,《咏春》是深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高度文化自觉勇担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部典范之作和一次精彩实践。《咏春》的成功再次生动说明:坚持“两个结合”,以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精品迭出的动力与源泉。

  《咏春》的出色表现,也是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在文化领域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具体体现和生动缩影。

  深圳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把文化繁荣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深圳从深耕文艺土壤、涵养文艺生态、打造文艺院团和培育文艺人才等方面都进行大量的改革与创新,为文艺精品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也预示着更多的文艺精品将层出不穷。

  创新是文艺作品的生命——《咏春》登陆央视春晚的启示②

  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算创新,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是传承。《咏春》的创新,是扎根中华沃土的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圳的发展成就,本身就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水浇灌现代文明之花的璀璨成果,《咏春》由“深圳出品”,与这座城市的气质正相契合。

  在《咏春》创新与突破的背后,有整个创作团队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也有这座城市的创新文化与氛围。深圳这座平均年龄32.5岁的青春之城,已经形成了一种尊重创新、包容创新、鼓励创新的生态和文化,各行各业涌动着创新的活力,因此,《咏春》的成功既令人惊艳,也是深圳创新创意气质的水到渠成。

  市场是检验文艺作品的试金石——《咏春》登陆央视春晚的启示③

  《咏春》之成功,是深圳多年来耕耘文艺沃土、涵养文艺生态、培育青年文艺人才的成果体现。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文艺名家”计划,通过“项目制”运营引进顶尖人才……一直以来,深圳坚持把文化繁荣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让高度的文化自觉成为深圳文艺精品创作的风向标,充分发挥各项扶持保障机制作用,形成了一套富有深圳特色的文艺创作机制。“深圳模式”实现了政府、民间通力合作,让主流价值观和市场运作机制寻找到了结合点,让“深圳出品”既具备鼓舞精神的“能量”,又具备人民群众喜爱、愿意传颂的“流量”。

  一部《咏春》,“咏”的也是文化实力的盎然“春”意。从文艺精品《咏春》到文化市场的“永春”,期待更多文艺精品“破圈”突围,新型业态破土吐绿,构成新时代中国演艺事业斑斓多姿千帆竞渡的壮丽景观。

  扎根人民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咏春》登陆央视春晚的启示④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为人民创作、为人民立言,是我们的根本立场。《咏春》是一部致敬平凡人的英雄故事,构筑了新时代的“平凡的世界”,讴歌了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咏春》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讴歌人民,鲜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咏春》主创团队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到生活中去,了解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其人其事,观摩国家级非遗香云纱制作过程,下功夫深思细研,从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磨砺创新的思维。基于此,《咏春》成功塑造了以叶问为代表的“中国英雄”形象,讴歌了在“英雄精神”感召下追光奔跑的平凡人,也呈现了大湾区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的历史人文风貌。香云纱被艺术化地写进剧情中,给观众带来别样的视觉享受和文化震撼。《咏春》创作的实践证明,好的文艺作品都是从群众中来的。文艺创作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实践,把人民群众的创造作为源头活水,深度挖掘、提炼,才能创作出烛照民心、引领时代的佳作。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探索——《咏春》登陆央视春晚的启示⑤

  龙年央视春晚海外传播量创下了新高!这也意味着,在春晚大放异彩的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又获得了一波延续“破圈”效应的强大动能,深圳文艺创作在世界舞台上的能见度、显示度将进一步得以提升。

  文艺是世界语言,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最好名片。还在创作谋划阶段,深圳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将《咏春》这部舞剧定义为一部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艺术精品。从在新加坡海外首秀连续“满座”,到香港“全域”圈粉,再到此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获得世界范围更广泛传播……事实证明,正如剧中叶问在香港打开了咏春的“一扇门”一样,舞剧《咏春》破圈出海,也在国际演艺市场、国际传播上打开了“一扇门”,让新时代讲述中国故事的精品力作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越是在地的,越是国际的。《咏春》能够成为向世界推介深圳的一张文化名片,正是因为这部舞剧“很深圳”。推崇开拓、进取、坚韧、奋斗的个体精神,张扬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英雄情怀,鼓励创新创意、出新出彩——深圳赋予《咏春》的精神价值,不仅给广大观众带去了全新的审美体验,还有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唤起了超越国界的心灵共鸣共振,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深圳城市形象也因此更加深入人心。某种程度而言,《咏春》已经突破了一部舞剧固有的意涵,成为具有鲜明深圳文化特质的城市IP ,成为既生动又高效的城市营销载体。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28日晚,2025中国・E-TOWN电竞节超级冠军杯开幕式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又称“北京亦庄”)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举行。
2025-11-28 20:51
加强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督促连锁餐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只开店、不管店”问题;“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全面停售……12月新规,一起来看!
2025-11-28 17:11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