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访深圳罗湖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黄文源:好教育=尺度+温度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专访深圳罗湖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黄文源:好教育=尺度+温度

来源:南方日报2023-09-13 08:37
专访深圳罗湖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黄文源:好教育=尺度+温度

  2022年8月,深圳市笋岗中学迎来新的“掌门人”——深圳市名校长、罗湖教育“元老级”人物黄文源。

  黄文源,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香港教育大学教育硕士,暨南大学管理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在读教育博士。作为英语名师,他曾多次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多篇,也曾被评为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深圳市高考先进教育工作者。

  在担任桂园中学副校长期间,黄文源曾连续7年担任初三班主任和英语科任教师,并取得辉煌的中考成绩。这些年,他一直潜心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他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所带领的班级升学率超高。而且他非常关注和重视家长,乐于倾听家长的心声,家长们对他喜爱有加,感激万分。”这是一位家长代表对黄文源的评价。

  今年5月,深圳市笋岗中学正式更名为深圳市罗湖实验学校,更名的背后是罗湖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优质均衡的美好期盼。作为学校的“掌门人”,黄文源将如何带领学校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日前,南方日报对黄文源进行了专访。

  撰文:叶淑萍 受访者供图

  南方日报:作为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教育专家,请谈谈您的教育观。

  黄文源:教育是科学,崇尚严谨;教育是艺术,需要温情;教育是春风化雨,是陪伴和引领;教育是润物无声,是开导与启迪;教育是职业,更是事业。

  好教育=尺度+温度,在学校管理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度,严而有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相信孩子,激发潜能,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协助实现自我教育与发展。

  南方日报:今年是深圳市笋岗中学更名为深圳市罗湖实验学校的元年,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发展愿景和办学思路。

  黄文源:我们学校的发展愿景是:聚焦育人,厚植成长文化;对标一流,打造实验精品。

  其中,“聚焦育人,厚植成长文化”表达我们的育人初心与责任担当,它体现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的目的是“育人”,这是新时代教育和学校的使命,也是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遵循。我们应该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始终放在首要位置,这个目标不能偏移。

  “对标一流,打造实验精品”表达的是学校的发展路径与奋斗目标。三十年来,我们学校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是与优秀的兄弟学校相比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提出“对标一流”,就是要以先进为榜样,虚心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打造实验精品”指向的是学校由“笋岗中学”更名为“罗湖实验学校”后的追求,既然是“实验”,我们就要大胆闯,大胆试,勇于创新。“精品”是一种目标和价值追求,我们不仅要大胆实验,而且要打造精品。这句话包含了我们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路径和追求。

  工作思路就是瞄准高质量发展这一条主线,继续抓好“双减”和阅读这两个重点,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争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五育并举”促发展,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地抓好学生学业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

  我们提出“六个再多一点”的文化,即干部们再多干多想一点,老师们再多投入一点,学生管理再抓紧一点,安全工作再重视一点,服务工作再细致一点,创新力度再大一点。我们要围绕“实验”做文章,大胆试,创新干。一是“请进来”,我们将开设“罗实大讲堂”,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传经送宝;二是“走出去”,我们将适时安排管理干部和老师们轮流到优秀的兄弟学校跟岗学习交流;三是建设“文化罗实”,我们将成立“少年文学院”“少年科学院”等,搭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平台。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年来,我们通过优化布局,美化环境,让学校的文化标识更加醒目,校园里花草更有品味,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优美的学习环境。

  南方日报:教师是罗湖教育“三宝”之一,也是学校神经系统的中枢,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罗湖实验学校有怎样的规划和举措?

  黄文源:我们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老师们立足讲坛,辛勤耕耘,牢记使命,无私奉献,为学生的成长进步、学校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校有教职工217名,在编在岗175名,临聘教师39名,高级教师43人,一级教师63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

  为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各项举措的落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治学和管理中的引领作用,我们学校于今年3月成立了学术委员会,作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组织,这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中枢机构”。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通过深化、细化各项措施,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效果不错,教学成绩和质量检测结果稳步提升。

  为了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我们以“双减”与“双新”师资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主线,依托区、市、省各级培训等辐射,搭建了“青年教师研习会”及“青蓝工程”平台,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德育和教学“双导师”,跟踪管理。同时系统化为青年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岗前、岗中培训,采取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外出访学等手段,努力开创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南方日报: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课程建设是学校血液里流淌的基因,请您介绍一下罗湖实验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黄文源:为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更好地实现学校育人目标,我们学校对课程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形成了“双层五领域”课程体系,即“基础、拓展”双层,“人文与社会、科学与创新、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劳动与技术”五领域,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也逐步提升,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学校干部教师多人次在区级以上活动中作教学、德育、课程、科研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和特色发言,在市、区级以上研究课、主题课、展示课中,我们的获奖案例逐年增加。

  从老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课程建设是引玉的砖,是搅动池水的震动棒,是点燃火花的智慧;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说,课程建设是营养套餐,是补足全面发展的钙,是引领成长的指南针;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说,课程是学校发展的名片,是学校进步的梯子,更是学校育人之意义所在。总之,在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上,我们学校会继续努力,基于学生快乐学习与生活,基于教师幸福工作和成长,基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态环境,着力实现有效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校本课程,合理设置师生终身受益的整体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南方日报:在德育、学风、校风方面,您一直抓得非常实,也非常严,这是否跟您的个人成长及从教经历有关?

  黄文源:教育是一个人影响另一人生命的历程,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学生。学生在这个年纪的认知水平有限,很难理解学校管理的“尺子”对于他们自身成长的意义。

  从教31年,来深圳28年,我对学生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这也与我的求学、成长经历有关。我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粤西的乡镇度过,当年乡村老师们的生活比较艰苦,为了生计,不少老师下班后还要回家务农。为了养家,大多数老师没有太多业余时间管理学生,给学生辅导的教师就更少。

  我曾目睹不少学生在电子游戏室沉迷游戏,与社会青年称兄道弟,抽烟、打架、勒索等,学业荒废,甚至走向歧途。我也曾目睹聪明优秀的孩子由于疏于管教,错过了他的光明大道,走上一条本不属于他的人生路。

  自从参加工作之后,我把当年在中学时代看到的管理短板竭尽全力地补上,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自我成长的能力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阻拦,最终变成期待的模样。

  今年是我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第25年。来罗湖实验学校前,我曾经在三所初、高中学校工作,通过严抓校风学风,学校的教育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广大家长的广泛认可。25年来,从德育主任到教务主任,从副校长到校长、党总支书记,我对学生的管理始终不放松,狠抓校风学风建设,顺应教育规律,教学质量成效显著。

  在罗湖实验学校工作的这一年来,我们严校纪,正校风,促学风,开门办学,让广大家长有序参与学校管理,形成了很好的校家社合力办学、共育新人的良好生态。

  南方日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去年8月您正式到任罗湖实验学校,一年来,该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黄文源:一年来,全体教职工聚焦育人目标,瞄准高质量发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更进一步的跨越和提升。2023届与2022届中考相比,总分提高了24分,非毕业班的学业成绩也进步明显,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