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复合型创新人才高地建设论坛在深举办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复合型创新人才高地建设论坛在深举办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1-21 21: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形势变乱交织、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所在,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现阶段,科技的创新、突破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就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及高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和集思未来联合组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复合型创新人才高地建设论坛,11月19日下午在前海举行。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教授在致辞时表示,中国正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复合型创新人才高地建设是深圳领会国家发展需求的发力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着力点,发挥深圳国际化区位优势的突破点,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点。因此,深圳大学始终将国际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国际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圳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李清泉介绍说,深大于2016年、2019年和2021年分别制定了深圳大学国际化行动计划、深圳大学关于加快实施国际化行动计划的意见以及深圳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为全校国际化工作指引了方向和目标。尤其是2021年以来,学校将国际化建设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并召开国际化工作会议,成立国际化专家委员会,学校决策层关于国际化工作与国际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与决策部署,极大促进了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更新,真正做到国际复合型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的敢为天下先。

  深圳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顾挺指出,各方面的信息显示,深圳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界的网红,以前是才华横溢、深藏闺中无人欣赏,现在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在聚光灯下,深圳的外事工作部门正在思考深圳深度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优化整合全球创新要素的能力,以及参与和引领全球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能力是否足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论坛所讨论的主题非常重要,深圳需要大量的国际复合型创新人才,才能够让这座城市的底蕴更加深厚,不仅能把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故事说好,还能把全球希望与深圳对接的创新项目的每一个需求切切实实接住、接好。

  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教授在致辞时说,天下之智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归根结底要靠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挥高校尤其是一流大学科技生产的重要基地、一流人才的富集高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源地作用,以有组织科研和重大项目集中智慧、凝聚力量。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打造立体式、全方位和现代化的教育高地。所谓立体化是指产、学、研、训、用全程融合的调动式发展,以国家战略目标需要和人才发展特色为根本,寻找当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的利益平衡点,尊重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企业平台的应用优势以及学生才智的差异化优势,实现产教融合、职普融合、理实融合、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以全面互融的教育高地集群推动时代英才的立体化培养。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戴永红教授介绍说,深大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发展,首开全国先河,在外语专业开设了学科素养通识英语课程,培养学生跨学科、交叉学科的阅读能力,赋能深大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戴永红表示,深大外国语学院愿同关心和支持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各方一起抓住机遇、提前布局,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发展高质量教育作为人才高地建设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科技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引领。

  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及总干事教育政策特别顾问Andreas Schlecher,曾任剑桥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剑桥大学终身教授Patrick Baert,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前国家局局长、国际胜任力培养专委会专家委员薛玉雪,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家、资深外交官刘志贤,集思未来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沈聪,以及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颜盛等嘉宾也在论坛上发表致辞或主旨演讲。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复合型创新人才高地建设论坛是2022首届深大湾区论坛的分论坛之一。据介绍,由深圳大学组织发起的“湾区论坛”立足特区综合性大学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和人文优势,充分调动和整合了深圳大学现有社科力量,为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服务于新时代“双区”建设和深圳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现实需求,积极贡献深大智慧、深大方案。19日上午开幕的2022首届深大湾区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深圳大学举行。论坛以“新时代‘双区’建设与深圳高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开放·融合·未来”为特色,邀请了百余位国内社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共话社科理论与实践创新。(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