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民创意”是美的最强大创造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全民创意”是美的最强大创造力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2-08-23 11:29

  提要

  在深圳获得“设计之都”14周年之际,我想在这里提出“全民创意”这个主张,不仅仅是为我们这个城市,也为中国的创意产业发展、美学教育提出一种推动的理念和主张。我们提出“全民创意”,就是想告诉所有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意的主体,都可以实现创意的梦想,创意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只有创新型文化,才能孕育无限的创意,鼓荡起创意的大潮;只有智慧型文化,才能让人不断追求心灵美的至高境界,激发出从本性追求到技术实践的美好成果;只有包容型文化,才能以广阔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气概,创造出千姿百态、相互映衬又相互扶持的美丽境界;只有力量型文化,才能凸显民族的血性和生生不息的传统。“全民创意”就是这种文化坚实的基础,它必将推动文化产业的更高质量发展,使“文化强市”真正地强起来。

  世界上的美有两种,一种是“自然之美”,一种是“人为之美”。如果说“自然之美”是天地的赋予,那么“人为之美”就是人的创造和文明的积累。

  美学教育,其实也包括两个部分,一种是欣赏美,通过美学教育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和美的欣赏能力。另外一种是创造美,通过源源不断、形式多样地创造,丰富人类的美学内容,创造出无穷的美学。

  就这一点来讲,创造美不仅是艺术家的责任,更是每个人都有的天赋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生活之美、工作之美和艺术之美。其实创意就在我们身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提出“全民创意”的主张。小到人与人的一次交谈,头脑里产生一个美丽的想法、做一餐别具风味的美食,这些都蕴含着创意的因素。近两千年前,汉语中就有了“创意”一词;美国的詹姆斯·韦伯·杨在他的《创意》一书中指出“创意并不是要创造新事物,而是对旧要素进行新组合”;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创意的天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创意和美的实践,每个人都是美的创造者。但是,如果把这种创意自觉起来,变成一种对美的追求,上升为美的创造,那将是多大的一种能量。在今天来看,有无数的哲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美术家、舞蹈家、朗诵者、设计师、作家、诗人等等,他们都创造着美。实际上,他们创造的东西被其他人乃至社会接受,所以他们能够成为“家”或者“师”,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创造能力,则源于深厚的民间基础和创造激情。

  美学之广大和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存在于国民之中。这是美学真正生长的沃土,也必然能催生出更多好的创意。所以,当我们进行美学教育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看客和受教育者,更应该把自己作为主人,丰富我们的美学实践,从而使自己也能够在欣赏美的时候创造美。

  记得我们在深圳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设计之都”的报告里,第一句话即写道:“深圳是一个被设计出来的城市,设计他的人是——邓小平”。教科文组织的所有评委包括总干事,都被这句话深深地震撼,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深圳经济特区不仅仅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以及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是一个伟大的创意。而实现这个创意的主体,就是我们的党、邓小平同志和全体人民。

  讲到“文化深圳”的意义,我们曾经用了两个概念:第一个是“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第二个是“文化深圳以创意为代表”。那么,阅读是什么样的阅读?我们赋予了它“全民阅读”的概念,并且立足于“全民阅读”,去推动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以至于使深圳成为全国最早提倡“全民阅读”和推动“全民阅读”的城市,成为中国人均读书量和借阅量遥遥领先的城市,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城市。我们所有的市民为之骄傲。

  同样的,我们在2008年申请“设计之都”,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第六个、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成为世界创意城市联盟的重要成员。在深圳获得“设计之都”14周年之际,我想在这里提出“全民创意”这个主张,不仅仅是为我们这个城市,也为中国的创意产业发展、美学教育提出一种推动的理念和主张。我们提出“全民创意”,就是想告诉所有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意的主体,都可以实现创意的梦想,创意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56a97d90d44afdec152da83e9c696469_6d3f61e118444a0cbbd79c3f4d98c7be.jpeg

  创意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事业中、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中,都可以孕育和体现。正如“诗书礼乐”成就了古代的士人君子,创意也可以使你成为一个更美的公民。正像“全民阅读”推动和启发了每个人的读书激情,“全民创意”也必将激发更多人的创意激情、创意思维,从而产生更多的伟大的创意成果。

  人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之中,要吸收很多的美学知识,首先要懂得欣赏美,鉴别审视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全民创意”的提出,也必然推动和激发更多人对美学的浓厚兴趣。

  朋友们,我们在欣赏美的时候,要记住费孝通先生的那句话,尽管它耳熟能详,我还想在这里再重复一下,寻求美的过程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首先要“各美其美”,而做美的创造者,就是“各美其美”的核心内容,是增加每个人乃至民族美学自信、自觉、自强的必然。中华民族的美学博大精深,作为世界唯一存续下来的、不中断的文明,他在“人为美学”的境界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我们有那么丰厚的诗境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舞蹈之美、建筑之美等,不胜枚举,并且受到世界的尊重。

  “全民创意”首先要“各美其美”,把我们的中华美学发扬光大,这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这种美,正如朱熹说的“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在今天的民族复兴伟业中,我们除了继承这份无与伦比的民族美学遗产,更应该创造出这个时代的美,体现出我们每个人和我们这个民族对美学创造的无限能力、无限成果。

  “全民创意”就是要“美人之美”,当我们为自己古老的中华美学传统自豪的时候,一定要以同样喜悦和欣赏的目光,看到其他民族和其他国家创造的美学思想和美学成果。要以谦卑的态度学习这些成果,体验其奥妙,借鉴其经验和理论,以光大和充实中华美学。因为,这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宝藏,我们越谦卑,就会越充实,也会越自信。而那些唯我独尊、唯我独大的喧嚣,只能证明美学精神的贫乏和无知。因此,只有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到美美与共,在人类文明的巅峰上与世界各民族握手,从而完成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美学建构,以实现我们辉煌的梦想。

  当我们提出“全民创意”这一理念的同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完整地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我们把市民的文化权利,分为享有权、参与权、创造权和创造成果被保护的权利。而“全民创意”理念的提出,可以充分实现这四方面的权利,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美的享有者,由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各种空间,来领略自然之美和人为之美。比如各类美术馆、音乐厅、图书馆、书城的建造,等等。

  还有那些群众性的文化广场,以及像福田首先提出的“十分钟文化圈”“一公里文化圈”等等,通过这些,使我们市民的美学素质能够不断提高,能够在美的天空,尽情地翔游。

  同时,我们的各级政府也应该给市民参与美和创造美提供广阔的空间,为“全民创意”搭建广阔的舞台。深圳在定位上,提出“三创之都”的说法,即创新之都、创业之都和创意之都。深圳有天然的创意土壤。正如我们所说,这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驱动每一个移民来到这片热土的,是他们对未来的梦想和追求。移民汇聚,像小溪入河;移民涌动,像春潮破冰。想一想,一个人带着一个梦想到来,十人、百人、千万人呢?那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力量,那就是梦想的海洋!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梦想之城,这种梦想,乃是创新创业和创意最强大的思想力量和激情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意与这个城市密不可分、与每个人密不可分,可以说这就是这个城市的本质之一。充分满足每个人对创意的参与和创造的权利,必然会产生无法想象的成果,去延续这座梦想之城的血脉,而创造成果被保护的权利,是对所有创意者的尊严和成果的维护。深圳在知识产权和著作权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2021年第十七届深圳创意12月启动仪式现场。

  要实现“全民创意”,最重要的就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释放每个人创意能力的最重要先决条件,只有解放思想,创意之源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创意之果才会越来越丰富。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0余年来解放思想的优良传统。而深圳仍然要做解放思想的尖兵。

  今天,中华民族正走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这种复兴说到底是文明和文化的复兴。作为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伟大民族,我们一直在追求着真、善、美,这是中华文明的本质,也是一代一代中国人上下求索的根本内容。而美的心灵、美的创造、美的表现、美的欣赏,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提倡“全民创意”,也就是要继承这生生不息的传统,并发扬光大。

  要鼓励所有人都投入到积极的创造之中、投入到美的创造和欣赏之中,除了认识到它对文明和美学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建构一个平台,那就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创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文化。因为,只有创新型文化,才能孕育无限的创意,鼓荡起创意的大潮;只有智慧型文化,才能让人不断追求心灵美的至高境界,激发出从本性追求到技术实践的美好成果;只有包容型文化,才能以广阔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气概,创造出千姿百态、相互映衬又相互扶持的美丽境界;只有力量型文化,才能凸显民族的血性和生生不息的传统。“全民创意”就是这种文化坚实的基础,它必将推动文化产业的更高质量发展,使“文化强市”真正地强起来。

  (艺衡)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未来乡村

  • 乒乓球——世乒赛:孙颖莎女单夺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今年以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势迅猛。
2023-05-24 09:17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各省推荐基础上遴选发布2022年十大农作物、畜禽、水产优异种质资源,旨在提升全民资源保护意识。
2023-05-24 09:17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2023-05-23 10:52
中国以19373.35位居全球第一,美国为17610.47,前10名还包括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
2023-05-23 09:33
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300多位专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分类学专家对每条数据进行审定确认,最终汇编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2023-05-23 09:29
22日,青海省林草局正式对外发布《青海植物名录(2022版)》。该名录对于学术研究、政策制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编目和保护、科学普及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23-05-23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