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详情公布:陕西新增本土“44+999”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 正文

详情公布:陕西新增本土“44+999”

来源:西安晚报2022-12-06 09:45

详情公布:陕西新增本土“44+999”

  12月5日0-24时,全省报告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1043例,其中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4例(汉中14例、渭南9例、西安9例、榆林7例、安康2例、铜川2例、韩城1例),其中轻型41例、普通型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99例(西安392例、榆林153例、渭南108例、咸阳98例、安康60例、宝鸡58例、商洛57例、延安43例、汉中21例、杨凌6例、韩城2例、铜川1例)。出院25例、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87例。

  截至12月5日24时,现有在院隔离治疗本土确诊病例696例、隔离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1745例。

  本土感染者具体情况:

  西安:报告感染者401例(确诊病例9例、无症状感染者392例),其中100例为集中隔离发现、90例为省外输入闭环管理筛查发现、69例为居家隔离发现、56例为主动就医或主动就检发现、46例为社区筛查发现、26例为闭环管理重点人群筛查发现、14例为非闭环重点人群筛查发现。

  榆林:报告感染者160例(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153例),其中100例为集中隔离发现、54例为居家隔离发现、2例为社区筛查发现、2例为闭环管理重点人群筛查发现、1例为高风险区筛查发现、1例为省外输入闭环管理筛查发现。

  渭南:报告感染者117例(确诊病例9例、无症状感染者108例),其中69例为集中隔离发现、32例为居家隔离发现、5例为社区筛查发现、4例为闭环管理重点人群筛查发现、2例为高风险区筛查发现、2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1例为非闭环重点人群筛查发现、1例为密接筛查发现、1例为省外输入闭环管理筛查发现。

  咸阳:报告感染者98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中35例为省外输入闭环管理筛查发现、30例为居家隔离发现、26例为集中隔离发现、4例为主动就医或主动就检发现、2例为非闭环重点人群筛查发现、1例为闭环管理重点人群筛查发现。

  安康:报告感染者62例(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60例),其中28例为省外输入闭环管理筛查发现、17例为集中隔离发现、17例为居家隔离发现。

  宝鸡:报告感染者58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中25例为集中隔离发现、12例为居家隔离发现、8例为省外输入闭环管理筛查发现、6例为社区筛查发现、4例为闭环管理重点人群筛查发现、3例为非闭环重点人群筛查发现。

  商洛:报告感染者57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中30例为省外输入闭环管理筛查发现、13例为集中隔离发现、6例为闭环管理重点人群筛查发现、4例为区域协查发现、2例为居家隔离发现、2例为非闭环重点人群筛查发现。

  延安:报告感染者43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中17例为集中隔离发现、11例为居家隔离发现、7例为非闭环重点人群筛查发现、7例为省外输入闭环管理筛查发现、1例为闭环管理重点人群筛查发现。

  汉中:报告感染者35例(确诊病例14例、无症状感染者21例),其中11例为集中隔离发现、11例为密接筛查发现、7例为省外输入闭环管理筛查发现、5例为高风险区筛查发现、1例为居家隔离发现。

  杨凌:报告感染者6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中2例为居家隔离发现、2例为省外输入闭环管理筛查发现、1例为非闭环重点人群筛查发现、1例为落地检发现。

  铜川:报告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其中2例为集中隔离发现、1例为闭环管理重点人群筛查发现。

  韩城:报告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为省外输入闭环管理筛查发现。

  以上感染者均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病例详情、活动轨迹和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由相关涉疫市(区)发布。

  12月5日0-24时,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出院3例、解除隔离医学观察1例。

  截至12月5日24时,现有在院隔离治疗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例,隔离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2例。

  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入境后均被闭环管理,无陕西省内自行活动轨迹,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经市级专家组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健康提示: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倡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对自己健康负责,疫情期间从严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少聚集,若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及时核酸检测。积极接种新冠疫苗,防感染、防重症。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积极配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转自:陕西省卫健委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展首尔开幕

  • 杭温铁路首列长轨安全进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