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杨凌:打造农业对外开放新高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杨凌:打造农业对外开放新高地

来源:群众新闻2022-06-15 15:03

  作者:仵永杰

  6月6日,芒种节气,在北纬34度的陕西杨凌,金色麦浪层层翻滚,一派丰收景象喜煞农人。而在北纬53度的哈萨克斯坦科克舍套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批小麦良种刚刚完成播种。

  地理虽异,人心相通。实现粮食丰产稳产、农业优质高效是世界各国的奋斗目标。2019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倡议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

  杨凌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国唯一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试验区,肩负起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以下简称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的重要使命。三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强化政治担当,牢记谆谆嘱托,充分发挥杨凌主体作用,聚焦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核心功能高质量推动建设,奋力打造农业对外开放新高地。

  涉农培训的国际品牌

  “我们用适应性比较强的普冰新品种与哈萨克斯坦主栽的阿斯塔纳小麦品种杂交,为哈萨克斯坦培育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随着纬度的升高,小麦株高会逐渐降低。由我国低纬度地区向哈萨克斯坦等高纬度地区选育小麦品种,首先要选择高秆小麦品种作为亲本。”6月6日,在杨凌举办的第七届小麦文化节上,上合小麦育种创新基地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正茂教授正在讲解小麦育种技术。

杨凌:打造农业对外开放新高地

张正茂教授为留学生讲解小麦育种技术。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留学生张诺听得大为震撼——中国的小麦新品种在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推广种植,比当地主栽品种每亩增产最高达60.51%。将中国小麦品种的高产特性与哈萨克斯坦小麦的优质特点结合,可以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新冠疫情以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针对上合组织国家的农业技术培训持续进行。“通过这次学习,你们国家在水土保持和旱作农业方面存在哪些挑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对策?”5月23日,在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举办的发展中国家水土保持与旱作农业研修班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李锐教授向学生提问。

  此次研修班全程在线上进行,但“课堂氛围”非常热烈。李锐建议,巴基斯坦应大力推行“退耕还林”相关政策,合理开发土地以减少人为原因导致的侵蚀。巴基斯坦信德省政府规划局项目官员佐海布·厄尔·拉赫曼·布吉奥表示,此次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举办的研修班主题紧扣中国水土保持与旱区农业生产经验,对巴基斯坦今后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上合组织农业基地,越来越多的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官员、技术专家学到了中国农业发展经验。2019年以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深度契合上合组织国家需求,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国际培训,打造涉农培训国际品牌,围绕节水灌溉、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生产环境调控等主题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28期,2.3万人次在线学习。目前,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初步形成以上合组织国家为主体,广泛辐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培训局面。

  杨凌农技“西行漫记”

  5月13日,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飞抵乌兹别克斯坦后,第一件事就是到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查看无花果幼苗生长状况。3月中旬,120株由杨凌菲格无花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培育的“丝路红玉”“丝路黄金”无花果幼苗,“搭乘”专机从西安飞抵乌兹别克斯坦。

杨凌:打造农业对外开放新高地

“丝路黄金”与“丝路红玉”。

  无花果是乌兹别克斯坦长期种植的传统水果,但当地以小农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无花果生产模式、加工链条有待提高。2019年农高会期间,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农业官员、专家在杨凌参观期间,对菲格公司无花果矮化密植、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的现代种植技术赞叹不已。

  随着无花果幼苗到达乌兹别克斯坦,菲格公司无花果现代种植技术也在当地普及。“在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的支持下,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无花果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种植面积,普及无花果现代种植技术并引进无花果采后保鲜和深加工技术,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延伸无花果全产业链。”菲格公司技术总监刘琳文说。

  依托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杨凌农技“西行”走入上合组织国家,为越来越多的世界朋友带去发展机遇和致富密码,为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优质高效发展发挥巨大作用。由杨凌当地公司研发生产的昆虫信息素绿色防控设备、高油酸花生良种、绞盘机灌溉设备已在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投入使用。

  上合组织农业基地通过企业运营、高校参与、政府引导模式在上合组织国家打造上合(杨凌)海外农业园区集群,已建设1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开展小麦育种、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农业机械等多个领域的联合研究和示范推广,完成13大类115个优良品种的品比试验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多渠道多层面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

  搭建国际贸易交流桥梁

  6月12日,在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将近2000吨牛皮皮革正在紧张生产中。两个月后,这批皮革将通过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陆续“搭乘”中亚班列直抵西安,随后将运至温州等地工厂制成各式皮具。

  “公司为供货商与国内企业搭建供货渠道,有效保障原材料供货数量和价格稳定。依托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公司今年已完成5312万元的进出口额。出口产品包括种子种苗、淳化苹果、光伏灌溉设备等,进口产品包括哈萨克斯坦绿豆等。”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兵说。

  5月27日,陕西杨凌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国家联合验收组验收。目前,综保区已在生物科技研发、大宗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跨境电商等方面储备项目20余个,先正达跨境种质资源研发、金沙河食品保税加工、合成医药血竭提取加工等一批项目已达成入区意向。

  “综保区立足农业外向型发展和国际合作交流,重点推动建成全球动植物中转隔离基地;促进上合组织国家特殊农产品和物流企业集聚,为上合组织国家特色农产品搭建展示交流窗口;依靠杨凌植物提取优势产业和国际中药资源、特殊植物资源,为生物制药等产业集聚创造条件。”杨凌示范区自贸办主任苏亚文说。

  贸易往来畅通市场,人文交流丰富思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分享经验、收获友谊,交换思想、共同成长。

  6月1日,2022年上合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减贫合作与乡村发展平行论坛在杨凌举办,中国减贫经验在论坛上引起强烈反响。“哈萨克斯坦应该借鉴中国减贫经验,将农业提升至重要地位。引用中国的流行语,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哈萨克斯坦赛富林农业技术大学青年科学家穆拉特汗·马拉特讲。

  近年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为上合组织国家搭建农业国际交流桥梁,成立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国际联合实验室等10多个农业科研交流合作平台;和上合组织秘书处等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举办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等30多项双多边交流活动;与上合组织国家达成10多项合作意向,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