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冲破次元壁!国内首位秦腔领域虚拟人秦筱雅正式亮相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冲破次元壁!国内首位秦腔领域虚拟人秦筱雅正式亮相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6-09 19:42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就在这地方,梦开始穿越……”6月8日,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先导片《长安夜》MV正式上线,国内首位秦腔领域虚拟人——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虚拟推荐官秦筱雅,与陕西本土摇滚乐手王建房同框演唱,融合了秦腔唱腔、秦腔音乐的现代摇滚,展现着传统艺术跨越千年的碰撞和传承,向世人发出真挚的长安之邀。

微信图片_20220609151635

  樱桃小口一点开,墨烟描画柳叶眉。近一年来,虽然国内已经出现了不少“国风”虚拟人,但作为秦腔领域的第一位虚拟人,秦筱雅带给大众关于传统文化垂直分类秦腔领域的认知,显得新鲜又惊艳。

  “这个秦腔虚拟人,我觉得她应该跟我一样还是个西安潮girl!”一位年轻的西安姑娘说。以旦角形象亮相的秦筱雅,将年轻与古典、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在时下年轻人热衷的网络阵地,于清丽唱腔、一颦一笑、水袖曼妙间,散播着秦腔的独特韵味,借由秦筱雅的表达,传统文化也被玩出了耳目一新的潮流感。

微信图片_20220609151421

  “不同于大多数虚拟人仅以娱乐、游戏、搞笑、剧情为主,却缺少人物技艺与相关世界架构支撑的人物设定,秦筱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拥有‘更垂直的才艺’,我们给她的定位是‘唱秦腔的数字女孩’‘有责任的数字女孩’。”秦筱雅设计制作团队成员、西安未来形状互动娱乐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张曦表示,秦筱雅蕴含着秦腔承古开新的精神密码,可以说,她就是人格化的秦腔艺术,是秦腔艺术的数字化代言人。

微信图片_20220609151436

  以虚拟人呼应艺术发展趋势,通过传统与时尚的碰撞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虚拟人项目负责人任雪迎表示,“未来,秦筱雅能做的还有很多,我们希望将她打造成秦腔艺术的代言人,秦腔官方NPC,制作相关动画、电影等多元产品。此外,我们也正计划通过VR技术等新手段,制作不仅可以看,而且可以与秦筱雅共同互动参与的体验型秦腔作品。目前,秦筱雅正在练习更多技能,相信不久后就可以用直播的形式与网友互动。”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哲浩 李洁)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冰天雪地迎新年

  • 深圳年味渐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2024-12-30 03:50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2024-12-30 03:50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2024-12-30 03:50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