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何以中国、何以爱国?青年有最热烈的答案。
面对壮美山河,他们会用脚丈量大地,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祖国一山一水;在文明传承面前,他们用文物倾力串联起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化记忆;他们远赴万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他们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而是一群向险而行的凡人,以凡人之躯铸就不凡中国。
这些热烈的答案,在昨晚燃成一片“火源”。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大思政课和青年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2024年9月25日,多位行业杰出代表齐聚成都,共同带来“青春大讲堂·我和我的祖国”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他们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讲述何以中国、何以爱国,号召广大青年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数据显示,近100万人在线同上这一场大思政课。
跨越万里守护
铸牢共同体
跨越山海,万里奔赴。当晚的舞台上,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副所长、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典赞·科普中国”2023年度科普人物李忠东动情地讲述着自己脚下曾丈量的祖国大地。
▲李忠东
何以中国?在他的眼里,是960万平方千米的绵延和473万平方千米的澎湃。从高原大漠的苍凉雄浑,到烟雨江南的温婉动人;从风吹草低的茫茫草原,到碧海连天的广袤海疆。李忠东结合自己的职业,带着现场观众沉浸式踏遍九州山河,感悟大美中国。
“为什么我们要像爱护生命一样去爱护一山一水?因为,寸寸山河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李忠东从成都爱国将领王铭章以身守城的故事讲起,再现340多万川军出川抗日的壮烈,也给出了“何以爱国”的最生动诠释: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这大美山河的每一寸土地都来之不易,值得我们用生命去捍卫和守护。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却要相逢。
跨越万里守护的还有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副院长、中国(四川)第22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队长金涛。当晚,在他多个“第一”的讲述中,让现场观众了解到,中国还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白衣外交官”。
▲金涛
2019年,作为中国(四川)第22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的队长,金涛前往非洲的莫桑比克共和国展开医疗援助工作。克服重重困难,金涛和队友们创造了多个“第一”,并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临别时,金涛收到了一件特殊的礼物——绣有当地医院院徽和医疗队队员名字的白大褂,这是当地对医生的最高礼遇,也是这群中国“白衣外交官”传递健康与友谊的最好诠释。
回忆起非洲的点滴,金涛十分感慨: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非洲53个国家都派出了代表参会,这积极响应的背后,是几十年来一大批项目在非洲大地上落地生根、硕果累累,为非洲人民建设国家、发展经济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援助。
何以中国?金涛给出一个响彻舞台、掷地有声的答案,世界意义上的中国,是“亲仁善邻”的中国,也是“协和万邦”的中国,更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力量的中国。
有人远赴万里,就有人乘风万里归来。
侯旭是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他还有一个国际名称——IUPAC100号“镄”元素全球代言人。
从中学一路到四川大学,再到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侯旭从成都走出来,快速成长,获得去美国哈佛大学进一步求学的机会。在美期间,他还收到了哈佛-麻省理工医疗科技学院的工作邀请,但他毅然放弃,“我的一切都是祖国培养的。所以,我的根,永远在中国,我要回中国去。”
▲侯旭
2016年,侯旭回到祖国,入职厦门大学。他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很幸运能够在祖国国力不断强大的今天,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更加感恩,一代又一代的前辈们的无私奉献,为今天建设科技强国打下了扎实基础和铺平了道路。
以青年奋斗之力
唱响文脉传承
无论路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最初的起点。
活动现场,成都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任舸带来了成都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从“闷墩儿”镇水神兽石犀,到技艺巧夺天工的汉代勾综式提花木织机,再到“信息量极大”的天府汉碑……任舸的讲述仿佛瞬间将现场带入博物馆奇妙夜。
▲任舸
静态的文物,被叙事打开张力,中国辉煌的治水历史、织造业发展历史以及古代教育史,在现场观众眼前,变得清晰而立体,串联起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化记忆。
在任舸口中,今天的成都,各类博物馆已有196座,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当晚,这位文化传承工作者也向广大青少年发起邀请:请各位走进博物馆,通过文物了解历史、感悟文化。
如果说那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是一笔有形财富,那千百年来,先辈们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中华民族无形的精神财富。
从2018年起,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扶贫号召,先后派出六批支教老师前往小金县,大幅提升当地教育质量,助力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这些被改变命运的孩子中,其中就有汤立秀。
汤立秀如今已是四川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她坚定地选择了乡村振兴方向。曾经的少女长大“飞回”了家乡,老师蒋宗材则留在教育岗位。
▲汤立秀
▲蒋宗材
昨晚的舞台上,出现了这样一幕感人时刻:这对师生再度相逢。
他们说,时代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条件,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奋发勤学,回报家乡,回报人民,就是爱国心到爱国行的最生动实践。
自强不息是向上向前的动力,厚德载物是向下向内的根基。对于“拼搏”二字的书写,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曾经的奥运冠军冯喆也许最有发言权。
▲冯喆
冯喆,别人眼里的天才少年:11岁入选省队,16岁入选国家队。2006年,他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上拿到金牌。
在伦敦参加奥运会决赛时,这位少年成名,又遭受过数次打击的天才坦言,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台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观众的呐喊,给了他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最终他成功获得男子双杠冠军和男子团体冠军。
如今的冯喆,成为了一名老师。面对未来,他在演讲台上激动地表示,希望可以引导更多的中国少年,带着拼搏精神,从学校操场走向世界赛场,为国争光。
以平凡之躯
铸就不凡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千千万万平凡人的奋斗,新时代的平凡英雄,隐藏在各行各业劳动者之中。
今年是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市航空消防救援大队筹备组负责人胡杨从事消防工作的第18年。18年来,他执行过上百次充满挑战和危及生命的救援任务。
▲胡杨
胡杨曾常常听见别人开玩笑地说,你们消防员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如同无所畏惧的 “六边形战士”。这句话,曾戳在胡杨的心坎上,当晚借着舞台,他说出了内心的“怕”,“消防员也是凡人,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在无情的水火面前,有谁是真的一点都不害怕呢?”
但是,危难当前,作为消防员,胡杨的回答仍铿锵有力:“我们不上,谁上?”
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副队长樊金柱的每一天,都是平凡且尽责的一天。
从2002年服务队成立至今,樊金柱和队友们参与过的各类抢险抢修及爱心服务人次,已经超过了10万人次。日常工作中,队员们是电力与社区居民家里的连心桥。开关坏了、跳闸了、停电了,任何用电故障,这支“电力110”队伍都会上门处理。
▲樊金柱
当城市迎来重大活动时,这支队伍是电力与城市管理之间的连心桥。成都大运会期间,他们为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体育馆搭建“第二通电通道”,一旦出现故障,能够实现秒级恢复供电。
队员们还将服务范围从用电领域扩大到生活领域。一份延续了22年的“帮扶地图”,见证了他们和社区居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樊金柱说,未来将继续为万千用户守护光明,守护灯火里的璀璨中国。
平凡人的善意和温暖之举,还记录在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记者程铭眼里。
英雄,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程铭说,关于城市的暖意从何而来,他已经在无数普通人身上找到答案。
“成都的温暖,来自一个又一个平凡人,来自他们的自强、孝敬、奉献、坚守、友善和尊重。这些平凡之善,构成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温暖,让‘和谐社会’在现实中有了最生动的投射,让‘幸福中国’有了最美的描摹。”程铭说。
以“星星之火”
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一场场讲述,一个个故事,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听课青年们的爱国热情。
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勇担历史使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许多听众带来自己的思考。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成都市学习强国先进个人陈骅炜说,活动有多组优秀嘉宾来到现场,讲述自己的故事,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视觉震撼和心理震撼,是每一个观众都能够感同身受的教育。
“思政课并不大、并不空。”陈骅炜表示,活动启发了他在今后的思政课堂上,把更多的大故事转化为小故事讲给学生听,比如大家身边的成都故事、榜样故事,用贴近生活的故事,让思政教育更好地走入孩子们的内心。
这也是“大思政课”主题活动的意义所在。一场场别样的讲述,让互联网流量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巨大增量。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打造更多“大思政课”品牌,让“Z世代”青年学生在身临其境、亲眼见证中,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在成都,创新开设的“青春大讲堂”系列活动已经多次为青年成长赋能,“青春大讲堂·2024成都城市跨年演讲”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青春大讲堂·成长之路主题演讲”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等相继开展,带来大时代里的薪火相传。
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不断拓展实践育人
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我们正在不断积极探索
何以中国?
是万千你我的汇聚
何以爱国?
是万千奋斗的合力
而当个人命运和祖国紧密相依
爱国也有了最生动的描摹
唯以更有为的青春
成就更好的自己
方能不负时代、不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