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张惠珍:职业生涯有节点 服务群众无终点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张惠珍:职业生涯有节点 服务群众无终点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3-19 15:54

  “别看她还有三年就要退休了,凡事亲力亲为,这不,刚和我一起出警回来。”宁夏青铜峡市公安局黄河库区派出所所长丁跃林说。所长口中的她,就是派出所的女副所长张惠珍。热情、开朗、健谈,是记者对张惠珍的第一印象。

  张惠珍1998年从事公安工作,干过派出所内勤、管教以及户籍工作。2015年5月,张惠珍被调到城关派出所负责社区警务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城关派出所东街社区警务工作连续三年被青铜峡市局评为“社区警务工作先进集体”。凭借着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2022年9月,张惠珍被任命为青铜峡市公安局黄河库区派出所副所长。 黄河库区派出所位于青铜峡南大门,国道109线穿境而过,而且还与青铜峡铝业集团毗邻,过往大型运输车辆多,站在派出所,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不间断的鸣笛声。

  “张姐刚来,就和食堂阿姨对全派出所进行了大扫除,还把派出所院门口的几棵松树都修理了一下。你别说,这瞬间让派出所看着更加有活力了。”副所长郭昊谈起张惠珍满口称赞。

  “环境好、心情好、这样大家的精神头更足,工作也就更开心了。”张惠珍说。今年2月份,辖广武村70多岁的低保户王大叔根据相关政策被取消低保资格,王大叔一时不太理解,和村干部发生了矛盾纠纷,接到报警后,张惠珍和派出所的年轻小伙们出警调解。“老叔,低保的政策不给您,说明您老的生活比原来好了。再说,只要您老健健康康的,不比啥都强啊,比起别人您说是不是已经很幸福了。”了解情况后,张惠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原本在气头上的王大叔消了气。“张警官,你说得对,我还有几亩地,我好好多活几年比啥都强。”临走,王大叔微笑着对张惠珍说。 “作为社区民警,在调解矛盾纠纷中,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先把双方当事人的心气捋顺了,这样大家才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解决矛盾纠纷。”出警结束,张惠珍边走边向年轻的民警辅警传授自己的社区工作经验。

  “走到哪宣传到哪,哪人多她去哪,只要说起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张警官的职业病就犯了,一说就是好几个小时,我也真是佩服她。”东街社区冯主任这样评价张惠珍。

  在看守所工作期间,作为法医的张惠珍不仅通过了高级执法资格考试,还自学了心理学,这也为担任社区民警积淀了不少专业知识,自走上派出所社区民警工作岗位后,她的知识储备也让她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时能够更加如鱼得水。

  “做社区民警要性格外向,但更需要能沉下身子和群众交心。”去年6月,张惠珍管辖的一小区部分居民代表和物业公司因动用大修基金问题发生矛盾纠纷。获悉情况后,张惠珍得知居民代表中有对民法典、物业管理法等法律比较了解的群众。于是张惠珍做足了功课,耐心倾听居民诉求后,居民代表李大哥对张惠珍说:“张警官,您是我见过最能倾听的人。”后期,在张惠珍的奔走努力下,物业公司改变服务态度,双方互相作出让步,让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现在遇到一些关于物业管理的法律知识,我也会不时地向居民代表李大哥请教。”张惠珍说,不懂没法说理,只有善于学习、勤钻研,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谈及张惠珍面对工作的认真、勤恳,她从手机壳里拿出珍藏了10年的一张卫生纸,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但纸张却完好无损。原来这是她在看守所当管教时,一位在押人员写给她的信。“薄薄的卫生纸上面能写这么多字,而且纸张还没有破损,说明她一定下了功夫。”张惠珍说,学习无处不在,这些年,这张纸一直勉励着自己,只要下功夫,没有做不成的事。

  “要强,力求做到最好。”是同事兼老领导青铜峡市公安局副局长何炜对张惠珍的评价。跟着她的年轻辅警丁叶扬说:“师父每天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永远不知道累,跟着‘老阿姨’干工作,虽然苦、累,但经历得多,成长得快,结出的果子当然更甜。”

  “我现在没有家庭负担,去年组织上让我担任副所长,我会把好的社区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民警辅警们,领着干、教着干,让他们快速成长。”张惠珍说,虽然自己52岁,在岗位的日子满打满算就剩三年,但职业生涯有节点,服务群众没有终点,她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让自己的人生继续发亮、闪光。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通讯员 王粉霞)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