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夏吴忠:选调生到村任职心气足有作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宁夏吴忠:选调生到村任职心气足有作为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1-29 19:40

  近年来,宁夏吴忠市抓好选调生到村任职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通过全额落实、强化使用、注重监管,确保发挥资金使用最大效益,为选调生到村任职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资金保障,做到资金“解忧暖心”

  “来到白寺滩村之前我还有点犹豫,毕竟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但是到了才发现,这里的干部和村民非常热情,包括在村食宿、交通等生活细节都照顾得面面俱到,除了工资卡上收到了3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还有3000元的安置费用来购买驻村生活用品,缓解了我刚毕业的资金压力,让我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小窝’,为我安心驻村、全心工作消除了一切顾虑。”任利通区白寺滩村村主任助理的选调生杨朝阳说。

  据了解,吴忠市严格执行专项补助资金“中央补助+财政兜底”配套方式,及时向各县(市、区)拨付市本级到村任职补助资金,确保到村任职选调生各项工作、生活待遇及时拨付。先后为172名选调生发放一次性安置费51.6万元,73名硕士选调生发放219万元一次性安家费。在严格落实资金使用要求前提下,探索到村任职一次性安置费“你提我办”使用模式,让选调生提方案、立需求、选方式,充分调动积极性,用活补助资金。目前已根据选调生意愿,通过“统一采购”或“自行购置”等方式,先后置办床上四件套152套、凉被107套。

  强化使用效能,发挥资金“倍增效益”

  “我们乡以前有多个村的农渠出现坍塌、漏水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选调生马修平、马瑞雪到村任职后,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并用到村任职服务群众资金3万元购买施工材料,帮助杨渠村、巴浪湖村1.7公里农渠恢复正常引水,纾解了困扰群众的“堵心事”,直接受益群众达200余户。”利通区马莲渠乡党委副书记何志坚高兴地说。

  据了解,吴忠市紧盯疫情防控、便民服务等服务保障民生方面,鼓励选调生到村任职经费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倡导“打捆使用”,主动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问题,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调解矛盾纠纷、关爱慰问特殊人群、开展政策宣传等,确保释放资金最大效益。先后拨付国情调研经费137.6万元,支持选调生开展村情要素、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实地调研300余次,撰写完成国情调研报告216篇,帮助选调生在基层一线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共将51.6万元用于选调生培训,举办市县两级示范培训班13期,带动乡镇跟进培训选调生220余人次,不断提高选调生基层工作能力。累计组织致富带头人、党员群众参与技能培训、外出观摩学习等60批1200余人次,帮困解难、慰问困难人群600余人次,解决路灯不亮、路面破损等问题急难愁盼问题800余件,通过“小资金”有效激发乡村振兴发展“大动力”。

杨朝阳

  到村任职选调生进行春节慰问活动。

马钊

  到村任职选调生联系原单位市场监管局在校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

  强化过程监管,实现资金“阳光运行”

  “对于资金使用,我们持续加强过程监督管理,并将补助资金使用情况作为到村任职期满专项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改变资金用途、违规扩大开支范围、滞留截留挪用资金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追责问责。”吴忠市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说。

  吴忠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人专用”管理模式,明确选调生到村任职补助资金由组织部门统一管理,选调生所在县、乡镇、任职村为落实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主体。组织部门每季度对专项补助资金支出情况进行摸底,分析掌握资金支出情况,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及时提醒、限时整改、精准纠偏,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合理,全过程、全流程可监控、可追溯。近年来,全市已累计支付到村任职选调生补助资金674.8万元,报销使用“0违规”,实现补助资金的“阳光”运行。(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通讯员 张潇)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