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夏人大代表白学贵:以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建设农业强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宁夏人大代表白学贵:以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建设农业强县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1-16 21:48

  1月14日,宁夏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加强‘五大振兴’”,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西吉县有210万亩耕地,种植粮食133.7万亩,是全区农业大县和种粮大县,这几年通过改革创新,农业农村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不仅奠定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础条件,更逐渐形成乡村振兴的后发优势。”宁夏人大代表、西吉县委书记白学贵说。

  据了解,去年以来,西吉县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全县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6.6%。聚焦自治区“六特六新六优”产业,紧紧扭住肉牛大县、马铃薯之乡、冷凉蔬菜基地、优质杂粮产区不放松,肉牛饲养量达到50万头,种植马铃薯53.5万亩,冷凉蔬菜15万亩,杂粮39.4万亩。突出改革创新,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固原市委农村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三统三分”机制(农村土地统一经营与农民分项获利、高效节灌设施统一建设与分业配套、农业经营主体改革统一组织与分工协作机制),新建高标准农田21.74万亩,盘活撂荒地4.79万亩、流转土地11.44万亩,创新发展“低水高用、引水上山”高效节水农业4.3万亩、亩产值增加10倍以上,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粮食总产量32.88万吨、位居全区第三。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要求,按照‘要想富先修路、要增产抓农田、要效益兴水利、要跨越强工业’的思路,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全力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宁夏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作出贡献。”白学贵代表说。

  一是巩固四好农村路,打通群众致富路。西吉因山大沟深,交通道路里程少,制约了农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西吉将抓住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这一契机,进一步建好、管好、养好、运好县乡村道路,实施好G566东延连接线、S103袁河至新营公路、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城乡道路交通条件。

  二是建好高标准农田,保持增产好势头。西吉将聚焦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这一头等大事,全面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方面,整县域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开展耕地和劳动力“两个不撂荒”行动,持续深化开展固原市委提出的“三统三分”改革,大力推广“联产单干”“牛粪银行”等做法模式,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粮食产量稳步提升,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三是全力做好水文章,提高综合利用率。西吉没有平地沃野之益和泉水灌溉之利。近年来,通过加快现代水网体系建设,实施了城乡饮水安全、水旱灾害防御等工程,切实解决了全县46万人和50万头大家畜饮水难的问题,但作为农业大县,水资源制约依然突出,群众收入水平较低。西吉将重点做好“除险加固、清淤扩容、联蓄联调”3篇文章,着力打造水利全要素+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加快实施“引黄入西”、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积极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低水高用、引水上山”的办法,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是发展农产品加工,增强市场竞争力。西吉虽然作为农业大县,但产业链延伸不充分,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去皮脱壳”依然是主流,农业生产效益偏低。西吉将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精准发力,加快推进肉牛养殖集群暨牛羊肉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建设,支持马铃薯加工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冷凉蔬菜、小秋杂粮精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加快建设电商交易服务平台和“西吉好东西”特色农产品销售门店,推动土特产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我们将把学习宣传贯彻自治区两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学深悟透、细照笃行,全力抓好农业强县和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中作出西吉贡献。”白学贵代表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花篮 喜迎佳节

  •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凯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