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喜迎党的二十大 绿水青山看宁夏】盐池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实现三个历史性逆转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喜迎党的二十大 绿水青山看宁夏】盐池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实现三个历史性逆转

来源:宁夏新闻网2022-09-20 18:22

  9月19日,“喜迎党的二十大 绿水青山看宁夏”宁夏林草非凡十年主题活动采访组一行来到宁夏盐池县王乐井乡。

  盐池是此次活动采访的第一站。

  提起盐池,很多人的印象是盐碱地、黄沙窝,旱得不长一棵树的地方,这是因为盐池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毛乌素沙地南缘,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以致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跑,抬脚不见踪”成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盐池的真实写照。

  如何改变这固化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改变沙进人退、实现人进沙退?如何把昔日“黄沙窝”变成“绿家园”?

  深刻震撼每一个盐池人内心的三连问,不仅问出了盐池人的渴望,更是问出了盐池人坚毅不屈实现梦想的勇气和干劲。

  当日上午,记者站在盐池县王乐井乡孙家楼项目区,极目远望这片曾经严重退化的沙窝子,如今到处都长着几十厘米高的蒙古冰草、白沙蒿、沙打旺等绿草。五级大风嗖嗖地刮到脸上,只是感觉到冷风,却并没有沙尘,草原治理真的是见成效。

微信图片_20220920001529_副本.jpg

  盐池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官渊博介绍草原生态修复情况。

  盐池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官渊博自豪地说,他小时候的家就在距离几百米外的庄子里,以前真是黄沙窝不长草,现在变成了“绿家园”。他详细介绍盐池县如何从思想上行动上落实抓生态就是抓发展的具体措施。盐池全县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北治沙,中治水,南治土”的总体思路,坚持草原禁牧与舍饲养殖、封山育林与退牧还草、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建设保护与开发利用、移民搬迁与迁出地生态恢复“五个结合”,“封、飞、造”多措并举,“乔、灌、草”合理配置,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草原生态治理等国家重点项目,持续推进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十八大以来全县累计完成营造林115.03万亩,补播改良天然草原127.5万亩,年均防治鼠虫害10万亩以上,同时充分发挥以柠条为主的灌木资源,年均平茬柠条30余万亩,每年可加工柠条饲料近3万吨,有效支撑盐池滩羊产业健康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7.41%和58.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2和2个百分点。

微信图片_20220920001534_副本_副本.jpg

  村民孙忠告诉记者,家门口的草原生态修复了。

  生态好不好,当地村民最有发言权。孙忠是盐池县王乐井乡孙家楼村的村民,眼角处留下岁月雕刻的三道皱纹,他说孙家楼在没有进行草原生态修复前,简直没法住了,春天一刮风,门都开不开,到处是明沙丘。从2003年开始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后,通过治理,生态修复了。

  盐池县将全县“过去因气候干旱、过度放牧、乱采乱挖等原因,草原退化较为严重,局部地区出现明沙丘”类型区域列为草原生态修复重点区,2020年,依托自治区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在该区域采用隔带浅翻松土整地方式,完成机械补播5035亩,采取草方格+人工撒播方式治理明沙丘648亩,草种选择以蒙古冰草、沙打旺等乡土草种为主。

  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生态修复成效非常显著,明沙丘彻底消失,植被迅速得到恢复,优质牧草比例明显提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之前的35%左右提高到70%以上。该村农户在目睹了生态植被的巨大变化后,2021年又主动拿出退化的1.55万亩草原开展治理。通过这些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全县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恢复,流动沙丘得到基本治理,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全县200多万亩严重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100亩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年扬沙天气由10年前的54次降低为10次左右,全县生态建设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等三个历史性逆转,进一步筑牢了宁夏东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微信图片_20220920002547_副本.jpg

  草原生态修复重点区。

  盐池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荣获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 (宁夏新闻网记者杨洲 蒋萍 马建宁 文/图/视频)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