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法葡萄酒文化旅游论坛丨赵永清:推动宁夏“葡萄酒+文旅”成为跨界赋能的典范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中法葡萄酒文化旅游论坛丨赵永清:推动宁夏“葡萄酒+文旅”成为跨界赋能的典范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9-13 22:25

  讲述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政协副主席 赵永清

  葡萄酒上游连着农业,中间依托加工业,下游与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服务业衔接,从法国波尔多、勃艮第以及美国纳帕谷、意大利威尼托等葡萄酒知名产区的发展实践看,葡萄酒产业从来不是简单的种植、酿造,都是与文化、旅游等元素全面贯通、深度融合发展起来的,是典型的多产业融合、多业态叠加的复合产业,也是贯通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六次产业”。

  宁夏自1984年酿造出第一瓶葡萄酒开始,就对标世界主要产区,借鉴世界先进模式,积极拓展葡萄酒+教育、文旅、体育、康养、休闲、生态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葡萄酒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走上了一条以产业体系为本、以文化体系为魂、以话语体系为要的发展路径。目前,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2.5万亩、占全国的近1/3,酒庄228家,年产葡萄酒1.3亿瓶,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品牌价值达到301.07亿元,全球葡萄酒旅游组织(GWTO)授予宁夏“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称号。

  今年6月份,宁夏第十三次党代会将葡萄酒产业列为“六特”产业之首,规划到2025年,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达到10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就在于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通过多产业嫁接,推动“葡萄酒+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贯通融合、跨界赋能的样本和典范,实现稳定、健康、高效益、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挖掘文化内涵,蓄积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动能

  宁夏处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及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特殊,汇集史前、农耕、游牧、黄河、移民等文化资源,形成了内涵丰厚、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生态。挖掘独特的文化资源,解读文化密码,有利于放大葡萄酒产业的旅游价值、产品价值,实现倍增效应,进一步叫响“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

  一是解读葡萄酒文化密码。中国葡萄及葡萄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写入诗词歌赋、融入器物书画。中国河南洛阳等地出土的铜镜、兽镜,都融入了葡萄元素。大家所熟知的唐朝诗人韦蟾“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广为流传,描绘出贺兰山东麓的丰收景象。元代诗人马祖常在其《灵州》一诗中用“葡萄怜美酒,苜蓿趁田居”的诗句,道出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悠久历史。正是有了文化的滋养、文化的传承、文化的赓续,葡萄酒才成为情感的纽带、友谊的桥梁、文化的使者。我们将更加用心解读这些文化密码,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赋予葡萄酒更有持久力和生命力的深厚价值,为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蓄积能量、增加动能。

  二是挖掘葡萄酒文化资源。“塞上江南”独特的风土资源、人文历史,孕育了宁夏丰富多彩的葡萄酒文化,贺兰山东麓已经成为与法国波尔多、美国纳帕、澳大利亚猎人谷齐名的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我们将保护好、传承好、挖掘好、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她们通过一杯葡萄酒得以传承、升华和延续。近期,在贺兰山东麓八大产业镇之一的漫葡小镇,上演了一部葡萄酒主题的舞台剧《贺兰山盛典》,生动演绎了贺兰山东麓的历史变迁,引起广泛关注,这就是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将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价值,邀请文艺大家到贺兰山东麓产区采风,配套举办系列沙龙论坛、比赛评奖等活动,打造葡萄酒主题歌曲、影视剧等,让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创产品,全面展示产区文化,传递产区声音,放大葡萄酒旅游价值,给游客一个非来不可和来了就不想走的理由。

  三是讲好葡萄酒故事。中国有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消费市场的升级换代,葡萄酒正在走进千家万户。近几年来,我们把葡萄酒教育作为重中之重,逐步健全完善教育体系,先后设立了三所葡萄酒教育机构,着力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深耕宁夏地方文化、通晓葡萄酒文化知识、具备国际视野的导游、侍酒师、服务管家队伍。我们将充分借鉴法国葡萄酒教育的经验做法,在加强葡萄酒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精准画像,进一步完善产区葡萄酒基础课程和侍酒师课程,举办葡萄酒全产业链培训教育,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课程,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葡萄酒和中国文化的故事,讲好宁夏贺兰山东麓的故事,让更多的人通过葡萄酒教育了解葡萄酒文化。

  强化资源整合,打造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品牌

  宁夏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文资源。近年来,我们积极整合各种资源,致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味、中国品牌的葡萄酒文旅产业新格局、新业态、新产品。

  一是提速开发酒庄旅游。宁夏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享有“中国旅游的微缩盆景”之美誉,有“两山一河”“两沙一陵”“两堡一城”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给心灵放个假,一起去“星星的故乡”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认可和向往。去年,我们围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结合传统优势旅游资源和时尚酒庄,推出了“大武口北武当生态旅游区—贺东葡萄酒小镇—沙湖—镇北堡西部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漫葡小镇—贺兰山岩画”“西鸽酒庄—黄河宿集—沙坡头(星星酒店)”等10条精品线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葡萄酒旅游逆势上扬,酒庄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20万人次,实现了“1+1>2”的旅游带动力。我们将整合提升贺兰山东麓文化和旅游产业品质资源,以葡萄酒产区、特色酒庄为重点,有机串联酒庄、景点、民宿等旅游主体间的基础设施,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旅游线路,融休闲度假、旅游康养、美食体验、研学旅游等新业态于一体,吸引更多游客到酒庄“深度游”“体验游”。同时,积极推动开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非传统旅游业务,以“新产品、新科技、新模式、新体验”推动葡萄酒“互联网+旅游”的深度转型,为葡萄酒旅游开辟新的市场、注入新的能量。

  二是着力做强星级酒庄。法国是久负盛名的葡萄酒王国,拥有波尔多等知名葡萄酒产区,每年游览参观超过1000万人次,是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宁夏已建成的116家酒庄中,2A级以上旅游酒庄达到了12家,20家酒庄具备餐饮、住宿接待服务能力,30多家具备开发参观、品鉴、住宿、餐饮等旅游功能,是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的重要支撑。我们将把星级旅游酒庄的提升作为主抓手,在全国率先探索制定星级酒庄评价体系,聚焦2A级以上酒庄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将酿酒葡萄种植、采摘、葡萄酒酿造、品鉴、产品订制、推广营销等融入文化旅游产品建设和宣传营销全过程,加快推进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进程,打造四季皆宜、独具魅力的酒庄休闲旅游胜地。

  三是切实用好文旅平台。去年,我们获批建设全国首个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标志着葡萄酒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由过去我区单打独斗转变为国家力量推动,全面开启了宁夏葡萄酒产业对外开放、融合发展的新征程。我们将借助这两个“国家平台”,通过交流互鉴、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共促发展,提升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影响力,推动葡萄酒文化旅游换发新活力、释放新动能。中法葡萄酒文化论坛已经是第三届,成为了中法葡萄酒文化交流的纽带,情感沟通的桥梁。佳玥女士作为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多次到宁夏产区传递友谊、共话发展,为促进中法葡萄酒文化交流牵线搭桥、传经送宝。我们希望继续加强与中法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的合作,将中法葡萄酒文化论坛作为品牌性、标志性活动办下去,通过论坛平台展示和弘扬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向世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魅力。

  提升配套能力,夯实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基础

  一个产业的培育发展像葡萄的生长周期一样,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先酸涩后醇美的过程,是一个经历苦难而后终至辉煌的过程。我们将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政策指引,完善基础配套,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夯实“葡萄酒+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基础。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我们坚持把贺兰山东麓作为世界高端葡萄酒产区进行谋划,将葡萄酒旅游对标世界葡萄酒旅游目的地进行布局,突出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主题化,大力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长廊建设。今年,我们面向国际吸引顶级团队编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将打造国际葡萄酒旅游目的地与黄河滩区治理、贺兰山生态修复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和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不断扩大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影响力。将全面梳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精准采集产区数据,在全国率先建立葡萄酒文化旅游数据库,为“葡萄酒+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供精准支撑,提升葡萄酒旅游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二是加强政策指引。“葡萄酒+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除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更离不开政策引导和支持。我们将出台一批真金白银的支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跳出传统依靠政府投资、配置资源、管理经营的思维模式,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运用市场规则、市场竞争,充分调动市场要素,增强市场活力。比如,探索建立“政府+酒庄+第三方”合作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开拓者齐聚贺兰山东麓,在葡萄酒各子产区、旅游酒庄建立葡萄酒游客服务中心及接待中心,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同时通过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进一步激发酒庄的积极性,走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之路,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旅游活动、拓展市场规模。

  三是完善基础配套。产区葡萄酒配套水平低是制约葡萄酒旅游最大的短板。我们正在沿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规划实施“紫色梦想1号路”、葡萄旅游“观光小火车”等一批引领性、标志性项目,布局打造集展览展示、城市酒窖、销售品鉴于一体的葡萄酒主题街区,让游客徜徉于葡萄长廊领略产区无限风光。我们将聚焦释放贺兰山东麓高品质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葡萄酒产业融合优势,进一步完善葡萄酒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酒庄基础设施、道路标识等,增强配套能力,为打造千亿级产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葡萄酒是文化的传承,也寓意着美好的生活。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这张靓丽的“紫色名片”,正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国葡萄酒的魅力、彰显“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宁夏贺兰山东麓一定能够引领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本文摘编自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政协副主席赵永清在第三届中法葡萄酒文化旅游论坛上的演讲。(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 张文攀 整理)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探访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