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5年间由22.41%提高到39.47% 宁波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再创新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要闻 > 正文

5年间由22.41%提高到39.47% 宁波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再创新高

来源:中国宁波网2023-02-20 09:26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敏

  记者今天从宁波市卫健委获悉,2022年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新鲜出炉,宁波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再创新高,提高到39.47%,比上一年度增加2.17个百分点,意味着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约有39人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素养,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掌握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和行为内容并具备基本的健康技能。

  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2.41%上升到39.47%

  居民健康素养指个人具有获取、理解、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判断和决定,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据了解,2022年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覆盖全市10个区(县、市),调查对象为15~69岁常住人口,完成有效问卷6400份。数据显示,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稳步提升,从2017年的22.41%上升到了2022年的39.47%。

  健康素养监测呈三大特点

  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

  15~34岁年龄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最高,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职业人群,未患慢性病者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慢性病患者。

  三年来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

  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从2020年的31.29%增长至2022年的39.74%,健康素养水平首次高于城市地区。

  六维度健康素养水平均有提升。

  2022年我市居民科学健康观素养率65.84%,较2020年提升2.37个百分点。其中,对于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就医的选择、健康的定义、健康体检等相关问题的素养具备率均在70%以上。

  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较2020年提升了2.48个百分点。其中,预防流感的方法、乙肝的传播方式、流感季节开窗通风、疫苗接种禁忌事项的知晓率均在60%以上。

  2022年我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达到了43.27%,较2020年的36.15%提升了7.12个百分点,增长幅度最为明显。

  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在六个维度中多年处于最高位(69.50%),且较2020年提升了4.13个百分点,其中问卷中“犬伤处理”和“超过保质期食品”题目,正确率达97.31%和94.94%。另外,基本医疗素养水平、健康信息素养水平较2020年分别提升了2.23个、4.75个百分点。

  三大举措促进居民健康素养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的背后,是健康宁波行动的全力推进。

  这几年,宁波市认真贯彻落实《健康宁波2030行动纲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力推进健康宁波行动,着重推出三大举措。

  培育健康科普品牌矩阵,推动健康教育进家入户。建立健全健康科普专家库和健康科普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2021年、2022年均实现全市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100%覆盖,大力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三年来,全市共举办健康讲座20034次,受益949834人次;健康活动9050次,受益744639人次。

  凝聚健康促进社会合力,健康细胞多点开花。高质量开展健康村镇、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学校等健康细胞建设,依托未来社区健康场景建立全市首个营养健康食堂示范基地和健康超市示范基地。宁波市健康县区、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覆盖率为60%、93%、100%,健康家庭数量达16万户,居民应急救护知识累计普及率达到51.19%。

  普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管理持续创新。正式启用宁波市健康生活方式研究中心,加强医防协同和关口前移,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高水平研究、高覆盖服务和高质量推进,积极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生活方式适宜技术和健康管理模式。(陈敏)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