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养老成为一件幸福的事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要闻 > 正文

让养老成为一件幸福的事

来源:连云港日报2024-10-10 15:18

  □ 庄婷婷 张梦岩 王雅萱 张艳丽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美满生活,不仅是“小家”的愿景,更是“大家”的目标。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市现有人口459.9万,其中老年人口为93.8万,占人口总数20.4%。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攀升,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连云港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不断完善“硬保障”,提升“软服务”,“养老”变“享老”的温暖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有什么事,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很快就帮我解决。”家住海州区幸福路街道文化社区的特殊困难老人张大爷独居在家,腿脚也不便,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上门探访,让他备感温暖。

  这是连云港市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缩影。空巢、独居、留守、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尤其是居家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为此,连云港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家庭主责、社会参与的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制度,通过定期上门入户、电话视频、远程监测等方式,提供政策宣传、资源链接、需求转介和必要救援等服务。全市目前共有1842名特殊困难老年人被纳入定期探访关爱名单。同时,连云港市还采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方式,完善居家上门服务项目清单和服务流程,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医助洁、紧急救援等服务,与探访关爱服务相结合,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今年前8月已为17.5万名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在刚开业不久的海州区南城街道朝凤社区百穗餐厅,73岁的刘奶奶和老伴正在吃午饭。“这个百穗餐厅实在是太方便了,饭菜低油盐,分量也合适,种类多还便宜,我们老两口不想做饭下楼就能吃。”

  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家门口的食堂让大家吃上暖心饭,家门口的公益课堂让邻里亲密无间,家门口的诊疗服务让老人安心舒心。针对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期待,连云港市积极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有效引导日间照料中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管理。目前,连云港市共有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633个。同时,推进新建居住区同步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大力推进老年助餐工作,年内计划建设100个老年助餐点,改造提升167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

  打造无障碍环境,是老年人能够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的“必需品”。适老化改造成为近几年养老领域的热词。从老人居家便利、上下楼顺利,到室外公共环境的舒适,这些循序渐进、由内到外的适老化改造正让老人的生活环境更加友好。

  马桶装上扶手,方便起身;安装折叠淋浴凳,方便洗澡……最近,因为家中多个小小的变化,84岁独居老人朱崇英的生活更加得心应手。

  从房间到卫生间的距离,短短不过十米,但对患有高血压并且腿脚不便的刘奶奶来说,却不是件容易事。进行适老化改造后,刘奶奶家的马桶装上了扶手,还安装折叠淋浴凳、小夜灯等。“这下我再也不用担心在家摔倒了。有事情我就按这个报警器,比打电话还快。”

  为帮助生活困难老人提高居家养老生活质量,连云港市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为高龄老人、困难老人家庭实施生活硬件设施改造升级和智能化生活辅助工程,实行“一户一清单”,以“私人定制化”改造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环境,有效提升安全性、便利性与舒适性。去年为2258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今年将为3000多户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