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优秀技能人才如何炼成?听听技能“大咖”的故事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优秀技能人才如何炼成?听听技能“大咖”的故事

来源:华声在线2022-07-06 16:06

  编者按

  7月5日,“技能中国行——走进湖南”优秀技能人才宣讲报告会在株洲举行,易冉、邹彬、李俊鸿、杨登辉4位优秀技能人才向观众分享了他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精彩故事。

  两位来自广东的优秀技能人才杨登辉和李俊鸿,在宣讲报告会上分享了各自从零开始,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的奋斗历程,为广大技能人才加油鼓劲。本报整理了他们的宣讲报告,以飨读者。

  入行仅6年摘得数控铣世赛金牌

  我叫杨登辉,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老师。2017年10月,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夺得了数控铣项目金牌,并获国家最佳选手奖。

  在学习技能的6年时间里,从不知道数控铣到底是做什么的,到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我拥有了和同龄人不一样的经历。

  2011年,我走进了学校车间,机床的指示灯亮起,削铁如泥的铣刀生产出一件件漂亮的零件,车间里的一切跟课本里面的知识相比是那么有趣和真实,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后,我报名参加了竞赛班,开始了每天三点一线的训练,即使没有寒暑假,没有节假日,但因为喜欢所以能全身心投入训练,并且过得特别充实。

  随着学习的深入,技能点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想要突破瓶颈已经不能单靠兴趣,而是需要实践和理论相辅相成,全面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突破和努力,最终我代表学校参加比赛,除了完成教练指定的任务,还给自己训练加码,两个月后我参加了全国选拔赛。

  全国选拔赛高手云集,我获得第二名入围全国集训队,虽然没拿第一,但是我看到了希望。通过每次失误后的改进和完善,我终于在所有的晋级赛中均获第一名,取得代表中国参加数控铣项目世界大赛的资格。

  什么是工匠精神?我在走向世界技能大赛舞台的路途中,也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和打击,每次我都会拿起自己做的工件思考,怎么样克服难点把它做得更好。几乎每一位优秀的技能人才,他们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就是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耐心、严谨、坚持,在专业领域上不断追求进步,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

  网瘾少年逆袭成混凝土建筑项目世赛冠军

  我是李俊鸿,来自广东化州。2019年6月我代表中国参加了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并一举获得冠军。回望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终生难忘。

  1997年,我出生在广东省化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初二时,我接触到网络游戏并沉溺其中,成绩一落千丈。

  中考失利的那年暑假,父母把我带到工地上做小工。我在工地上待了20天,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用小推车拉运沙、砖等建筑材料或者做搅拌砂浆等工作,一天工作下来,腰酸背痛。在工地短暂的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父母的艰辛,也让我重新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遗憾的是,我高考失利。最终,我选择走上技能学习的道路。

  2016年,被广州城建技工学校建筑施工专业录取后,我决心彻底放弃游戏。在校期间,我积极报名加入学校有关建筑的社团,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测量、瓷砖贴面、CAD建筑设计等多项专业技能比赛,在竞赛中磨砺和提升专业技能。

  2018年,学校推荐我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校内集训,备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

  在最后一个月冲刺训练阶段,根据世赛项目样题,我们不间断地做了5轮模拟比赛训练。在这6天一循环的魔鬼训练中,我和队友要在4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搬运近20吨的模板和工具材料,在艰苦环境中不断提高速度、精度和配合度。通过连续不断地训练、考核、赛前分析、赛后复盘和总结,我们迅速提高技能战术水平,以最好状态迎战世赛。

  2019年8月,我终于站到喀山赛场。在这场比赛中,我们的材料加工精准度、作品美观度得到了项目首席专家及教练团队的一致认可,最终获得了混凝土建筑项目金牌。

  每一条成功之路,都不会是平坦的。希望各位青年珍惜每一次学习技能的机会,把握每一个成才的机会,去学、去拼、去闯,你们的未来就在前方!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