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优秀技能人才如何炼成?听听技能“大咖”的故事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优秀技能人才如何炼成?听听技能“大咖”的故事

来源:华声在线2022-07-06 16:06

  编者按

  7月5日,“技能中国行——走进湖南”优秀技能人才宣讲报告会在株洲举行,易冉、邹彬、李俊鸿、杨登辉4位优秀技能人才向观众分享了他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精彩故事。

  两位来自广东的优秀技能人才杨登辉和李俊鸿,在宣讲报告会上分享了各自从零开始,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的奋斗历程,为广大技能人才加油鼓劲。本报整理了他们的宣讲报告,以飨读者。

  入行仅6年摘得数控铣世赛金牌

  我叫杨登辉,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老师。2017年10月,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夺得了数控铣项目金牌,并获国家最佳选手奖。

  在学习技能的6年时间里,从不知道数控铣到底是做什么的,到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我拥有了和同龄人不一样的经历。

  2011年,我走进了学校车间,机床的指示灯亮起,削铁如泥的铣刀生产出一件件漂亮的零件,车间里的一切跟课本里面的知识相比是那么有趣和真实,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后,我报名参加了竞赛班,开始了每天三点一线的训练,即使没有寒暑假,没有节假日,但因为喜欢所以能全身心投入训练,并且过得特别充实。

  随着学习的深入,技能点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想要突破瓶颈已经不能单靠兴趣,而是需要实践和理论相辅相成,全面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突破和努力,最终我代表学校参加比赛,除了完成教练指定的任务,还给自己训练加码,两个月后我参加了全国选拔赛。

  全国选拔赛高手云集,我获得第二名入围全国集训队,虽然没拿第一,但是我看到了希望。通过每次失误后的改进和完善,我终于在所有的晋级赛中均获第一名,取得代表中国参加数控铣项目世界大赛的资格。

  什么是工匠精神?我在走向世界技能大赛舞台的路途中,也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和打击,每次我都会拿起自己做的工件思考,怎么样克服难点把它做得更好。几乎每一位优秀的技能人才,他们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就是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耐心、严谨、坚持,在专业领域上不断追求进步,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

  网瘾少年逆袭成混凝土建筑项目世赛冠军

  我是李俊鸿,来自广东化州。2019年6月我代表中国参加了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并一举获得冠军。回望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终生难忘。

  1997年,我出生在广东省化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初二时,我接触到网络游戏并沉溺其中,成绩一落千丈。

  中考失利的那年暑假,父母把我带到工地上做小工。我在工地上待了20天,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用小推车拉运沙、砖等建筑材料或者做搅拌砂浆等工作,一天工作下来,腰酸背痛。在工地短暂的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父母的艰辛,也让我重新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遗憾的是,我高考失利。最终,我选择走上技能学习的道路。

  2016年,被广州城建技工学校建筑施工专业录取后,我决心彻底放弃游戏。在校期间,我积极报名加入学校有关建筑的社团,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测量、瓷砖贴面、CAD建筑设计等多项专业技能比赛,在竞赛中磨砺和提升专业技能。

  2018年,学校推荐我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校内集训,备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

  在最后一个月冲刺训练阶段,根据世赛项目样题,我们不间断地做了5轮模拟比赛训练。在这6天一循环的魔鬼训练中,我和队友要在4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搬运近20吨的模板和工具材料,在艰苦环境中不断提高速度、精度和配合度。通过连续不断地训练、考核、赛前分析、赛后复盘和总结,我们迅速提高技能战术水平,以最好状态迎战世赛。

  2019年8月,我终于站到喀山赛场。在这场比赛中,我们的材料加工精准度、作品美观度得到了项目首席专家及教练团队的一致认可,最终获得了混凝土建筑项目金牌。

  每一条成功之路,都不会是平坦的。希望各位青年珍惜每一次学习技能的机会,把握每一个成才的机会,去学、去拼、去闯,你们的未来就在前方!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