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开“才”路,望城与人才开启了一场双向奔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广开“才”路,望城与人才开启了一场双向奔赴

来源:湖湘资讯2022-06-29 19:34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全国各地早已形成的共识。

  因此,新一轮“抢人大战”异常激烈,各地你追我赶、争先恐后。长沙市望城区在这方面不甘人后,拿出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频频发布“求贤令”,为的就是让更多千里马奔腾在望城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为实施“强省会”战略、助推望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当前的望城,开启了一场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正在奏响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

  “强省会”必须强人才

  古往今来,人才兴则事业旺。特别是现在,既要防疫情,又要稳经济、保安全,急需一大批思想解放、知识面宽,有朝气、有活力、有激情、有才气的人。

  当前,湖南正在实施“强省会”战略,这个战略路径清晰、方向明确,对省内各地发展都是重大机遇。

  6月6日上午,望城区召开了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推进大会。就在这个会上,《长沙市望城区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行动方案(2022—2026年)》发布。

  根据该方案,望城明确提出五大提升目标,着力推进制造强区、创新引领、数字赋能、开放融通、交通枢纽、能源保障、绿色低碳、精美城乡、文旅名城、全龄友好、金融保障、人才强区等十二大专项行动,高效益打造望城经开区,高标准建设“一江两岸”片区,高起点打造高铁西城片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高水平打造城市管理典范街区。

  产业项目是实施强省会战略的重要抓手,从这十二大专项行动中,我们可管窥望城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今年初,德赛储能电芯项目作为长沙市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标志性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创造了20天内实现项目签约、开工的望城新速度。

  位于望城经开区的 5G智能终端产业园,从概念提出、调研规划到开工建设仅用时5个月,从基坑开挖到所有建筑主体封顶用时不到1年。

  当前,智能终端产业和新材料先进制造、绿色健康食品、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成为望城产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望城实施“强省会”战略的十二大专项行动中,还有一项就是人才强区。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说到底,强省会必须强人才,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是建立在丰厚坚实的人才基础之上的。

  望城区委书记秦国良强调,要聚力强人才固根基,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精准引才、精细育才、精准用才、精心留才,努力打造湖南重要人才中心。

  那么,望城在引才上有哪些优势呢?起码有三点。

  第一,望城是雷锋故里,这样的一个精神灯塔,让望城具有了一定的文化优势。

  第二,望城生态很好,森林覆盖率34.2%,城区绿化覆盖率40.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6平方米,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321天以上,说人才能在这里诗意地栖居不算夸张。

  第三,望城的产业基础雄厚。望城目前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速8.8%,居全省第一,连续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连续获评全省唯一的“中国领军智慧城区”。

  望城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园区已入驻企业5075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世界500强企业70家,形成了智能终端、绿色食品、医药器械、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一主三特”产业集群。

  近年来,望城经开区围绕“产业强园、人才兴园”战略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新生力量。

  不过,人才引进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既要夯实基础,又要不断攀登高峰。

  去年,望城引进人才9500余名,其中博士人才35名;培养认定人才1214名,其中市认定高层次人才26名;全年用于人才的专项工作经费达3000余万元。

  今年以来,望城区已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选调教育、卫健类紧缺人才1175名。

  坐拥35公里湘江黄金岸线、省会唯一横跨湘江两岸城区的望城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正成为各类人才纷至沓来的热土。

  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

  选好人、用好人是头等大事,爱护人、留住人同样是大事。这些年,望城一直有“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的人才意识,出台了不少适合当地的政策。

  望城一方面坚持党管人才,让出台的人才政策契合长沙市各项人才政策的精神,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将政策细化落地。

  可以说,这些政策既有符合人才期许的真金白银,也有留住人才的真情实意。

  近些年,望城区深入落实《长沙市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试行)》《长沙市望城区大泽湖·海归小镇人才集聚政策措施(试行)》等省市区人才政策,着力构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体系,健全引才育才机制,厚植人才沃土。

  大泽湖·海归小镇致力于打造成为宜居宜业、产城融合、合作开放的国际化小镇范本

  望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孔令强指出,望城环境将更加开放包容,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科学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自身吸附力,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位居望城的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是全国第一个正式启动运营的海归小镇。这个小镇以高端人才集聚为原动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发展方向,是落实“强省会”战略,打造长沙“一核两副十片、一轴一带两廊”城市空间格局的重点项目。

  因此,在望城的人才政策中,其中一项就是全力引进海归人才。2021年,望城从海归国际顶尖人才、海归产业领军人才、海归紧缺急需人才、海归人才创新创业、海归人才团队建设、海归人才落户居留、海归人才优质服务、留学人才实习等8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全区共有海归人才60余人。

  而且,引进人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去年,望城围绕区域专业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等问题引进各类博士人才,制定出台《长沙市望城区事业引才博士团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印发<长沙市望城区产业攻坚博士团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强化博士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目前全区共有博士人才近百人。

  2021年,望城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引进26名产业紧缺急需博士组建“产业攻坚博士团”,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引进选派16名工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区重点产业链中小企业,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4个,新增专利19件(其中发明专利11件)。

  日前发布的《智汇潇湘才聚望城——长沙市望城区2022年千名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和招聘公告》同样坚持了问题导向。

  根据公告要求,望城将引进事业单位紧缺急需人才54名,产业领域紧缺急需人才689名,“青锋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人才90人。

  以产业攻坚博士为例,这类人才享受企业给予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享受省市区相关人才政策资金补贴,在望城落户并首次购房的,可领取10万元购房补贴。在此基础上,加码享受20万元/人的资金补贴。

  今年这个政策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在区级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重大技术攻关专项,对引进博士所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取得明显成效的,按照后补助的方式,择优给予企业每个项目科研投入10%的资金支持,最高50万元。

  这些政策以真情打动真心,增进了人才的认同感、成就感、归宿感。

  人才说好才是真的好

  政策好不好,最终要以实践来检验。望城的人才政策如何,人才说好才是真的好。

  澳优中国区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戴智勇是长沙市高层次C类人才,凭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2021“科创中国”湖南省企业“创新达人”称号。

  “望城区很重视人才引进,政策也非常务实,经常询问我们企业的需求,降低了企业的引才成本,去年我们通过政策引进了五六个人才,他们在澳优发挥了很大作用。”

  董玲2017年曾获评望城经开区“优秀科技人才”个人荣誉, 2022年评定为长沙市D类人才,现担任澳优研究院奶粉研发部部长。他参与研发了能立多、海普诺凯1897、悠蓝有机等70多款配方奶粉及营养品。

  2021年,澳优实现营收88.73亿元,在长沙望城纳税超过7亿元。自2017年起,澳优连续五年蝉联“望城第一纳税大户”。

  湖南农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兰芳是长沙市B类人才,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团山湖村占地80多亩的农美育苗基地就是她的“战场”。

  “作为B类人才,我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其中的荣誉感。望城的各项引才政策全面而翔实,而且确确实实能落地,这是很难得的。干农业比较辛苦,引进这类人才非常难,期待以后我们的各项政策能够不断增加农业从业人员的获得感。”

  张兰芳是张家界人,她从上海的“都市白领”变成了望城的新型农民,不仅因为思乡情切,而且因为望城在引进人才、协调土地、项目资金上的各种支持。

  张政是事业引才博士,作为一个安徽人,在湖南读书及工作的经历让他见证了望城的快速发展,虽然只在望城工作了10个月,但他已经有了很强的归属感。

  “望城在人才服务上很诚恳,而且人才培养模式我很认可。他们一是看你所学的专业,二是尊重个人的意愿,十分注重知人善任,这些都给了我家一般的温暖。”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谢彪。他是望城2021年引进的医卫人才,现在是望城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他的到来提升了望城区脊柱外科的整体医疗水平。

  “雷锋是几代人的精神偶像,能够来到偶像的家乡来工作我很荣幸。而且,望城在人才方面的办事效率很高,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这让我很感动。”

  谢彪把自己当做一棵小草,而望城有小草成长的阳光和养分。他说,在望城,他能够学有所用,实现自己的价值。

  去年,张权来到了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研发工程师。他是河南郑州人,求职时一直想进制造类企业,而望城在制造业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

  “博士需要较高的发展空间,产业水平高才能容纳更多的博士人才。对于外地人,望城的引才政策可以给予一个人很大的经济支撑,进而能够一心一意搞科技研发。”

  在张权的带领下,泰嘉股份从零开始,建立了国内第一条PVD硬质涂层锯切生产线,去年9月份实现了量产。这个涂层在模具、零部件、刀具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具寿命,性能是国外产品的2.5-3倍。

  人才兴则事业兴,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经济发展。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望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梯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相继突破百亿元大关。

  今年一季度,望城GDP同比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11.9%。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而望城,正在开足马力吸引人才,让来到望城的人才,望见未来,成就梦想。(图文:周芷行)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