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刘期达,“罕见”人生也精彩!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刘期达,“罕见”人生也精彩!

来源:湘潭大学2022-06-23 09:22

  29岁提拔为副处级干部

  32岁确诊为肯尼迪病

  热爱越野自驾

  遇见更加平和坚韧的自己

  温暖、照亮他人

  哪怕道阻且长

  依然有鸟语花香

  让我们一起聆听

  刘期达的故事

  一同感受

  “罕见病阿甘在路上”的风景

  6月21日,出版楼415办公室内,刘期达如往常一样,早早地坐在办公桌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浓密的头发、五官俊朗、澄澈明亮的眼睛专注而有神,身着藏蓝色polo衫,精致而儒雅。然而,近距离摆放的一根折叠登山手杖,却在提示着,他与常人——不一样。

  刘期达是我校出版社教职工,也是一名罹患肯尼迪病10余年的患者。他心怀希望、积极前行的故事,在校园和媒体流传……

  “天,塌下来了!”

  2000年,本科毕业的刘期达,凭着自身较高的综合素质获得了留校工作的机会。“工作任劳任怨,为人谦和友善”,他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好口碑。29岁那年,被提拔担任副处级干部。

  但是命运却并没有善待这位意气风发的青年。2008年他开始出现肌肉力量减弱的症状,不能奔跑,也跳不起来;2011年被确诊为肯尼迪病,学名“脊髓延髓肌萎缩症”,该病的患病率仅1/10万。

  这种疾病不光影响双腿,还会侵犯全身的肌肉。随着病情的发展,日常生活都会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渐渐不能自理。最残忍的是,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人的意识始终是清醒的,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命力一点点溜走。没有药物可以治疗,甚至连延缓发展的药物也没有。

  对于32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刘期达来说,这一确诊的结果让他感到“天,塌下来了!”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一时间无所适从。他愤怒、沮丧、不甘心,一次又一次地问,“为什么是我?”他也试图把自己封闭起来,独自疗伤,不将这件事情告诉任何人。

  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几近自闭。遇到熟人询问他身体的异样,他会说自己腰椎间盘突出;遇到陌生人关心,他会说最近痛风;上楼梯碰到人,他会掏出手机假装看一个重要信息;单位组织爬山,他就借口家里有事;朋友邀请小聚,他会说已经有了别的安排……“就这样,活得战战兢兢、畏畏缩缩却不自知。”

  “告诉自己:我还有用!”

  时间,是一剂良药。当他通过不断自我调适,从消沉状态中走出来,坦然面对自己罕见病患者的事实后,刘期达开始思考,“不但要活下去,还要活得有价值。”

  他仍然正常上下班,考虑到他的身体,学校为他调整到离家较近的部门工作。只是,从家里到办公室,常人2分钟就能到达的距离,他通常要走上10分钟。但是他并没有因生病而懈怠工作,除不能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外,他每天都照常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

  除继续上班外,他开始做一些公益工作,为病友服务,同时试着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

  2013年,刘期达建立了中国肯尼迪病友QQ群,开始“收集”病友,成员从当年的50多人扩展到现在的660多人。他还建立病友会网站,发布最新医疗资讯,保健、康复指导。

  他把绝大多数业余时间用来管理QQ群和病友会网站。这两个交流平台,也成了中国肯尼迪病人最重要的精神家园。病友们通过交流,抱团取暖,共同成长。

  2014年,他和病友一道发起成立“肯尼迪罕见病关爱中心”,次年,关爱中心在北京召开第一届病友大会,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鼓舞。同时,刘期达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四处奔走,参加罕见病领域的会议、论坛、活动,向到场的专家、官员、公众宣传肯尼迪病。

  其实,拖着两条没有力气的腿,到北京、深圳等地出差,于他而言并不容易。但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每一名肯尼迪病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付出不会被辜负,努力终于被看见。

  2013年,他接受了新华社湖南分社的采访,2016年,通过《Health Talk》平台作了关于肯尼迪病的分享,视频的播放量累计超过60万次。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肯尼迪病列入其中,序号为109。他的故事也开始在一些媒体上进行传播。

  “我很自豪,在罕见病逐渐被公众认知、被国家重视的过程中,我曾发出过自己的声音。”刘期达说,正是每个人微弱的发声,汇成了罕见病群体有力的呐喊。

  这些年,刘期达还先后结对资助了6个家庭贫困的孩子、探望慰问抗战老兵等等。作为罕见病患者,他用自己微弱而又持续的力量,帮助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去年6月10日,是刘期达入党23年的日子。他前往湖南省红十字会,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

  遵从习俗 ,“体面”“完整”地离开人世,是人们对离世方式最通俗的理解,而刘期达却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捐献器官和遗体。

  “期待将来,有一个少年,带着我的眼角膜,在篮球场上自由奔跑,他的投篮跟我一样神准。或者有人带着我的一部分,去饱览这个我还没看够的世界。”刘期达说。

  曾经让他纠结的是,要不要捐献遗体。他无法接受自己萎缩变形的身体呈现在医学生们的面前。后来,他终于下定决心,因为捐献的遗体有一个很神圣的名字,叫作“大体老师”,他们是医学生们登堂入室的第一位老师。刘期达参加工作就在湘大,内心里却一直有个缺憾,没有机会走上三尺讲台,为青年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如果可以做一名“大体老师”,也算是了却自己的多年心愿。虽然到时候,他这个老师,只能身教,不能言传。

  如今,他以患病之躯对生命价值的追寻,成为了学子们身边的榜样。

  今年上半年,刘期达应邀参加了我校图书馆举行的“真人图书馆”分享、为湘潭4所高校学生作“线下+线上”心理健康主题讲座、为学生党员上专题党课,给学子们讲述他与罕见病抗争的心路历程和追寻生命价值的故事。谈吐之间,他坦然而风趣,很少说教,却把勇敢坚毅、责任担当和对生活的热爱深深种在了学生心里。

  讲座期间,几百人的会场始终保持安静,只听到他的讲述。被病痛折磨的人生却依然能活出生命的质量——对生命价值的敬畏,留给人的感动,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近来,由于病情已经影响到控制声带的肌肉,说话时刘期达偶尔会出现破音甚至失声的情况。他却仍想趁着还能自如说话,向更多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和人生感悟。

  “虽然身体越来越无力,却想给更多的人传递一份信念、一些力量。”刘期达说。

  “热爱生活:人间值得!”

  五月,是月季花开的时节。在湘大东坡村一处教工宿舍前,胭脂扣、粉龙、红果汁、婚礼之路……各品类的月季竞相怒放,成了师生们拍照摄影的网红打卡地。老房邂逅月季、花儿点缀斑驳,让人禁不住联想,它的主人,对生活该是多么热爱。

  花的主人,正是刘期达与爱人漫子。

  “如果说,追求价值感是告诉自己——我还有用,那么,体会生活的乐趣就是告诉自己——人间值得。”刘期达说。

  于刘期达而言,最大的乐趣是越野自驾旅行。而去西藏是封藏在他内心深处的一颗种子、一个无法忘却的梦。

  2012年,一帮玩越野的朋友组成“阿甘梦之队”,帮助他圆了自驾西藏的梦。走路蹒跚而行的他,却在一上车就成了“超人”,驾驶着他的越野车驰骋于泥泞的318进藏道路。

  “或许,在那片离天最近的地方,保存着破解我关于生命疑惑的密码。”刘期达这样解释他远行西藏的“执念”,他自知拖着病体自驾去西藏,不会是苦难的结束,只可能是生命旅途中的一个驿站。但是,在这趟苦旅中获得的力量,或许会成为他今后漫长岁月中消解身心痛苦的精神内核。这是他生命的远行,也是他昂首向天发出的不愿屈服的呐喊。

  2013年,刘期达一人开车穿越青海、内蒙、东北;2014年,自驾北疆;2015年再次进藏,一个人一台车,最终到达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在一次次的旅行中,他遇见了壮丽山河,遇见了百态人生,最终,遇见了更加平和、坚韧、强大的自己。

  2019年11月2日后,刘期达的人生终于结束了一个人的旅行,他的生活中迎来了爱人漫子,俩人的婚纱照也选择了在拉萨拍摄。

  在重新遇到漫子之前,刘期达曾经历两段坦白病情后便无果的感情,罕见病的事实让他几乎放弃了对爱情的渴望,以至于他对往后余生作出了冷静甚至近乎冰冷的设想。

  也许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漫子和刘期达是久未联系、无甚交集的高中同学。一次多年后的同学聚会让他们重建联系,漫子的悄然闯入,让他的生活渐渐温热起来。在了解了刘期达的身体状况和拮据的经济状况后,漫子仍然选择了义无反顾。婚后,漫子扛起照顾家庭的重任,用她瘦弱的身子当起了刘期达的移动拐杖。

  随着病情的发展,如今的刘期达,不得不收起他对越野的热爱。闲暇时,他喜欢读书、写作、摄影,而漫子则成了他的专属“模特”,即使用无力的双手端起微沉的单反相机显得颇为吃力,他也要用镜头记录生活的美好。

  2020年10月,他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罕见病阿甘在路上”,他以阿甘自比,想要趁着还能写,勇敢地写;趁着还能说,大声地说;趁着还能爱,用力地爱!

  公众号开通迄今发表原创文章63篇,内容包括他与妻子漫子,他的越野梦、西藏行,他对人生百态的见解……文采飞扬、轻松风趣的字里行间,透着暖暖的温情、人生的真谛,虽然身患顽疾、却不怨天尤人、自卑自怜,让读过的人深深被感染。

  “生命的质量不只在于生命的长度,更在于生命的厚度和温度。在遭遇难以逆转的人生挫折后,却能保持坦然和风趣,背后定然是对人生追求与价值真谛的深刻体悟,正如期达所说,哪怕道阻且长,依然会有鸟语花香。”刘期达的好友赵猛如此评价。

  如今的刘期达

  肯尼迪病依然紧紧纠缠着他的身体

  却始终未曾侵蚀他的精神

  命运对他报以不公

  他却凭着对生活的热爱

  温暖自己、照耀他人

  愿做星光一点,照亮行人千万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走进巴西里约热内卢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