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期待踏上心之向往的贵州之旅 ∣ 纪录片《寻找最美目的地:秘境贵州》央视首播好评如潮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贵州> 要闻 > 正文

期待踏上心之向往的贵州之旅 ∣ 纪录片《寻找最美目的地:秘境贵州》央视首播好评如潮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2024-09-24 20:17

  9月23日晚,纪录片《寻找最美目的地:秘境贵州》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黄金时间首播,收视率达到0.149%,相较于2023年同时段的平均水平,这一数字高出50%。

  石头的地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9月23日晚,坐在电视机屏幕前的新疆观众王鹏当看到连户成片的“石头城堡”,身着宽衣大袖的“屯堡孃孃”仍然生活在其间时瞬间被吸引。与探险家兼摄影师、担任该节目主持人的Ben的感受相同,当看到每一个房屋,每一块石头,都生动传递着历史与传统的信息,王鹏感觉到,600年的时光仿佛凝固在这个村落里,吸引着他。“贵州一直是我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看完纪录片后,我已经计划赶紧休一次年假,来贵州天龙屯堡,感受这一抹深藏于黔山秀水之中的江淮余韵。”

  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出品及制作,新加坡棱聚传媒和贵州天马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承制的首部聚焦贵州的探险旅行类纪录片《寻找最美目的地:秘境贵州》,以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和安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贵州两大世界级旅游景区、民族文化和屯堡文化为创作线索,以探险和探秘为主要任务线索,拍摄贵州最具典型的自然风貌与文化故事,旨在通过“以文塑旅”,打造专属贵州的探险类文旅纪录片,让全球观众了解贵州“山地王国”的秀丽山川、宜人气候、多元民族文化,带领观众踏上观众心之向往的贵州。

  此前,该纪录片于今年3月登陆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并在国家地理亚太、欧洲、拉美、北美、非洲频道持续热播,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触达5亿多个收视家庭。该片以国际观众喜闻乐见的创作语言,生动展现多彩贵州所蕴含的生态理念与旅游发展智慧,引发了海内外电视观众的收视热潮,诸多海外旅行者对该片产生浓厚兴趣,纷纷点赞。

  “我一直喜欢探寻世界,当在国家地理发布的视频和图片中看到贵州时,我立刻被这个从未到过的地方吸引住了。”美国观众Nellslife说,贵州既有着绝美的自然风光,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并且气候很凉爽,让他迫不及待踏上一场向往之旅。

  水声潺潺,落叶沙沙,鸟鸣声声,融汇成一首大自然的交响乐,回响于碧波荡漾的小七孔水面上。当看到阳光轻柔地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清澈的水流中游鱼穿梭,如同从电影中截取的浪漫场景,宁静而温馨。作为摄影师的北京观众吴学文,也发出了“好想再来这里捕捉光影与自然的互动瞬间”的感慨。峰峦叠嶂,山河蜿蜒,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了贵州动人心魄的美丽画卷,也让这处山间宝地成为摄影师的天堂,吸引着吴学文近年来时常奔赴这片土地,用镜头记录。“期待下次来贵州,再用镜头捕捉贵州‘这一幅永远也看不厌的画’。”吴学文说。

  “每一次探访都能发现新的惊喜”,也是沈阳旅游博主勾文龙观看完纪录片的感受。作为旅游博主,勾文龙的足迹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而贵州这颗高原上的明珠,他早已探访过无数次,每次来都能给予他新的惊喜和创作灵感。他说,对于诗与远方的所有幻想,都可以在贵州实现。“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我也来了多次,当看到纪录片中主持人深入瀑布背面,在特定场景下辅以360度沉浸式拍摄,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贵州的山水之间,也给了我不少创作的灵感。”勾文龙说,今后,他将一如既往地用相机捕捉贵州的山水灵气,用真挚动情的画面,带领观众感受贵州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韵。

  而对更多的贵州观众而言,当看到家乡引以为傲的自然山水和文化瑰宝,在中央电视台、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及国家地理亚太等海外频道热播时,心中情不自禁涌起自豪感。“贵州仿佛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即便是在贵阳长期居住,这片土地上的奇观美景和文化韵味仍然让人探索不尽,总有新的发现等待着每一次的旅行。”贵阳观众李开祯祉说,期待更多游客来到她的家乡,开展一段探秘之旅。

  “兴奋、自豪。”看到纪录片片头,Ben站在安顺坝陵河大桥上,挑战以370米高度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高的商业蹦极,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馆长赵雄也同Ben一样屏住呼吸。“很高兴我们的坝陵桥大桥能够被全世界人民看到。近年来,最高商业蹦极、高空秋千、急速滑降、空中餐厅等极限运动和休闲项目,吸引了世界各国游客前来体验。”赵雄透露,为了进一步推广坝陵河大桥,他们已经与抖音海外版取得联系,计划利用海外自媒体的力量,将其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吸引物,吸引更多的外国朋友前来体验。“同时,明年初,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将引入更多的极限运动项目,以进一步丰富游客的体验。”

  贵州趣游吧旅行创始人兼CEO胡昌雄在观看纪录片后接受采访时说,坝陵河大桥、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等美景登陆央视,并在海外媒体热播,不仅为全球观众揭开了贵州神秘面纱的一角,也让他对贵州文旅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这部纪录片不仅向世界展示贵州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呈现贵州现代化的桥梁建筑和基础设施,为全球观众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贵州的新视角。这将显著提升贵州的国际知名度,增强其吸引力,并为入境游市场的增长播下新种子。”胡昌雄介绍,近年来,贵州的小众旅游目的地和定制小团等特色旅游产品已经逐渐受到国内游客的青睐。随着贵州在海外宣传力度的加大,这些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将进一步对入境游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我期待,随着贵州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国际化宣传的持续加强,贵州将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新的旅游目的地,为贵州的文旅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若佩)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