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贵州> 要闻 > 正文

贵州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来源:贵州日报2023-03-12 09:16

  三月贵州东风劲,和美乡村添新彩。

  乌江边上,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桃红李白为奇山秀水“景上添花”,宜居宜游苗寨开门迎客,乡村旅游乐了游客富了农家。

  武陵山下,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蔬菜大棚基地忙得热火朝天,村民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将一车车龙牙白菜发往粤港澳大湾区。

  广袤的乡村大地,坝区里的连片油菜花绽放出一个个农旅一体的“金色田园”,坡地上的茶山果园吐露出一片片红白绿相间的“多彩世界”,更有新农人开足农机马力闹春耕,各方游客进村入寨赏春景。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的美好蓝图,正在各级干部各族群众同心同力描绘中全面铺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春节前夕视察贵州时指出,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贵州牢记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和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要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引擎,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农业增产增效:

  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一斤鲜嫩的豌豆尖能卖多少钱?

  龙里县湾滩河镇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给出的答案是100元以上。

  取豌豆尖嫩梢3个节,去掉卷须,尖部保留1厘米嫩茎,形状似2个展开的大贝壳和1个闭合的小贝壳,就是当地群众称为“贝壳”的豌豆尖。

  “摘法的不同,豌豆尖的价格差异可以从2元到180元每斤不等。‘捡贝壳’摘法,既保障了口感,又便于航空运输,每斤能卖到100元以上。”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在田间的精品种植和精心采摘,豌豆尖延长了增收产业链,成为热销“北上广深”的抢手货。

  立足生态、土壤、气候孕育的特色资源禀赋,贵州围绕粮油生产和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扶持、固基础、延链条、拓空间、提效益,全省特色产业持续巩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带动脱贫群众增收明显。

  在位于镇宁自治县的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块小小的生姜正在“变身升级”,从最初级的干姜片、姜黄粉,到姜汁饮料、老姜咖啡,再到生姜沐浴乳、洗发水、护发素等,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远销俄罗斯、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外市场。覆盖带动当地农户4.2万余户,户均收入超过2万元。

  从随风摇曳的刺梨金果到享誉全国的贵州茶园;从红红火火的贵州辣椒到满口沁甜的猕猴桃……一大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链条完备的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变了过去依靠千家万户“弯腰种地”、耗时耗力的生产状况,推进了“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果盘子”的复合种植、粮经兼收,以及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循环转化利用,有力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贵州20万亩蔬菜、10万亩茶园、10万亩中药材种植县分别达34个、25个和19个,88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2万个农民合作社、2万个家庭农场深入参与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农民创收增收:

  确保脱贫成果成效更实

  “要是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全家又要回到过去的苦日子。”提起前年家里发生的难事,镇宁自治县简嘎乡磨上村村民韦卫明表示。

  2021年6月,韦卫明的孩子突患疾病入院,韦卫明与妻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且收入微薄,返贫的风险剧增。

  当地帮扶干部得知情况后,及时把韦卫明儿子纳入低保,又给他找了保洁员的工作,全家人的生活终于得以稳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已经摘帽的脱贫户提供政策保障,扶上马再送一程很重要。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贵州鞍马未歇,继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通过动态监测守住就业规模、协作联动稳住就业岗位、落细政策保住收入,多措并举保障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增收,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圈舍修建、购买牛等都有政策优惠,还给每头牛都购买了保险,保底收购,我们养牛基本是零风险。” 说起养牛,凤冈县琊川镇朝阳村脱贫户邱佑志直夸政策好,发展产业的信心足干劲大,每年稳定收入10余万元。

  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样板区,关键在于兴产业带就业,帮助低收入群众实现持续增收,为此,贵州通过扶持培养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稳岗就业力度,并大力推广以工代赈。2022年,贵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32万元,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减少190万。

  同时,贵州还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作用,搭建完善用工信息对接平台,推广使用就业帮扶直通车,通过东西部协作新增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3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6.34万人。

  农村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建设增颜提质

  初春,走进修文县大木村,从村口远远望去,黄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艳,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白墙黛瓦的民居高低错落,墙面上绘满了对新时代的礼赞。

  “城里来的游客都羡慕我们,住着舒服咧!”提起家乡,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村民张明自豪满满,这些年,他深刻感受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作为省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的大木村,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发展起以“红色大木绿享田园”为主题的休闲避暑观光旅游业。同时,还发展猕猴桃、李子、杨梅等产业,实现“富在农家”增收入。

  乡村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人居环境。

  过去一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贵州乡村建设行动再谋新篇,全省新(改)建农户厕所 22万户,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0%;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过60%,村民的幸福感持续攀升。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要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软件”上下功夫。

  在湄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已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5438名“寨管家”,构建了“你管我、我管他,大家管大家”的基层治理模式,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得到群众积极拥护的“红白理事会”,提倡“车不过十、礼不过百”,革除陈规陋习,厚植文明乡风。

  户户皆美景,村村留乡愁。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增收的强大动力。

  要知细叶谁裁出,且看东风铺锦绣。贵州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在感恩思进中矢志奋斗,推动和美乡村全面振兴,让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满生机活力,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记者 刘莹 吴传娟)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