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岛市崂山区:开启科技成果转化“直通车”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青岛市崂山区:开启科技成果转化“直通车”

来源:科技日报2024-06-25 09:25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看招】

  ◎本报记者 宋迎迎

  6月19日,青岛市崂山区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会上发布了《崂山区实施“繁星计划”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揭牌成立崂山区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凝聚“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开启科技成果转化“直通车”。

  探索成果转化新模式

  一台激光雷达设备通过三维扫描,可以将万米范围内的风场信息变成可视化数据,不仅能观测风,还能预测风。这一“神器”来自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镭测创芯”)。

  这项技术20多年前诞生于中国海洋大学,却迟迟没有走出实验室。崂山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为科研人员匹配市场开发团队,引入天使投资,成功推动这一成果走向市场应用。目前,镭测创芯年产值已突破1亿元。

  一项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能给企业创造出巨大价值。在崂山区,镭测创芯并不是个例。从高校到企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成果转化正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如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高校院所走向车间、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崂山区出台实施了包含16条重点任务、12条政策措施的“繁星计划”。

  崂山区科技局党组书记曲巍介绍,《方案》围绕校地融合、赋能产业、优化生态、塑强优势等4个方面,提出16条重点任务,并围绕成果落地转化、人才创新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校企产学研合作、技术卡点攻关等方面,形成了“繁星计划”12条政策措施。《方案》旨在通过政校企多方发力,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达到“科研成果灿若繁星、创新成就熠熠生辉”的效果。

  “我们将搭建成果转化培育库,试点建设区域技术交易市场,支持高校院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校企协同创新平台。” 曲巍表示,他们将分领域设计应用场景清单,打造产研中试验证加速平台,加快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创新,力争到2026年实现成果、企业、机构、人才“四个倍增”。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是一个院地共建科研机构。近年来,其支撑服务崂山区高质量发展初显成效。

  该所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处长陈骁介绍说:“我们在崂山区建设了绿色低碳成果转化总部基地,目前,与崂山区企业签订了30余项技术合同,总金额近5000万元。”甘油葡糖苷生物制造、硫化物固态锂电池等自主实施类项目,以及研究所孵化的70%的科创公司,都落户崂山区。

  崂山区作为青岛市科创资源的聚集区,拥有3所高校、14家科研院所、25家新型研发机构和920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崂山区成立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目前,联盟已吸纳成员单位100余家。

  “作为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我们将联合区内兄弟单位、各界力量,积极支持并参与崂山区科技创新工作,为崂山区乃至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陈骁说。

  中国海洋大学当选为联盟首任理事长单位。该校科技处副处长宋欣告诉记者,学校将借助这一平台,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大胆探索,与成员单位围绕驻区企业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此次会议对崂山区十大科技创新平台、十强科技创新企业、首批10家“繁星企业”、首批“繁星人才”进行了表彰,旨在发挥其典型引领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崂山区科技局局长薄伟表示:“我们将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聚力实施‘繁星计划’三年行动,强化创新要素保障。”未来,崂山区将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释放高校院所创新动能,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造,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见记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