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疆阿瓦提:现代化大棚结满“幸福果”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新疆阿瓦提:现代化大棚结满“幸福果”

来源:科技日报2024-06-25 09:23

  【乡村行 看振兴】

  近日,当记者走进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多浪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时,几名工人正在忙着采摘西瓜。与市面上常见的“大个头”不同,这里的西瓜仅有巴掌大小,平均重量约2公斤。

  “这是我们从海南引种的新品种,名叫‘2k’,5月初就开始上市销售,最高卖到13块钱一公斤。”该合作社理事长邵殿杰告诉记者,这些西瓜除在阿克苏地区销售,还销往库尔勒市和喀什市。

  海南和新疆气候迥异,这一品种成功实现“南种北栽”,其奥秘就在这座现代化的大棚里。

  “传统温室大棚墙体一般采用砖混结构,而我们的新式大棚则采用充气保温材料,保温效果更好。”邵殿杰补充说,阿瓦提地处沙漠边缘,干燥少雨且光照充足,因此,在建设大棚时,他们还充分考虑了太阳照射角度,确保大棚内的农作物整个白天都能晒到太阳。

  站在大棚内,记者有种一眼看不到头的感觉。“这个大棚长160米,而传统大棚只有60米。长度增加但保温效果不减,这使土地利用率更高。”邵殿杰说。

  随着“嗡嗡”的机械声,大棚顶部的塑料幕布逐渐掀开,整个过程用时6分钟左右。邵殿杰告诉记者,这是自动卷帘设备,用于降温和通风。以前卷帘需要工人爬上大棚顶端,一个小时才能完成作业。

  记者了解到,在国家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支持下,2022年,多浪蔬菜专业合作社的57座现代化温室大棚里,陆续种植瓜果蔬菜18种,其中2k西瓜等多个品种为阿克苏地区首次试种。

  “国家给我们建起了这么好的大棚,我们一定要用好。”邵殿杰说,得益于良好的保温性能,大棚可实现“一年三收”。

  邵殿杰向记者介绍,今年1月合作社种植了特产恰玛古,3月试种成功;紧接着栽种西瓜苗,经过精细化田间管理,从授粉到成熟仅需28天,5月初实现采摘;8月,计划再种一茬草莓,预计10月上市,可一直采摘到次年春节。

  大棚高产背后,科技不可或缺。目前,该合作社共有6名签约技术员,他们负责从育苗到水肥管理,再到病虫害防治的全过程技术跟踪。今年,合作社还引进了专业机械化精量播种机,有效提升了苗木成活率和播种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合作社所在的乌鲁却勒镇红旗村,共有85人从农民转变为劳务工人。村民阿扎旦木·玉山曾长期赋闲在家,2022年她来到合作社上班,最初只能从事简单的采摘和运输工作,现在掌握了育苗技术,工资也增加到3000多元。“我以后还要学习更多的技术,希望能成为一名技术员。”她说。

  邵殿杰说,依托红旗村设施农业基地项目,合作社计划通过三年时间,让农户完全掌握种植技术并承包运营大棚。届时,合作社不再直接参与管理,只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促进村民增收。

  阿瓦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吉祥表示,近年来,阿瓦提县因地制宜,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大棚果蔬农业,在品种改良、技术改进上下功夫,在市场拓宽上寻突破,让农特产品有了更广阔的销路。大棚果蔬产业逐渐结出“幸福果”,成为稳定群众增收的“甜蜜经济”。(◎梁 乐 本报记者 朱 彤)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