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疆阿瓦提:现代化大棚结满“幸福果”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新疆阿瓦提:现代化大棚结满“幸福果”

来源:科技日报2024-06-25 09:23

  【乡村行 看振兴】

  近日,当记者走进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多浪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时,几名工人正在忙着采摘西瓜。与市面上常见的“大个头”不同,这里的西瓜仅有巴掌大小,平均重量约2公斤。

  “这是我们从海南引种的新品种,名叫‘2k’,5月初就开始上市销售,最高卖到13块钱一公斤。”该合作社理事长邵殿杰告诉记者,这些西瓜除在阿克苏地区销售,还销往库尔勒市和喀什市。

  海南和新疆气候迥异,这一品种成功实现“南种北栽”,其奥秘就在这座现代化的大棚里。

  “传统温室大棚墙体一般采用砖混结构,而我们的新式大棚则采用充气保温材料,保温效果更好。”邵殿杰补充说,阿瓦提地处沙漠边缘,干燥少雨且光照充足,因此,在建设大棚时,他们还充分考虑了太阳照射角度,确保大棚内的农作物整个白天都能晒到太阳。

  站在大棚内,记者有种一眼看不到头的感觉。“这个大棚长160米,而传统大棚只有60米。长度增加但保温效果不减,这使土地利用率更高。”邵殿杰说。

  随着“嗡嗡”的机械声,大棚顶部的塑料幕布逐渐掀开,整个过程用时6分钟左右。邵殿杰告诉记者,这是自动卷帘设备,用于降温和通风。以前卷帘需要工人爬上大棚顶端,一个小时才能完成作业。

  记者了解到,在国家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支持下,2022年,多浪蔬菜专业合作社的57座现代化温室大棚里,陆续种植瓜果蔬菜18种,其中2k西瓜等多个品种为阿克苏地区首次试种。

  “国家给我们建起了这么好的大棚,我们一定要用好。”邵殿杰说,得益于良好的保温性能,大棚可实现“一年三收”。

  邵殿杰向记者介绍,今年1月合作社种植了特产恰玛古,3月试种成功;紧接着栽种西瓜苗,经过精细化田间管理,从授粉到成熟仅需28天,5月初实现采摘;8月,计划再种一茬草莓,预计10月上市,可一直采摘到次年春节。

  大棚高产背后,科技不可或缺。目前,该合作社共有6名签约技术员,他们负责从育苗到水肥管理,再到病虫害防治的全过程技术跟踪。今年,合作社还引进了专业机械化精量播种机,有效提升了苗木成活率和播种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合作社所在的乌鲁却勒镇红旗村,共有85人从农民转变为劳务工人。村民阿扎旦木·玉山曾长期赋闲在家,2022年她来到合作社上班,最初只能从事简单的采摘和运输工作,现在掌握了育苗技术,工资也增加到3000多元。“我以后还要学习更多的技术,希望能成为一名技术员。”她说。

  邵殿杰说,依托红旗村设施农业基地项目,合作社计划通过三年时间,让农户完全掌握种植技术并承包运营大棚。届时,合作社不再直接参与管理,只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促进村民增收。

  阿瓦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吉祥表示,近年来,阿瓦提县因地制宜,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大棚果蔬农业,在品种改良、技术改进上下功夫,在市场拓宽上寻突破,让农特产品有了更广阔的销路。大棚果蔬产业逐渐结出“幸福果”,成为稳定群众增收的“甜蜜经济”。(◎梁 乐 本报记者 朱 彤)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