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就医住院“智慧化” 青岛10家医院定下“新目标”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就医住院“智慧化” 青岛10家医院定下“新目标”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022-05-16 15:4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高质量”正成为青岛各公立医院事业发展的关键词。提高病人满意度,办人民满意的医院,也成为了青岛各医院院长任期和年度的重要目标。5月14日,市卫生健康委举行“牢记嘱托·建功有我”互学互比擂台赛暨委属单位年度目标答辩会议。观海新闻记者从答辩会上获悉,今年,市市立医院将争创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6月底将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今年,青岛将开展区域就诊一码通行、医生号源一网预约、就医付费一件事、出生一件事等智慧医疗场景的应用。

  此次擂台赛暨答辩会旨在贯彻落实“作风能力提升年”“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目标要求。市市立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等10家医院的院长公开讲2022年目标任务、亮干事创业决心,市卫生健康委领导班子和相关处室负责人现场评目标设定高低、摆事业发展问题,让各医院制定的年度目标任务更加科学、精准、务实,形成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通过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各医院结合自身实际找到了提升满意度的努力方向,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改变服务态度、美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模式、智慧化赋能等方面入手改变病人就医的体验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坚实的学科基础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各医院均定下了学科建设的年度目标,抢占学科建设“最高峰”。市市立医院将锻造高峰学科,推进青岛市个体化检测中心、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断中心等学科共同体建设,着力打造微创学科群、康复学科群、内镜学科群等优势学科集群,加快发展器官移植、试管婴儿、干细胞移植等高端技术;实施学科攀峰计划,争创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2-3个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1-2个市级攀峰学科;加大对医学研究与转化的支持力度,继续围绕学科领域布局,稳定支持和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交叉前沿方向,鼓励开展院校、院院、院企合作,推进医工、医理、医文融合,与清华大学、海尔生物医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全面深化科技合作。市妇女儿童医院将深化国家级特色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倾力打造青岛市攀峰学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3个;加快整形美容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专科、安宁疗护中心等新兴特色学科建设;整合多学科建立MDT诊疗模式,成立宫内儿科门诊。市中心医院将对标国家级肿瘤重点学(专)科标准,攀登肿瘤高峰,引进TOMO等高端放疗设备,启动射波刀配置证办理程序;创建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国家级肿瘤、中西医结合特色专科。市中医医院将推进“九大学科中心”建设,在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专)科基础上,新增国家级重点学(专)科1-2个(肿瘤中心、脑病中心);按照建设单位要求,全面落实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工作。

  在改善就医体验方面,各医院将持续深化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开展区域就诊一码通行、医生号源一网预约、就医付费一件事、出生一件事等智慧医疗场景的应用。市市立医院正在探索实施移动端“先诊疗后付费”信用就医,已在急诊试点;升级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智能收费管理系统,年内完成道闸设备全部更新、空域车位实时显示,与HIS系统对接,争取在年底前实现无感支付功能和车辆快速放行。市妇女儿童医院将完成远程探视系统及5G远程查房系统建设,改造线上入出院流程,简化医保报销手续,实现“一站式”床旁结算全覆盖。市第八人民医院将创建6-8个无陪护病房。

  高端人才不断蓄积的“势能”,将逐步转化为推动整个人才队伍前行的“动能”。市市立医院将实施人才筑峰计划,柔性引进国内外特聘专家,全职引进国内有影响力的专科团队,招录100名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选派100名青年人才专科进修、40名学科带头人专技培训,培育3-4名齐鲁卫生健康杰青人才,数十名市级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人才,力争在国家级人才选育工作中争创佳绩。市妇女儿童医院将深化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合作,建立常态化派驻扶持制度,北大人民医院定期选派不少于60人至青岛医院进行坐诊和手术,时间不少于10个月,青岛医院选派不低于10名医护骨干赴北大人民医院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进修学习,持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市第三人民医院将通过双招双引人才发挥专家培养作用,推进医院“三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遴选6至8名中青年骨干参加市级优秀人才评审,年内全职引进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3至5名。市第六人民医院每年拿出500万元诚聘英才,为引进人才开通干事创业“绿色通道”,解决好专家干事业创业的后顾之忧。市精神卫生中心将做好新院区人才储备,年内柔性引进精神科高层次人才1名,招聘50名左右优秀高校毕业生。

  多院区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记者了解到,市市立医院将深化“一院多区”建设,力争年底前启动本部改扩建工程建设,新增床位512张;今年还将着手启动东院三期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将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主体结构封顶,7月转入内部装修施工阶段。市中心医院中心院区二期项目争取年底前开工,今年将完成北部院区修缮项目建设。市胶州中心医院将立足实际推进老旧院区改造项目,力争年内立项。(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