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能修汽车也能造机器人 厦门“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能修汽车也能造机器人 厦门“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

来源:厦门日报2022-05-12 12:01

  厦门信息学校学生操纵自己设计的机器人,给来宾送上一杯茶。(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职业教育成果展上,学生绘画作品展示。 (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摄)

  中职生为自己设计的棉花娃衣直播带货,累计卖出6万多元的商品。(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吴建华图/市教育局提供(除署名外))厦门市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昨天在厦门信息学校启动,今年的主题是:“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每年5月第二周是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它是由教育部等十部门在2015年设立的。

  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活动周。厦门“职业教育活动周”由市教育局、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厦门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为的是向全社会宣传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展示职业教育重大改革发展成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今天,我们从几个侧面来看看厦门的职业教育有多厉害。

  【现场】

  学了什么?才艺秀给你看

  学生在学校学了些什么?昨天,厦门信息学校把汽车开到了职业教育成果展,还派出送茶机器人。

  在“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后举行的这个教育成果展,是为了展示职校办学和育人的成绩。

  在信息学校,学校把一辆十几万元的吉利新能源EV Pro开到展会现场。它是真车,不过,仔细一看,它有点不同——打开车门,上面有裸露的电路。

  厦门信息学校学生黄海东说,它是学校买来给学生上课用的,去年,信息学校开设“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黄海东骄傲地说,我们至少有三辆车用来上课。

  有了“真刀真枪”,上课时,老师在汽车电路上“动手脚”,然后让学生检测出问题点。

  在被“肢解”的汽车旁,信息学校机电部的崔鑫万招呼一位“小可爱”:“来!给客人送杯茶!”话音刚落,送茶机器人来到来宾身边,崔鑫万又叫道:“你要对准记者相机掀开杯盖啊!”“小可爱”果真在镜头前掀起杯盖。

  崔鑫万其实是对着旁边学生说的,后者正操纵遥控器,这是该校机电一体化学生的作品。不过,和学生们最近完成的清扫太阳能板的除尘机器人相比,送茶“小可爱”是“小事一桩”。崔鑫万说,太阳能板如果沾满灰尘,能量损耗大,而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人工清洁难度越来越大。

  信息学校学生们设计制作出“可立面除尘机器人”,就是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崔鑫万说,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原理是不够的,你要有想法,然后在计算机上设计、研制,最后还要动手组装。最近,学生们还被告知,太阳能除尘机器人入围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一项比赛。

  这所学校一位陈姓老师昨天说,中职教育是成果导向——对于学生来说,看到自己用所学做出成果,会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

  市教育局说,厦门信息学校的展览,是厦门职业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

  真车当汽修教具。(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故事】

  前途在哪?学长学姐说给你听

  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有什么前途?昨天,市教育局举行厦门市2022年职业教育就业创业优秀人才专题报告会,邀请8位中职和高职毕业生,向学弟学妹讲述自己创业就业的故事,介绍技能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为您介绍其中三位的故事。

  烹饪精确到秒她获授“国奖”

  ●姓名:简冰倩

  ●毕业学校: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给学弟学妹一句话:认真学好一项技能,可能改变我们的未来,影响我们的人生道路。

  21岁的简冰倩凭借烹饪时间精确到秒的奶油鸡汤、肉类主菜、奶酪甜品等几道菜,拿到2020年底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烹饪项目比赛全国前五名,直接入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

  简冰倩因此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有多难?它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评选,每两年评一次,每次全国评100人。

  美味菜肴的背后,是无数个汗水涔涔的日子。简冰倩说,大夏天,灶火还烧得很旺,整个实训室像一个火炉似的,人在里面就像在火炉里烤一样。即使是这样,备赛时,她有时一待就要十几小时,她自豪地说:“我一天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因为我每天很早就起床。”

  不仅有汗水,还有泪水。简冰倩也曾崩溃大哭,不过最终还是擦干泪水,重新调试新的配方,改正错误手法。她说,在泪水中,自己对“工匠精神”中的精雕细琢有了更深领悟。

  简冰倩告诉学弟学妹:我们有了技术,将会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因为我们还年轻。她还说,认真学好一项技能,通过不懈钻研,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未来,影响我们的人生道路。

  一次次再出发他逆袭当总裁

  ●姓名:吴奇魁

  ●毕业学校: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给学弟学妹一句话:在校期间,对自己职业生涯要有一个规划。

  吴奇魁原本家道厚实,不料经历变故,一落千丈,他从高中开始自力更生,白天上课,业余时间兼职赚取学费及生活费,直至大学毕业。他后来还读了硕士。

  他历经数次创业挫折,一次次地重新出发。有一次,吴奇魁签下高空工程安装铝单板项目,买来高空作业绳和安全防护用具独自从145米高的大楼下绳作业。他第一次尝试下绳进行施工作业并未成功——当他的身躯仅用一根22毫米的细绳悬挂在145米高的大楼外墙上,出于求生欲望和内心恐高反应,他往常的自信心瞬间被吞噬瓦解了。经过长达三小时的绳上僵持,他最后拼尽余力才从45层楼通过手臂爬绳的方式爬至48层楼顶。不过,他没有退缩,第二天继续上。吴奇魁带领两个小工吃住在工地上,历时4个多月,挣到了这家公司第一笔盈利17万元,让濒临倒闭的公司补血复活。

  现在是魁佳(深圳)高空工程有限公司总裁的吴奇魁说,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他的辛勤工作和大学期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读大学时,他除了学习专业课,还选修平面设计、两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普通话等级考试、管理学、工商管理等课程。

  开两家美容店她创业有法宝

  ●姓名:李幼茹

  ●毕业学校: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给学弟学妹一句话:我本以为我的中职时代是混日子,结果却让我满载而归。

  李幼茹2015年从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毕业后,因为家庭原因,她放弃升学,选择就业。现在,她开了两家美容店,生意红火。

  李幼茹认为,她创业成功的法宝是她在工商旅游学校受到的教育:不怕吃苦,用心做事,以诚待人。

  她在学校遇到她人生的导师,班主任杜勤英是其中一位。李幼茹说,她让我担任班长,教会我为人处事,要有责任与担当,要坚韧不拔。她原本认为自己只会当个班干部,但是,杜老师把她推向部学生会这个更大的舞台去锻炼,李幼茹说,班主任告诉我:要做就做最大。她也因此开始学生会主席竞选。

  她说,专业部德育主任吴建华老师教会她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作为一个领导该有的格局。

  李幼茹说,我本以为我的中职学生时代是混日子到毕业,结果却让我满载而归。

  【数说】

  高在哪里?看“五新”成绩单

  昨天,市教育局局长陈珍在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介绍“职教高地”建设启动一年来,厦门取得的“五新”。去年,厦门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四个。

  一、省级“双高”(高水平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计划

  厦门7所职业院校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19个专业群入选福建省高水平专业群。

  二、产教融合

  厦门在现有市级29个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基础上,遴选建设10个示范性项目,完成两批次19家产教融合型培育企业遴选入库,建成9家市级产业学院,使得职业院校与合作主体之间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年来,厦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做了这些事:

  成立厦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推动筹建厦门海洋职业大学;推进5所中职院校新建扩建;在2所中等职业学校和3所普通高中举办普职融通试点班,学生读到高一下学期可以选择是否回到普高,为他们开辟多渠道升学路径。

  四、职教高考

  去年职教高考,厦门获得9个专业类状元;参考学生本科上线人数占全省的37.4%,即全省近四成本科上线考生来自厦门;专科上线率98.29%,两个指标都是全省最高。

  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班主任能力比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其中一等奖是全省唯一。

  学生参加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五、对外交流

  去年,厦门举办2021“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 3所职业院校入选“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联盟”成员单位。

  【同步】

  厦门中职学生登上《人民日报》

  近日,《人民日报》专版展示全国本专科生、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中的100名优秀代表的风采。其中之一是来自厦门工商旅游学校2019级会计专业的周晶晶。

  周晶晶的老师形容她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母是工厂车间工人,她还有三个妹妹,最小的才两岁。父母外出打工时,周晶晶就承担起照顾三个妹妹的重任。疫情期间,居家线上学习,她遇到挑战:除了上网课,还要打理三个妹妹的起居,更是包了家务活:买菜、煮饭、洗碗、扫地……对同龄人而言,这种生活似乎过于忙碌繁重,但她从不抱怨,周晶晶心疼父母工作辛苦,她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减轻一点负担。

  周晶晶也是位“学霸”,在2020年福建省学业水平考试中成绩优异;她还喜欢阅读,她认为,阅读培养了她乐观勇敢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她日复一日地勤练各项专业技能:珠算、点钞、传票翻打等,在各项技能考试和定级中屡获好成绩。

  周晶晶说,我就像是一只有隐形翅膀的小蜗牛,因为有爱、梦想和勇气,让我一步一步慢慢往上爬。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