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浙江临安:宣讲“走亲” “理”入人心 两地两校宣讲员青山湖畔激情“开麦”!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浙江临安:宣讲“走亲” “理”入人心 两地两校宣讲员青山湖畔激情“开麦”!

来源:爱临安2025-01-11 14:58

  记者 朱王威娜 通讯员 王一帆

  “於潜镇新来的智能分拣AI医生,能够为小香薯们进行360度的外表缺陷检测,实现12种不同品类的智能分拣……”8日上午,在杭州市临安区琴山蓝湾文创园内,“天目新农人”宣讲员高诗琪正在分享天目小香薯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变成“富民薯”的故事。

  当天,来自临安区、松阳县、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的青年宣讲员们相聚于此,共同参加“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走亲“开放麦”活动,在前期理论学习和蹲点调研基础上,用“青言青语”宣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切感悟。

  “小切口”呈现“大主题”

  从村民手中流转闲置荒地、邀请农业专家指导种植、发动多方力量宣传销售……来自昌化镇的宣讲员俞田聪讲述了马山村做好“瓜田文章”、打响“马山西瓜”品牌的故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我就是希望通过小故事阐明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基层行动”。俞田聪曾参加过临安区“天目新农人”宣讲集训营、“钱氏家训进机关进高校”青年微宣讲等系列宣讲活动。如何让宣讲“声”入人心?他有自己的一套心得体会:“多用贴近生活的表述,多用新颖生动的形式,才能让观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牢”。

  “新临安人”姚孟婷通过学说方言土语这件小事,分享了毕业后来到临安上畔村担任驻村助理的心路历程,观众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姚孟婷表示,所宣讲的内容都来自驻村期间的真实经历,正是宣讲素材“接地气”“冒热气”,才引发了听众的共鸣,传递出当代青年扎根兴农助农一线的决心信心。

  据了解,包括俞田聪、姚孟婷在内的“天目新农人”宣讲团成员,近年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八八战略”在身边、党纪学习教育等主题,走村入户、探访企业蹲点调研,开展了一系列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讲活动,用真实案例讲理论、乡音土语说政策、亲身经历谈体会,努力让理论宣讲更加鲜活可感、入脑入心。

  “开放麦”激发“参与感”

  相比传统的单向式输出,本次活动展示了“开放麦”、情景剧、快板、沉浸式互动问答等多种宣讲形式,宣讲员通过“抢麦”方式轮番登台。

  来自临安的国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汪洋,以《一路骑行去看山》为主题用脱口秀的方式讲述了骑行人视角下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爆梗连连,现场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你找到了丰富的乡村资源,请从下列选择一种优先盘活的资源,说说为什么?”除了脱口秀式宣讲,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商云飞通过互动问答,让现场观众化身乡村运营师,共同思考如何打造示范型村落景区“龙门秘境”。现场观众李惠如表示:“沉浸式体验非常有意思,第一次知道宣讲还能这么来。”

  此外,来自松阳县的胡艺手持快板,将松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好政策、好办法编成顺口溜;浙江理工大学的研一学生鲍伊悦慷慨激昂地向现场观众许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浙江农林大学宣讲员黄玺洁和孙晓钰采用两代青年对话的情景式宣讲,传递出青年人接续奋斗的使命担当......一个个宣讲生动呈现了理论的丰富解读和传播方式。

  “走亲”促进“走心”

  随着“开放麦”活动的落幕,也为此次跨地域、跨校际的宣讲走亲画上了圆满句号。活动共邀请了松阳县、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近百名优秀青年相聚临安,安排上既有理论和宣讲技巧培训,还有吴越文化博物馆、乡村振兴馆等点位的考察调研。

  座谈交流环节上,与会人员相互交流了宣讲工作经验。临安区着重介绍了开展“天目新农人”宣讲联盟集训营,探索“上好课、做好稿、育好苗”的实战闭环培训模式等经验。松阳县、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也就快闪式宣讲、校地校际宣讲合作等畅谈经验设想。

  活动期间,宣讲员们在共学、共训、共研、共讲的“走亲”活动中,碰撞思维火花,结下深厚情谊。参与此次活动的浙江农林大学宣讲员张娟在现场一直忙碌着拍照和记笔记,“前脚走下培训课堂,后脚走入调研现场,理论和实践相呼应的安排,让我加深了对习近平文化思想、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感悟,也积攒了丰富的宣讲创作素材。”她表示后续还要好好梳理吸收这次的经历和收获。

  据悉,临安区通过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致力于以区内外多场“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走亲活动拓展理论宣讲的广度与深度,将跨地域、跨校际的年轻一代汇聚在一起,让理论宣讲在多元背景的青年中交流碰撞,丰富青年宣讲员的视野与阅历,形成以“青年人带动青年人”的宣讲合力。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子弟兵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 “蛇”相关馆藏文物亮相三峡博物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