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温州湾新区新能源产业如何扬帆起航?这个大会释放信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温州湾新区新能源产业如何扬帆起航?这个大会释放信号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11-27 17:15

  新能源企业发布新产品、一批新能源项目签约落地、启动“新能源产业联盟”……11月24日,在海丝零碳城市产业合作青山大会上,温州湾新区频传“新能源产业”喜讯。

  当日,国内外新能源领域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创投机构管理精英等近200名嘉宾欢聚一堂,通过现场考察、产业发布、主旨报告、成立联盟等形式,探讨新时代新能源产业机遇与挑战,共寻新能源全产业链竞争密码,助推温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温州湾新区的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浦兰钧”)2号门进入,就看到零跑、合创、上汽等知名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停在醒目位置。“这些汽车的动力电池,都是我们企业供应的。”瑞浦兰钧营销中心总经理张小聪介绍,进军新能源动力与储能锂电池领域6年,瑞浦兰钧动力电池装车量已稳居国内行业前十,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居国内行业前三;企业2022年产值达130亿元,2023年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近40%。

  从一匹行业黑马,成长为新能源头部企业,瑞浦兰钧做对了什么?

  瑞浦兰钧是世界500强企业、青山控股集团结合其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新能源领域进行投资布局的首家企业。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增长率每年达100%。“正因为遇到新能源行业最好的发展期,瑞浦兰钧可谓起步即冲刺。”张小聪说。

  虽然公司“年龄”还轻,但瑞浦兰钧的开发团队和经营团队都很资深,这些深耕电池行业二十多年的大咖团队,对技术、市场有着深刻认识和了解。基于此,公司加快技术创新和品质优先步伐,企业内部每年会摆技术创新“大擂台”,员工自发申报创新项目,目前已拥有2383项专利申请。随着技术难题不断攻克,电池产品在同行业产品竞争中逐渐占据上风。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产业大会上,瑞浦兰钧发布的“问顶电池2.0”新产品,凭借“高能量密度、快充、高安全性能”等特点,让在场嘉宾心动不已。“以问顶R300-NCM动力电池为例,充电仅需10分钟,续航里程突破700公里。”瑞浦兰钧副总裁侯敏介绍,系列产品将于今年底,实现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问顶电池”技术获得2023第八届铃轩奖·前瞻·动力与热管理类优秀奖,两个重磅产品问顶345Ah储能电芯和5.5MWh储能电池系统,再攀储能技术新高峰。

  当前,站在产业发展新赛道上,国内多个城市抢占新能源产业“风口”,温州也不例外。近两年来,温州累计签约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超4300亿元,努力成为国内新能源产业链最长、涉及领域最全的城市之一。

  作为浙江省第七个省级新区,温州湾新区也加快打造省 “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为重点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相继招引落地150GWh瑞浦新能源制造基地、年产20万吨伟明盛青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50GW 麦田逆变器及储能设备生产基地等超百亿项目,谋划动力电池隔膜、热管理系统、电池拆解等项目,着力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全覆盖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

  在龙头企业(项目)带动下,“虹吸效应”正不断显现。当天,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项目、中科英华长春高技术有限公司高端电缆附件国产化项目、雷亚电源解决方案香港有限公司储能与智能电力设备制造项目、浙江光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超细金属粉体项目,纷纷签约落地温州湾新区。

  当天的产业大会上,还启动“温州湾新能源产业联盟”。该联盟实行“校地企投”四方共建模式,由温州湾新区、龙湾区搭台,温州大学、温州理工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4家高校协同,瑞浦兰钧、麦田能源、伟明盛青等百家新能源企业为支撑,最后邀请金融创投基金机构参与,通过政府服务、人才交流、资源共享、上下游协同等,不断壮大新能源朋友圈,提升温州湾新区、龙湾区新能源产业整体竞争力。

  “营商环境优化创新、龙头企业持续带动、专业力量加盟供给,将成为温州湾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密钥。”温州湾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讯员张银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