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华全媒+丨又见江南好风景——浙江十万河长守护碧水清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新华全媒+丨又见江南好风景——浙江十万河长守护碧水清流

来源:新华网2023-03-23 07:35

  新华社杭州3月22日电 题:又见江南好风景——浙江十万河长守护碧水清流

  新华社记者朱涵、郑梦雨

  一条古塘碧水悠悠,漫步在青石古堤上,仿佛进入水墨画中……走进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沉渎村,流淌了千百年的古溇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太湖溇港是湖州特有的古代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坚持在保护中整治,坚决制止可能破坏溇港的行为。”小沉渎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钦炜明一边巡河一边告诉记者。

  生活污水是否依规排放、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违规建筑占用河道……担任村级河长6年来,钦炜明已经习惯了每天花上一个小时,在1700米长的河道旁走走看看。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由党员志愿者、河长、乡贤组成的“护河小分队”打捞河面、河岸的杂物。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自2013年以来,浙江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让每一条河流都有了“守护人”。5万余名河长、4万余名民间河长上岗履职,形成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

  在多年实践中,浙江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河长制规定》,出台了省级地方标准《河(湖)长制工作规范》,开展河(湖)长履职考核评价,推动河(湖)长制逐步实现了从“有名”向“有实”“有能”“有效”迈进。

  对于丽水市松阳县小槎村原党支部书记刘石玄法而言,当好村级河长,就是要守好村子的“责任田”。

  小槎村山川环抱,水陆交通便利,村口处松阴溪与小槎源迂回流淌。

  几年前,小槎村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要建一座污水处理终端池,在建设过程中,刘石玄法发现,终端池的选址下方有水电管线、隐蔽工程等,他立即上报给县、乡治水办。

  “在征得各方同意后,我提出建议,因地制宜,把占地504平方米的终端池改址设计在松阴溪畔。”刘石玄法说,终端池建成后,与松阴溪上的江心岛上下呼应,形成了小槎村村口“双岛”的美丽景观,还成了村民健身休闲、写生摄影的好去处。

  3月15日,小朋友们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松阴溪中的生态景观生态滩健康主题公园内春游。新华社记者徐昱 摄

  目前,浙江已全面消除劣五类水质断面。水秀、景美、业兴、民富,一个个因水而美的村庄也活跃了起来。

  在小沉渎村附近,太湖龙之梦乐园、长兴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历史古建筑(钦宅)民宿产业等项目接连落地。目前,小沉渎村年接待游客量可达100余万人次,村民们也有了新的增收路径。

  “我们全村共有农家乐16家、民宿3家,还有很多村民在计划开设民宿或者农家乐。”小沉渎村村民钦峰说。

  近年来,浙江通过全面推行实施河长制促进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河长也从水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监督者和生态经济发展的推动者,进一步成为生态环保理念的执行者、传递者。

  清晨5点半,杭州西湖苏堤旁,一队护水志愿者准时出现。其中一位带头打捞水草的六旬老人是杭州市级民间河长竹书鸿,他身旁一位“90后”年轻小伙是他的儿子竹昱波。这对“父子档”民间河长日复一日晨起护水,已坚持了1000多天。

  2020年,竹书鸿发起常态化护水的“水韵西湖365”生态保护志愿项目,鼓励更多杭州市民、中小学生参与护水。在竹书鸿一家的带动下,这支志愿队扩大至500多人,累计打捞湖面垃圾500多吨。

  “作为一名民间河长,不仅要让西湖的水更清、环境更美,我还要把生态理念像种子一样种进人们的心里。”竹书鸿说。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