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云南省红河州奋力打造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新高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云南> 要闻 > 正文

云南省红河州奋力打造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新高地

来源:云南民族时报2024-01-04 16:48

春意萌动的红河哈尼梯田(2022年2月24日摄) 段靖雄 摄

  红河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歌、舞、乐,形成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项目292个。

  阿细跳月 黄妍菁 摄

  红河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接壤。独特的区位、气候、生态等优势,造就了以哈尼梯田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以建水、石屏古城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以哈尼古歌、彝族海菜腔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以滇越铁路、河口口岸为代表的开放文化。

  近年来,红河州着力推动文化浸润民心、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以文化为重要支撑的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留住乡愁 以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红河州将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大保护”工作格局。红河州实行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形成州、县、乡、村、组、农户六级保护管理体系。建立“数字红河哈尼梯田”数据库,形成全要素监测体系。实施哈尼梯田文物保护修复、森林保护恢复、水系维护工程,累计投入11亿元,完成遗产区6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改造传统村落64个,“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循环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万亩梯田 图片来源于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

  传承弘扬千年农耕文化。哈尼梯田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水木刻”解决水量分配问题、“冲肥法”保持梯田的土壤肥力、赶沟人维护公平等公序良俗,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传统优秀农耕文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歌、舞、乐,形成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项目292个。红河哈尼梯田与意大利朗格罗埃洛和蒙菲拉托葡萄园缔结友好关系,哈尼梯田这一文化瑰宝更加熠熠生辉。

  阿者科村 龙俊 摄

  打通“两山”转换道路。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一户多业”,成功打造“梯田红米”、民族刺绣、哈尼竹编等系列产品,直接带动3.9万名群众增收致富,“阿者科计划”被列为教育部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把哈尼人世代守护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幸福靠山”。

  浸润人心 以中原文化涵养文明底蕴

  红河州建水县、石屏县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让千年文脉融入日常生活,哺育现代文明。

  传统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石屏县和建水县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古城、古街、古桥、古村成为随处可见的唯美景致。“建水文庙”“朱家花园”长期举办“朱子家训”“儒家三礼”等活动,深厚的儒家文化、家风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传承中华文明。

  欢迎您到石屏来 可云超 摄

  以文育人提升文明意识。依托“学习身边榜样”“三话六学”等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边寨、进千家万户。彝族霸王鞭、苗族芦笙队等特色活动,让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

  普玉忠(右三)与党员群众在巡边 图片来源于云南发布

  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聚焦“铸魂、润心、养德、塑形”四个关键,定期在边境一线开展“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守国门”活动,“一约四会”全面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有效遏制不良风气。开展“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儿媳、好丈夫、好妯娌”等评选宣传活动,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同心筑梦 以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红河州始终以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文艺精品展现民族精神。出台《红河州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办法(试行)》,持续推进“知名艺术家红河采风行”活动,编撰“13+X”《解码红河》文化系列丛书,哈尼哈巴、四季生产调、哈尼族多声部民歌、铓鼓舞、彝族阿细跳月、烟盒舞、海菜腔等民族文艺精品从红河走向世界。

  跳乐作舞 图片由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提供

  文旅品牌传承民族文化。哈尼族“十月年”、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等优秀传统节庆文化在红河大地传承发展。哈尼梯田民俗深度探秘自驾、民族风情摄影采风等产品让“文旅+”新产业新业态引领新时尚,“红河·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正成为展示云南形象的靓丽窗口。

  彝族“火把节” 罗宏伟 摄

  立足基层传承民族文脉。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扎实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少数民族经典文献和汉族经典文献互译出版工作。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传习馆),深入推进具有红河民族特色的“文化进万家”,让文化资源沉到一线、进入万家。

  凝心聚力 以文旅相融助力经济发展

  红河州坚持擦亮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及百年滇越铁路、百年云锡矿业、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三千四百年”亮丽历史文化名片,让红河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

  做强文旅产业链。将文旅产业纳入全州12条重点产业链来打造,优化“一心五区一带两廊”空间布局,注重链式融合发展,构建“快进慢游”旅游环境,做大旅游产业总量、做优旅游产业质量。

  做特文旅新业态。不断拓展旅游消费新场景、新领域,弥勒市创建成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创建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水临安古城主题特色街区创建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州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19个。

  西南联大先锋书店 图片来源于蒙自市融媒体中心

  做优服务润民心。通过资源联合、供需联动、数字联通、文化联结,激活弥勒市东风韵景区π书吧、西南联大先锋书店等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助力优质公共文化供给。2023年前三季度,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122.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88.72亿元。

  面向未来 以开放文化推动红河走向世界

  红河州作为云南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以文化为纽带,推动文化精品走出国门,为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增添动力。

  加快开放平台建立。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借助沿边优势,积极推进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建设,从边疆变为前沿。建设一批国门文化中心和友谊广场,依托红河学院、红河书院、国门书院等传播阵地,常态化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展示活动。

  《红河的远方》截图

  推动文艺精品“走出去”。红河文艺精品“扬帆出海”,音乐电影《红河的远方》荣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音乐电影短片奖”,海菜腔唱响COP15大会开幕式,反映边疆地区直过民族拉祜族“一步跨千年”的舞剧《流芳》等优秀文艺精品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多次亮相缅甸、柬埔寨、韩国等多个国家,以独特魅力刮起“中国红河风”。

  舞剧《流芳》剧照 刘海栋 摄

  加强文化交流交往。举办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中越中秋诗歌朗诵会、中越“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中越媒体联合采访等活动,展现红河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等专题节目在越南数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落地播出,“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的品牌内涵在与全世界优秀文化的交流中更加深入人心。

  2023年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暨边民大联欢活动

  中越“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

  中越媒体“云上梯田·梦想红河”联合采访活动

  来源:《瞭望》2024年第01期

  作者:赵瑞君(中共云南省红河州委书记)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