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云南普洱:镇沅老县城的“变”与“不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云南> 要闻 > 正文

云南普洱:镇沅老县城的“变”与“不变”

来源:光明网2023-07-20 16:25

  云南省普洱市镇远县的按板镇,也称按板井、南丘井,是滇南主要井场之一,按板镇因盐而繁盛一时,成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曾经作为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政府所在地,1998年2月,政府驻地由按板镇迁至恩乐镇,“城尾乡头”的县域中心功能就此消解,成为几代人永恒的记忆。

云南普洱:镇沅老县城的“变”与“不变”

  乡愁不变 生活蝶变

云南普洱:镇沅老县城的“变”与“不变”

  按板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李万勇,从1985年至今一直在按板镇工作,见证了按板镇从繁华到萧瑟再到平静的时代变迁。1998年,镇沅县各单位和企业慢慢向新县城转移,很多人也搬迁至新县城居住,老县城不再朝气蓬勃。按板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老县城定位,延续市井烟火,陆续实施管网改造、街道治理,环境整治,河堤治理等工程,整治治安环境,提升社区服务功能,逐步改善居住环境。“街子是旧点,但是干净整洁,今年街子实施了绿美项目建设,现在花也开了,树也发芽了,感觉老城焕发了新生机。”李万勇和他的同事们参与着项目的实施,也感受着这些项目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守护不变 幸福嬗变

  在按板镇,占地面积最大的地方是学校,模样最新的也是学校。按板镇小学乘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从原来县直属小学留下的14亩校区扩建为占地29.4亩的现代化农村小学。据在按板镇小学从教25年的校长蔡胜富介绍,过去的学校不仅狭小,教学设施设备也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现在的学校已经建设成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明的智慧化校园,孩子们在这里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在学校,8位小小讲解员顺着楼道讲解了镇沅“八大爷茶”故事,孩子们的讲解瞬间让宣传牌上的茶故事“活”了起来。据蔡胜富介绍,像这样的活动学校还有很多,学校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组建了茶艺表演队、民间手工艺制作实践工作坊和镇沅红色文化讲解队。学校教师还编写了镇沅民族校本教材。“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守护和传承我们镇沅本地的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植入每一个少年儿童的血脉。”蔡胜富说。

云南普洱:镇沅老县城的“变”与“不变”

  学校组织了手风琴和口风琴队,这两个演奏队是上海精灵家园与学校共建的项目。除此之外,学校还与上海精灵家园共建“儿童之家”,配备电脑室、机器人室、射击室、烤画室等14个室。学校还争取资金成立科技馆,让孩子们轮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对于大山里的孩子,这些新鲜丰富的设备和活动,常常会成为孩子们梦想的催化剂,是打开山里孩子认识世界,追求梦想的一扇窗。

  时代在变,守护不变,老县城是被取代、被怀念的,但却又是故事最多、内涵最深,最让人割舍不下的。李安琼36年守护在按板镇敬老院,送走了多少位老人,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只知道敬老院的条件是越来越好,她照顾老人的初心从未改变。

  2017年,政府建设的按板镇敬老院项目投入使用。敬老院从原来的低矮小屋搬进现代化的平顶房,老人们住上了两人一间的套房,睡上了方便照料的护理床,用上了蹲便器,闲得无聊还可以到电视房看看电视。新建的敬老院能够容纳102位老人。干净的浴室,随处可见的扶手,整洁的临终关怀室……院内的设施设备都充分考虑老人们的需求。

  敬老院宽敞明亮的厨房全部实现电气化做饭,两荤两素的营养餐都是准时上桌。敬老院搬进新居后,李安琼和她的同事们重力活是省了不少,可“精细活”一样没少。目前敬老院里有12位老人,有2位老人已经卧床不起,他们需要每天给卧床的老人端屎端尿、擦身、喂饭,抽时间给老人剪指甲、剃胡须、理头发,半夜起来给老人吸氧、拿药,监测老人们的身体状况是敬老院护理员的常态。李安琼说:“衣服要帮他们一件件换下来洗,要帮他们保管好,要是他们自己保管的话,常常不知道塞哪里了?有几个老人不愿意配合搞卫生,得像哄孩子一样哄着才行。”对于逝世的老人,他们还要肩负起擦身、装棺、安葬的责任。

  岁月变迁,居所在变,李安琼和她的同事们依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守在敬老院,照顾着那些孤寡老人,尽心尽力守护着老人们的健康和幸福。

  初心不变 乡村巨变

  盛夏时节,一场雨过后,按板镇老乌山上的茶叶疯长,村民们采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茶叶生长的速度。村民王丽家正抓紧时间采摘10余亩夏茶,他表示:“夏茶价格不及春茶好,但也给我们带来不少收入,我们家每年单靠茶叶能有3万多元的纯收入。”和王丽家一样,茶叶已经让按板镇罗家村村民驶入增收致富快车道。近年来,罗家村全力打造“千家寨普洱茶”——老乌山茶系列和镇沅“爷号茶”——五爷茶品牌,完成有机茶园转换认证3000余亩。该村积极探索实践“龙头企业+农户+互联网”的茶产业发展新模式,成功培育一家规上茶企业、一批茶叶初制所和茶叶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罗家村还成功举办7届“老乌山茶叶开采节”,在文旅融合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产业兴旺了,村民腰包就鼓了,罗家村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汽车驶进百姓家。全村掀起建设美丽家园新浪潮,立体推进美丽庭院、美丽农村道路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如今的罗家村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茶叶飘香,一幅舒适恬淡、清新怡人的兴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产业必先行,按板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新兴特色产业,寻找一条条产业振兴路径。依托“张才喜专家工作站”,建成2000余亩沃柑种植产业,带领村民发展水果产业。建立和完善“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全县种植工业辣3000余亩,务工就业100余人,实现务工群众每人增收6万余元。成功引进雷竹笋种植项目,并投资800万元带动联盟村等周边村组3000余亩土地发挥产业价值和生态价值。一个个项目在落地,一棵棵果树在挂果,村民们笑逐颜开,随处可见按板好“丰”景。

  初心铸就伟业,使命引领征程。老县城将传承红色基因,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同心奋进现代化,在“变”与“不变”中书写精彩。(镇沅融媒体中心供稿 作者:李思冀 陶文洲 徐世杰)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 中国向中埃塞农业减贫示范村捐赠一批农业设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