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津:把好学校办到百姓家门口丨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天津> 要闻 > 正文

天津:把好学校办到百姓家门口丨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来源:教育部新闻办2024-08-20 20:39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日前,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展示教育系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今天,“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之“各地教育成就巡礼”系列,通过一个视频、一组大图、一篇报道介绍天津如何积极探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组图带你看

  天津河北区大江路小学学生走进天津师范大学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刘东岳 摄

  天津市首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现场选手们在紧张角逐。刘东岳摄

  南开大学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工作。资料图片

  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展露新颜。刘东岳 摄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在上实训课。刘东岳 摄

  报道带你看

  天津积极探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把好学校办到百姓家门口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事关家庭幸福和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民生属性最突出、最显著的部分。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聚焦群众关心、社会关切,持续增加基础教育投入,完善优质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高。

  五育并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学们,让我们从中国革命战争史中汲取精神食粮,传承红色基因……”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内,一场沉浸式、互动式的思政课正在进行,此次同上一堂思政课的主讲人是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而听讲者则是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铃铛阁外国语中学、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北辰光华外国语学校的百余名师生。

  作为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行走的大思政课”正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天津思政教育创新做法层出不穷,编制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和特殊教育各学段41个学科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遴选建设30个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基地和各学科课程思政典型案例300个。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也是所有家长和教师质朴又深沉的期待。天津大力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砧板上飞快地擀皮、包出薄皮大馅的饺子,在缝纫机上“走出”工整的“线条”,在操作台上通过锯、刨、打磨、拼接制作完成鲁班锁,在田地里施肥插秧……天津市连续举办三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成为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品牌化项目。天津先后出台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推出100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学科、课后服务,组织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走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课程。

  天津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设自主选择的体育活动“超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实施防控近视“六大工程”,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超过95%。夹包跳、春耕、抢滩登陆……在天津市实验小学2024年春季运动会上,每个项目都充满童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光发亮的舞台。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天津把艺术类科目纳入中小学生学业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持续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高雅艺术进校园、“沽上四季”合唱音乐会、学生剪纸迎春作品展等活动定期开展,京韵大鼓、京东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天津时调等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进入课堂,东丽区南开公能小学的腰鼓、北辰区天穆小学的花毽、汉沽高庄小学的飞镲、塘沽河头小学的落子、塘沽盐场中学的大沽龙灯等传承项目登上“端阳花会”一展风采。

  辐射引领

  办好百姓身边的学校

  教育的民生属性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守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天津坚持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纳入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内容,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为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天津在连续十余年把幼儿园新建改扩建纳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之后,于2019年实施学前教育资源建设两年行动,累计新增幼儿园学位13.4万个,1554所“无证园”全部清零,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增长到87%,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一举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和平、河西、河北、红桥4个区率先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评估认定。同时,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区、园三级视频监控系统,将全市幼儿园纳入监控范围,有效保障了幼儿园的安全稳定。

  面对人口变化带来的基础教育学位结构性缺口,天津着力加强前瞻性布局,于2020年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投入近50亿元,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4.7万个,改造C级校舍24.76万平方米,补充体育运动场馆210.3万平方米。今年,还将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万个,各区也“一校一案”制定了挖潜扩容工作方案,进一步扩大学位供给。同时,实施普通高中资源建设行动,推动学校规划建设与人口变化趋势、城市空间布局相适应。

  进入新时代,“上好学”成为人民群众最大的期盼。天津先后实施优质资源辐射引领1.0和2.0工程,天津市教委与红桥、河北、河东等区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耀华中学红桥学校、天津一中河北学校、实验中学河东学校等一批新优质学校,推动市内六区“一对一”成立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破解中心城区优质资源过度集中问题。与环城四区和远郊区签署共建协议,采取跨区域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实施强校工程、建设品牌高中等方式,打破区域壁垒、校际壁垒,全面提升涉农区的教育质量,增强生源吸附能力。“集团化办学是教育走向优质均衡的再选择。如今,我们七里海镇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芦台一小这所百年老校的教育资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宁河区七里海镇教育组总校长张立松说。

  目前,天津市教委直属学校与滨海新区等区域合作办学45所,成立中小学教育集团101个,中心城区之间及中心城区与其他各区结成16个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5个远城区结成123个城乡学校帮扶共同体,开展管理经验互鉴、教学科研联动、优势资源共享、教师队伍共建,覆盖77.3%的乡村学校。“我们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让东西南北中齐头并进,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说。

  深化改革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时代基础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天津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新时代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新时代天津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遴选建设172个义务教育学科课程基地、54个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基地,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持续开展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作业设计质量提升等专项行动,健全市、区、校三级教学视导工作机制,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生态,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教师改变,课堂才会变。天津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强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建设,推进“未来教育家奠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等师资培训项目,持续深化“区管校聘”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探索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培养新时代“大先生”,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师资的殷切期盼。

  目前,天津正在实施“中小学优秀学科组培育项目”,采用“1+1”捆绑培育的方式,通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学科组的“牵手”,集体设计“大概念”“大单元”等学习任务,推行“情境引领,问题导向,深度探究,交流互动,实践小结”常态课堂模式,探索打通“课堂解决问题”到“实践中解决真问题”的路径。

  如何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何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天津宁河区持续开展优秀课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每场展示活动后,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教研员都会精心组织教师进行评课和学科教学培训。教学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让教师收获良多。

  “双减”政策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的同时,也为加强科学教育、引领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重要契机。天津因地制宜分年级、分层次设置课后服务“项目菜单”,编制了《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美劳教育活动菜单》,免费开放上百家博物馆、体育场馆、科普基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成立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着力构建由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科学教师组成的“1+1+N”科学教育团队,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开放性问题、游戏化任务、跨学科主题,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截至目前,5个区、36所中小学获批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

  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是造就拔尖人才的基础工程。天津实施“青少年科创计划”,建立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跨学科等32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在南开中学等学校设立“科学创新实验班”“工程创新实验班”,每年选拔100名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7所高校,在双导师培养下进行为期一年的深入科研实践,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

  今年3月,天津启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区域互比互看展示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加强科学教育、数字教育赋能等4个专场,全市16个区以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作典型经验分享。“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着眼民族复兴伟业,积极探索天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让人民群众在更好的教育中收获幸福。”荆洪阳说。

  文字 |徐德明

  来源 |《中国教育报》、育见新闻视频号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