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炫技”亮绝活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天津> 要闻 > 正文

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炫技”亮绝活儿

来源:今晚报2022-08-19 13:41

  穿线剥线搭火样样能干的“机器人电工”、快速穿梭6秒43走出迷宫的“迷宫机器人”、无人驾驶的垃圾回收车……在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主办场地——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多款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在展区内“炫技”亮出绝活,这些科技展示等您来打卡。昨天,记者提前来到现场带您先睹为快。

  机器人展开机械臂,扫描识别导线,剥切导线绝缘层,精准完成接引线作业,动作一气呵成……走进国家会展中心(天津)S9馆的展会“能工巧匠赛项单元”,“时代楷模”张黎明团队展演的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项目吸引了多人驻足。“通过运用多项核心技术,实现了现场机器人自主识别引线、行线空间位置,完成抓线、穿线、剥线和搭火等步骤,有效杜绝传统人工作业安全风险,极大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作业质量。”张黎明团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张黎明为首的国网天津电力研发团队先后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全部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实现了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技术迭代式跨越,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标准空白。

  桌面上白色挡板搭建起一座迷宫,一个机器人站在迷宫入口处,随着现场工作人员摁下按键,机器人快速在迷宫中穿梭,6秒43,机器人成功走到了出口。现场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人员介绍,作为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中的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展示赛会场参赛项目,该院参赛的“迷宫机器人”以6秒43的速度获得冠军,在本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举办期间进行赛项展示。该“迷宫机器人”展示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成果,主要应用于自动搜救、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技术领域。“机器人能快速成功走出迷宫,依靠我们参赛者的编程算法等多项操作,实现了机器人自主在迷宫中搜索路径,快速冲刺到迷宫终点。”“迷宫机器人”参赛选手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学生于欣令说。

  展区内一台无人驾驶垃圾车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注意,它能够自动识别垃圾桶颜色,自动获取垃圾桶精准位置,自动抓取垃圾桶并倾倒垃圾,自动消毒垃圾桶。“这台无人驾驶垃圾车将无人驾驶技术、液压自动控制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环卫车辆结合,实现全程无人智能化垃圾收集功能,体现了全自动、零接触、高精度的亮点。”天津职业大学工作人员现场介绍,该车辆用于解决智慧城市垃圾收集,使得垃圾收集工作由人工操作完全升级为智能化无接触操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二次污染。(记者雷风雨)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

  • 感受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