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看湾区 | “深圳海关风尚”为砥砺奋进凝聚强劲力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深看湾区 | “深圳海关风尚”为砥砺奋进凝聚强劲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5-11-18 16:06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擘画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楫笃行的战略蓝图,也吹响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进号角。

  宏伟蓝图落到实处,还看执行力度与工作作风。

  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一支爬坡过坎、乘风破浪、日见其新的队伍——深圳海关,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培树“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深圳海关风尚,让宏伟部署化作生动实践。 深看湾区 | “深圳海关风尚”为砥砺奋进凝聚强劲力量

  守正创新——深圳海关人的精神特质

  先谈“守正”。守什么、怎么守?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守正,是事业发展的根基,是在时代大潮中劈波斩浪的“定盘星”。

  对于深圳海关而言,守正,就是要守政治机关之正、守传统美德之正、守国门卫士之正。

  来到深圳海关办公大楼正门,“守国门、促发展,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这句宣传标识格外醒目。这既是使命提醒,更是近年来深圳海关将这一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在岗位、见在行动的真实注脚。

  在深圳海关所属福中海关办事大厅,注册备案一科科长牟云丽一边审查单证要素,一边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引与通关优化建议。她说:“审单不仅是把关,更是服务。我们既要把风险堵在国门之外,也要当好企业的‘贴心人’,让合规经营更便捷,让发展动能更顺畅。”一句朴素的话语,诠释着“国门卫士”的担当与温度。

  执法时要公正平等,服务时要务实友善,在工作生活中积极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是深圳海关人打心底里认同的理。这些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怀,在一个个故事里具体可感——

  陪妻抗癌的赵毓伟、连续献血24年的冯海、坚持资助贫困学生的李一农,都是“广东好人”的代表,也是深圳海关人“守传统美德之正”最好的例子。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在这群海关人身上延续成责任与担当的底色。把关是责任,安全是底线。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圳海关也有自己的一套——

  一场场打击走私的“攻坚战”,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远程5G智能检疫系统”“智能流调系统”严防重大传染病疫情输入,为群众筑起了“健康防火墙”;紧盯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在全国海关首次截获南美洲的钟角蛙等外来物种;重拳打击“洋垃圾”、象牙等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走私;建立省内首个关地“双无”固废移交处理工作机制,有力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守正立本,才能保证方向不偏;而要行稳致远,还须以创新点燃引擎。扎根于深圳,改革创新,就是深圳海关人的根与魂。

  对于深圳海关而言,创新,就是要创特区先行之新、创事业发展之新、创使命担当之新。

  问题导向,往往是改革的起点。

  处在国际经贸斗争前沿,深圳关区口岸通道众多、人货往来频密、监管时空局促。传统“口岸严防死守”的监管模式已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需求。

  面对挑战,深圳海关关长郑巨刚提出开展“两平台一中心”重点改革,构建业务科技一体化运作格局,以大数据治理推动履职方式变革,以“机器+人”破解资源和效率矛盾,推动海关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具体来讲,就是优化以“企”为单元的ERP智能化联网监管平台,真正实现守法便利、无事不扰;优化以“人”为单元的非贸智控平台,让正常旅客无感通关、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建设合成管控中心,推动由“监测运行”迈向“实时管控”。

  从“H761”“H883”工程到罗湖桥头“红绿通道”改革,再到如今“两平台一中心”的智慧实践,深圳海关的改革基因激荡时代浪潮。诸多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成果,是以强关之“强”服务特区之“特”的最好注解。

  在河套深圳园区,当一批进口球囊扩张导管快速通关到达业聚医疗实验室,该企业物料部副总监吴意辉难掩兴奋:“以前等待查验至少要几天,现在海关推出‘差别化合格评定’模式,自检后提交《质量验收自我声明》,1小时就能搞定!”

  前海、河套这些重大平台是开放发展的“试验田”,深圳海关花了不少功夫,全力支持“双区”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落实海关总署支持前海18条措施,创新“一线直通、智联监管”模式,推出68项自贸创新成果,其中4项被列入国务院复制推广经验。支持河套10条措施落地后,设立“海关河套服务站”,从政策咨询到业务落地全流程帮扶科研企业……

  “我们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有52家科研机构超39亿元科研设备物资高效入区,超200个科研项目顺利落地,科研人员深港通勤效率也提升了30%。” 深圳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自贸区业务科科长陈奕槟介绍。

  守正与创新,是方向与动力兼备,相得益彰。

深看湾区 | “深圳海关风尚”为砥砺奋进凝聚强劲力量

   追求卓越——深圳海关人的价值追求

  “不争第一就是退步,不创一流就是落后。”这是深圳海关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追求卓越,就是要拿出“深圳效率”。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源于深圳、响彻全国。深圳是典型的外向型城市,企业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提高通关效率有着更高期待。

  “我们得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跑起来、抢时间,以一流的行政效率回应广大企业群众的需求。”深圳海关综合处业务改革科科长庞朝说。

  在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生产线高效运转,每18秒完成一台家用智能电视的总装,这是“深圳智造”的速度。

  “得益于深圳海关的服务与支持,创维全球销售网络已延伸至欧洲、中东、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营业额已达991.3亿元,还成功入选‘中国家电出海品牌10强’。”公司关务经理刘颖俊的自豪,正是深圳海关“一企一策”高效精准“助企出海”的缩影。

  在蛇口妈湾智慧港,集装箱正通过自动核放系统实现 24小时快速流转;深畅国际货站里,AGV 物流机器人往来穿梭,自主完成货物装卸与搬运;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的站台上,满载着“湾区制造”的中欧班列早已整装待发;而在深圳邮政处理中心,传送带的有序运转配合智能分拣系统,将海外购商品精准分配更快送达消费者手中……

深看湾区 | “深圳海关风尚”为砥砺奋进凝聚强劲力量

  通道畅、要素活,速度感扑面而来。

  深圳海关全线畅通海、陆、空、铁、邮物流渠道,让口岸枢纽更具承载力,开放合作更具创新力,助推深圳建设全球物流枢纽城市。

  此外,监管模式创新与智慧化应用的“双向发力”,也实现了监管效能与通关效率的同步提升。

  在全国海关率先研发车箱体智能审图系统,开启口岸通关车辆“秒级”验放时代;“口岸属地”协同监管模式节省企业物流综合费用70%,缩短企业等待海关检查时间80%;探索应用智能查验机器人,已能自动验核60多种水果标签和危险品单据,进口水果、危化品查验时间分别少30%、50%;助力建成国内首个“智慧化、远程化”并24小时运作的国际货站,出口货物最快当天发货、全球次日达,深畅国际货站保障能力提升63%。

  “效率红利”所带来的,是企业满满的获得感。

  追求卓越,就是要打造“深圳品牌”。

  专业技术是海关履行职责的“金刚钻”。

  在深圳邮局海关,快邮件监管三科副科长张天坚守一线十二个年头,练就查验“火眼金睛”,于细微处织密恢恢天网,用实战实训培育打私精兵,被海关总署评为“海关国门卫士榜样”。

  深圳宝安机场海关旅检九科四级高级主办李万全,总结“五扣”“七勤”工作法形成“缉毒宝典”,累计查获毒品近57公斤,获评“2005-2008深圳市禁毒人民战争先进工作者”。

  在关税战线上的林倩余同志,成为首位三连任世界海关组织估价技术委员会主席的中国海关代表。她将中国案例转化为WCO指导文件,实现零的突破,被称为“最富有成效且打破纪录的主席”。

  还有皇岗海关旅检三处原处长陈立南,先后奋战在罗湖、深圳湾、皇岗等繁忙口岸,书写打私传奇,获评全国海关系统先进工作者等65项荣誉。最终,也将年仅55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挚爱的反走私一线岗位上。

  这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深圳海关人,始终把工作当作品,把职业当事业,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辍、精益求精,练就“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硬功夫,塑造服务发展“硬品牌”。

深看湾区 | “深圳海关风尚”为砥砺奋进凝聚强劲力量

  追求卓越,就是要彰显“深圳自信”。

  从全国第一家出口监管仓到第一个全国性的保税资料市场,多项首创成果曾在这里闪耀。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新时代深圳海关人的手上。

  在全国海关率先研发车箱体智能审图系统,开启口岸通关车辆“秒级”验放时代;启用全国首个海港口岸旅客国际中转区,深圳海港口岸通关模式再升级;落地大湾区首单跨关区保税LNG加注业务,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加油站”;首创AI跨境包裹智能监管模式,赋能寄递业务高质量发展……

  综改试点落地开花,“离境退税”一夜间成为全国类型最全、点位最多的城市;“跨境一锁”“一检双放”“一单两报”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先行先试,促进深港双城融合、双向奔赴;“保税+”模式“多点开花”;在高附加值产业领域为全球保税维修业务贡献“中国方案”……

  一系列促外贸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外贸出口额实现内地城市32连冠;服务保障第六届全球“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大会成功举办,向世界传递中国改革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贸易便利化水平越来越高的鲜明信号。

深看湾区 | “深圳海关风尚”为砥砺奋进凝聚强劲力量

  潮起珠江,国门巍然。即将迈入“十五五”时期,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深圳海关人,将永葆“闯创干”的奋斗姿态,回答好“守国门、促发展”的时代命题,以当好国门卫士排头兵的昂扬心气和实干实绩,扛起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接续奋进。

   【深看工作室】

  审稿人:严圣禾

  编校:侯雅文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