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圳少年用原创儿童诗画现场创作与朗诵点亮“2025国际红树林之夜”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深圳少年用原创儿童诗画现场创作与朗诵点亮“2025国际红树林之夜”

来源:深圳新闻网2025-11-12 19:05

  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9日讯(记者何亚南)11月5日至6日,“美美与共——2025国际红树林之夜”主题活动在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南区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主办。

  5日下午4时,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琵鹭飞进诗中来——红树林青少年生态写作颁奖典礼”同步举办。颁奖典礼在华新小学“云水童诗社”带来的原创儿童诗画表演《神奇老师,神奇红树林》中拉开帷幕。颁奖活动由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福田区教育局、红树林基金会(MCF)共同主办,深圳市学生文联、红树林杂志社承办,旨在进一步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搭建自然教育与生命价值观培育平台,持续打造红树林生态文学品牌。

image.png

  华新小学“云水童诗社”主持人邓丽云与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胡柳柳共同指导学生创作的儿童诗集《神奇红树林100首》荣获特等奖,该诗集由57名学生共同创作完成。

  获奖学生代表李轩因同学在感言中分享:“去年植树节,邓老师带我们和保护区叔叔阿姨一起种红树,我看到招潮蟹举着大钳子‘帮忙’,太有趣了!于是写下《红树魔法》。种红树就像玩魔法,红树越多,天就越蓝;写童诗则是玩‘文字魔法’,写着写着自己就笑起来,特别好玩。”

  周志霖同学则与深圳市学生文联秘书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阅读推广大使谢晨展开沙龙对话,他说:“《神奇老师》是写给经常带我们走进红树林的柳柳阿姨和所有保护红树林的人的。每次跟她去看红树,都能发现新奇事物,比如秋茄的胚轴像小星星,黑脸琵鹭的脸乌漆嘛黑……邓老师教我写下这些感受。写诗就像做‘发现游戏’,可以记录美好,储存快乐。”

  华新小学“云水童诗会”也应邀参与本次“森活集”展览。在邓丽云的带领下,工作室师生代表展示了原创儿童诗画《云水童诗》、诗意扇、诗意石玩、诗意布袋等作品,受到与会领导、外国来宾与游客的高度赞赏。孩子们现场创作儿童诗画布袋、明信片与书签,并声情并茂地朗诵红树林主题童诗,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互动。不少小朋友甚至婴儿车里的幼儿也沉浸在这片美好的诗意氛围中,更有小观众反复来到展位前,与华新学子一同即兴创作。中外游客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孩子们充满创意的作品与灿烂笑容。

  华新小学副校长邓曼莉表示:“看到我校‘云水童诗社’57名同学共同创作的《神奇红树林100首》荣获特等奖,看到孩子们现场挥毫创作、深情朗诵,赢得中外来宾的一致赞誉,我深感欣慰与自豪。这不仅是华新学子文学素养与生态实践的展现,也是华新小学‘童趣诗意海洋科普馆’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有力见证,更是华新小学‘通·达课程’家校社协同育人、跨学科实践教育赋能学生各美其美的生动成果。多年来,我们将语文、美术、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融入红树林生态教育,让孩子们在自然观察中学会思考,在童诗创作中懂得热爱,在真实实践分享中扛起责任,学会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这正是我们期待的孩子们的成长模样。红树林是深圳的生态名片,是培育生命敬畏之心的天然课堂。未来,华新小学将继续深化与自然保护区、社区、基金会的合作,让童真诗意走进更多孩子的童年,让童诗创作成为生态保护的独特发声,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诗意中传递,在实践中扎根。”

  据悉,华新小学作为深圳市山海联盟自然学校,自2019年起便与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展“红树讲堂·童诗创作”项目。该课程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典型案例”“广东省精品课程”“南粤科学技术奖”,并入选“全国中小学智慧平台广东频道”,持续引领全国各地少年儿童以童诗书写童年,以诗意守护生态,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的责任与担当。

  (本文由活动方供图)

  记者:何亚南审核:叶梅 校对:马丹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八甲遥五火箭成功实施转运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近七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