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逐梦蓝图”团队一年内两夺国赛最高奖,并非偶然。这一结果,既凝聚着团队成员的努力与师生协作的力量,也折射出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科竞赛实践探索上的积累。从新生科研兴趣启蒙到赛事成果孵化,这套覆盖人才成长全周期的培育路径,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人才培养的结合提供了可观察的实践样本。
近日,深圳大学材料学院“逐梦蓝图”团队传来捷报:该团队在一年内连续问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两大国家级重要赛事最高奖项,充分展现了材料学院在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领域的扎实成效。
10月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全国总决赛在郑州大学落下帷幕。在竞争激烈的赛事中,由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杨楚罗、尹校君等老师指导的项目《逐梦蓝图——超高清蓝光材料破局者》凭借卓越表现,成功斩获本科生创意组国赛金奖。
时隔不久,另一项国家级赛事再传佳绩。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举行。深圳大学材料学院的“逐梦蓝图”团队与全国高校代表队同台竞技、激烈角逐,最终斩获主体赛特等奖。
由杨楚罗、尹校君等老师指导的“逐梦蓝图”团队是是一支以大二、大三为主力军的队伍,他们脱胎于材料学院的“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课题组”,承袭孔雀团队研究基础,依托深圳重点实验室平台,精准聚焦当前市场需求旺盛、技术前沿缺口显著的“超高清蓝光材料研发”,在一年内两夺国赛最高奖项。这一斐然战绩的背后,离不开多重保障与支撑。
师生同心:二十载深耕 传帮带育新
成绩的背后,是指导教师与学生团队的潜心钻研与同心攻坚。
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杨楚罗老师自2003年在武汉大学期间便开启相关领域研究,2017年来到深大继续潜精研思,二十余年深耕不辍,为团队锚定了兼具前沿性与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在团队建设中,他创新构建的“老师-研究员-博士后-硕士生-本科生”传帮带体系:老师统筹把控研究方向,研究员与博士后牵头攻克核心技术,低年级本科生在研究生帮扶下逐步参与科研实践,形成梯度化培育格局。
“调动学生兴趣是科研育人的核心,好奇心是创新的源动力。”杨楚罗老师的育人理念,正是团队凝聚活力的关键。团队成员李钰兰回忆,新生先导班课程上的一幕让他坚定了加入课题组的决心:“老师们现场展示材料粉末,灯光照射下,不同粉末绽放出各异光芒——对刚步入大学的我来说,这太炫酷了。”在好奇心驱使下,郭昱熹与李钰兰、马嘉成等同学主动联系尹校君老师,开启了科研探索之路。
双创护航:全链条孵化 筑夺冠之路
团队的突围,更离不开材料学院创新创业办公室(以下简称“双创”办公室)的全程赋能。2024年成立的双创办公室,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校团委指导下,构建“教育-研究-孵化-产业”全链条双创生态圈,为项目竞赛提供专业支撑。
在竞赛培育中,“双创”办公室创新打造“以赛促创”高强度演练场,模拟“真实产业”攻关场景:发布企业真实需求赛题,要求团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技术方案设计、原型开发、测试验证至成果展示全流程。针对重点赛事,更建立系统化孵化流程:前期征集创意、组建团队,指导完成商业模式画布、商业计划书及PPT、视频制作;中期对接导师资源,督促实验验证并协调科研资源;后期组织高频次模拟路演,邀请业界专家点评打磨;赛后持续跟进项目延续发展。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校团委全程提供指导支持。
“国赛前的无数次模拟路演是夺冠关键之一。”团队成员马嘉成坦言,正是依靠双创办公室链接的业界评委资源,团队反复演练、修正细节,才得以在正式赛场上游刃有余。
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质增效,材料学院以“一引领”、“二模式”、“三体系”为核心,创新性地将党建思想与“双创”竞赛深度融合,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模式,进一步创建了“双创”党支部和“双创”协会。
体系支撑:“五位一体”育沃土 促跨越式发展
更深层的支撑,源于材料学院“五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厚积淀。作为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该体系于2023年创新推出,通过制度建设、组织保障、创新认知、专创融合、创业实践五大维度精准发力,为双创人才成长筑牢根基,而“逐梦蓝图”团队的崛起正是这一体系实践成效的生动缩影。
在工作机制方面,学院制定专项激励政策,将教师指导竞赛成果纳入聘期考核、公共服务、经费支持与绩效分配;对学生则明确双创经历与成果作为奖学金评选、推免生资格的重要依据,还为本科生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提供经费与绩效奖励,充分激发师生参与热情。组织保障上,学院搭建动态更新的双创师生互选平台,展示教师课题与招募需求,助力跨年级、跨学科团队组建。创新认知培育从新生抓起,学院在高考录取后即开设新生先导班,通过双创导师宣讲学科竞赛与课题组方向、优秀学长分享科研与竞赛经历,再到鼓励新生大一加入学科竞赛队伍,点燃新生科研创新热情。本次“逐梦蓝图”团队成员均在大一阶段便出于科研兴趣加入课题组,其成长轨迹充分印证了学院新生科研启蒙工作的显著成效。
在专创融合方面,学院定期举办“学术墙报汇报比赛”,鼓励学生展示成果、对接企业课题,同时推动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实现专业学习与双创实践深度融合。创业实践环节,学院打造“荔园材料杯”双创大赛品牌,现已连续举办两届,共吸引了上百名材料学院师生的积极参与。赛事配套双创项目培训班,邀请国奖获得者、业界评委授课,为团队打磨项目提供全流程支持。
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成效有目共睹:从曾经学生鲜少发表SCI论文、两大赛事此前无国奖的困境,到如今郭昱熹等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化学顶刊Angew发表高水平论文、斩获两大国赛最高奖,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看工作室】
审稿人:严圣禾
编校:李思敏 胡利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