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准备去领奖!”
10月30日下午,刘迪收到五天后奔赴重庆代表快板作品《风火山》领取“群星奖”的通知。
即便终评演出反响热烈已经给了“定心丸”,这位主演仍难掩激动:“三年,值了!”
创立于1991年的“群星奖”,作为中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中央文艺评奖改革后,奖项数量压缩近5倍,本届“群星奖”每个类别全国仅10个获奖名额,竞争堪称“神仙打架”。
如此高规格的奖项入围一项对一个城市而言已实属难得,令人惊喜的是,11月4日,第二十届群星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在原创作品群口快板《风火山》外,福田区原创表演唱《追光》同时折桂,实现同届斩获两项大奖的历史性突破,一次性为全国奉上了文艺精品“双响炮”。
这已不是福田区第一次摘“星”。三年前,福田星辉合唱团便荣获第十九届合唱类“群星奖”。
双奖齐飞,两届“三星”,一个区级行政区如何做到成为“群星奖”常客?
闪耀的背后,是“十四五”期间,福田坚持“首善之区,幸福福田”愿景,以“文化强区”为目标,将艺术基因深度融入城区发展的持续深耕。
这片连续三年跻身“赛迪中国百强区”前三、获评“幸福百强区”全国第一的热土,正以蓬勃的文艺活力,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注入强劲文化动力。
在福田区文化馆·非遗主题馆顶楼,一间不大的房间是刘迪的创作空间,房间中一台大屏电视格外显眼。
“这是专门为《风火山》打磨添置的,每次排演都会录像,结束后大家聚在一起逐帧分析。不仅是找自己的不足,也用来提醒彼此哪个环节很赞,继续保持。”
刘迪的话,虽只是简单地排练日常,却道出“群星奖”作品的共同底色——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温度的精品力作,要用匠心打磨。
2021年深秋,一段青藏铁路建设者在风火山“生命禁区”攻坚克难的纪实视频,让《风火山》主创姜力琳萌生了用快板演绎中国精神的念头。
创作初期面临曲艺人才紧缺、剧本难寻的困境,姜力琳与老同学刘迪亲自执笔,从故事框架到人物台词逐字推敲。
团队组建过程中,坚守与热爱成为关键词。
《风火山》五位演员里,来自东莞的演员每天驱车两小时往返排练,冲刺阶段,团队每天早九晚六集中排练。直至今年1月首演时,演员们身着便装、手持简易快板登台,凭借真挚表演赢得满堂喝彩时,演员们感慨:“听到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有辛苦都有了意义。”
与《风火山》的历史攻坚主题相呼应,此次福田获奖的另一作品《追光》则聚焦深圳当下的追梦故事。
三年前,第十九届群星奖落幕不久,福田区便开始谋划创作。“创作初期,我们明确了核心方向:作品要像一束光,既照亮深圳的发展历程,也映照每个平凡人的追梦之路。”《追光》主创人员介绍,团队前期深入前海、河套等区域采风,与创业者、建设者面对面交流,收集鲜活素材。
演员甄选上,《追光》严格遵循群星奖“非专业演员”的要求,面向广东发布招聘通知,通过多轮面试、演唱技法考核、舞台表现力测试等环节层层筛选,最终入选的演员来自各行各业。
招募到的演员利用业余时间累计排练超1000小时,用最质朴的情感演绎着自己的追梦故事。2023年底,《追光》首次亮相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音乐类)比赛,便凭借鲜明的主题、创新的形式和真挚的表演斩获全省金奖。
好作品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抓”来的。抓时代脉搏,抓群众心声,抓艺术创新,才能让作品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情感温度。
一届“群星奖”双开花并非偶然,背后是福田区顶层设计与“创、赛、推、研”四位一体闭环模式协同发力的必然结果。
群众文化创作,核心在“人”与“主题”,如何破局“万事开头难”?福田采用“两种模式+一个机制”,为创作提供坚实保障。
“两种模式”即“内生创作”与“合作创作”。内生创作依托区域自有创作力量,鼓励员工结合福田文化特色开展原创;合作创作则联合社会机构、文艺团体等外部资源,通过“委托邀请”“联合打造”等方式,邀约顶尖人才参与创作。
“一个机制”则是建立“主题+形式+人才”联动机制,每年通过“发布创作任务、揭榜挂帅”的方式,让文化专干根据专业特长制定创作计划,给予启动资金与专家指导,形成“出小样—打磨—评估—扶持”的完整培育链条。
“此次作品《追光》便是邀请为王菲创作春晚《世界赠予我的》的词作者参与的合作成果。”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有了优质的“创”打头,福田区紧接着以“赛”环节搭建从区级到国家级的成长阶梯,通过“歌自福田来”原创展演、市级“鹏城金秋”、省级群众艺术花会到国家级群星奖的层层历练,以赛促练、以赛促改;以“推”环节构建“线上+线下”“专业舞台+群众舞台”多维传播体系,让优秀作品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以“研”环节建立专家研讨机制,为重点作品提供全程专业指导,同时组织创作团队参与全国性论坛交流,拓宽创作视野。
为了让作品达到“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双重高度”,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组织了不下十场专家研讨会,邀请国内音乐、舞蹈、舞台设计等领域的权威专家“把脉问诊”,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追光》最初的歌词过于宏大叙事,在专家建议下便融入了“加班深夜的咖啡香”“出租屋里的小梦想”等生活化场景,让作品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
“创赛推研”的闭环经过多年实践,让群众文艺创作从“零散自发”走向“系统培育”,为精品诞生提供了坚实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双作品获奖,更体现了福田多年来发挥联动合力的丰硕成果。《追光》由深圳市文化馆、南山区文化馆联合共演,《风火山》则联动东莞松山湖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局联合共演,多方联动为“摘星”之旅赋予了强大动能。
精品迭出的背后,是福田这片公共文化沃土的悉心滋养。
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福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政策保障、人才培育、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发力,让群众文化真正成为城市的“精神引擎”。
通过出台《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群众文化团队扶持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福田对辖区100多个文化艺术类社团进行评级扶持,重点孵化福田星辉合唱团、“飞越彩虹”多民族童声合唱团等优秀社团。
在“文艺精品工程”“百名文体名人引进计划”下,十年来邀请郎朗、吕思清、冯巩等二十余位文体名人加盟,通过“郎朗·深圳福田国际钢琴艺术节”等品牌活动,提升城区文化品位。同时推出本土文化人才涵养计划、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为文艺工作者提供进修深造机会。
与此同时,福田加速打造都市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速推进安托山公共文化中心建设,焕发6个区属主题文化馆新活力,拓展嵌入式公共文体空间,升级“十百千”文化菜单,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这些设施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更是创作灵感的源泉,为作品诞生提供了坚实载体。
“十四五”以来,福田以仅占全市4%的土地,贡献了近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和税收,创新企业、科创空间、研发投入、科技人才等要素实现“5个倍增”,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杆。
五年来,无数福田人见证了区域群众文化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数据显示,近五年福田已荣获各级各类文化奖项333个,包括国家级奖项6个、省级奖项20个,市级奖项307个。
政策有温度、培育有体系、服务有保障,群众文艺就能迸发出强大活力。
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未来,福田将创作更多有温度、有力量、有筋骨的作品,让群众文化之花在这片热土上持续绽放。(徐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