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最后一首歌响起的时候,我差点哭了,感觉大家的心都连在一起了。”演出散场后,深圳市民马莉仍难掩激动。
10月20日晚,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深圳专场在宝安西乡会堂启幕。这一夜,山海跨越,文明交融,深圳以艺术为桥,向世界敞开温暖的怀抱。
开场即高燃!鼓点与狮舞震撼全场
“咚——咚咚——咚!”
一声鼓,敲醒了夜的宁静,紧接着,安志顺打击乐团激昂的鼓点如雷响起,瞬间点燃了全场的氛围。
鼓声未落,红光映照下,被誉为“世界狮王”的深圳黄连胜醒狮团携手宝安区下十围小学少儿醒狮团登场。一老一少,一刚一柔,鼓点与步伐精准呼应,“小狮子”调皮地蹭着“大狮子”的肩头,引来观众阵阵笑声与掌声。
六国艺术团联袂登台,深圳舞台变身“世界客厅”
格鲁吉亚凯维舞蹈团的舞步铿锵,将高加索山脉刚健的艺术魅力带到了现场;
斯里兰卡珍宝舞蹈学院艺术团的舞者赤足登场,曼妙的身姿随音乐舒展律动,宛如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洋画卷;
英国北爱尔兰孤独乔治乐队唱起那首《阳光的多纳尔》时,温柔的声线让许多观众闭上了眼,轻轻跟着节奏摇摆。
南非的《迎宾舞》热情如火,西班牙的弗拉门戈步步生情,新西兰的毛利战舞气势磅礴,舞台仿佛在震动……
“我从来没想过,一个晚上可以‘走遍’这么多国家。”带着孩子来看演出的刘女士感慨道。
中国韵味,岭南风情,观众跟着旋律一起唱
当粤曲《彩云追月》的旋律响起,台下不少观众轻声跟唱;
黄梅戏《女驸马》俏皮灵动,引来阵阵喝彩;
京剧《小商河》刚劲有力,演员一个翻身,掌声如潮。
“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听得人心里暖洋洋的。”一位老戏迷忍不住拿出手机录了一段。
深圳元素添彩,年轻舞者与杂技演员惊艳亮相
世界的、传统的,都有了,那么深圳自己的声音呢?
深圳市艺术高中融壹舞蹈团的姑娘们“跳”出了答案。她们表演的原创舞蹈《逐浪》,身体是年轻的,舞姿是青春的,眼神里充满了力量与坚定。她们自己,就是奔涌的“后浪”。
福永杂技团的《竹林密语》,将传统杂技技巧与中国水墨画意境结合,演员在两株新生的“绿竹”之上翻转、攀升,动作难度极高,身形却优美得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当演员最终稳稳定格,如一片竹叶轻盈飘落时,台下先是屏息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太美了,也太厉害了!”后排一位男生一边拼命鼓掌,一边发出这样的赞叹。
演出在《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合唱中温情落幕,中外艺术家们手拉手走上舞台,向观众致意。
有人挥手告别,有人举起手机记录这一刻,灯光洒在他们脸上,温暖而明亮。
“那一刻,你真的能感受到艺术没有国界,情感可以共鸣。”现场一位志愿者这样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 通讯员钟欢欢)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 通讯员钟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