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坐落在阳台山下的深圳市致理中学,有着“最美森林高中”的名号,但若走进校园一楼的实验室,听见齿轮转动、代码敲击的声响,你会明白,这里更藏着让少年“敢想敢做”的科创力量。
“从办学规划之初,我们就打定主意要做科技特色,”致理中学党委书记冯大学直言,“这一领域更看重动手能力,只要给学生合适的平台和引导,他们的潜力就能被充分激发。”
正是带着这份判断,学校从建设阶段就全力投入科创硬件打造: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大学等高校共建的6个科创实验室,涵盖了从“3D打印+激光切割”的先进制造,到无土栽培的地球生态,再到深圳市高中独有的动作捕捉实验室,9个机器人、人工智能、无人机探究型实验室更是学生口中的“科创梦工场”。
师资配置上,学校更是打破常规。“普通高中有三、四个计算机老师就够了,我们招了14个。”冯大学笑着说,这些老师不只是上计算机课,更要专职牵头科创项目,“他们还能和高校老师深度对接,把大学的专业资源拉到学生身边,帮孩子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这对科创来说太关键了。”
学校的培养体系则像一套循序渐进的“成长阶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学生可以先通过计算机课、通用技术课“逛实验室”,“让他们先了解,埋下兴趣种子”;到了周二、周四的“第二课堂”,学生可以自主选无人机、自动驾驶、小发明等方向,深入学习专业技能;对科创有更高热情的学生,还能加入项目组,利用晚自习、周末甚至假期集中训练,打磨作品。目前学校已开展18个科创项目,办学两年间,已有713名学生在各类赛事中获奖。
“第20届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运动会RoboGames,我们学校的6名学生代表中国队包揽灭火机器人项目冠亚季军,”提及这段成绩,冯大学语气里满是自豪,“这充分证明,只要辅导方法得当,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就能交出亮眼的成绩。
在冯大学看来,科创教育的意义远不止拿奖。学生张嘉欣的变化,是他常挂在嘴边的故事:“这孩子中考前生病休学了一年多,返校仅两个月的她,以并不突出的分数考入致理,却在实验室里找到了方向。以前因激素治疗变胖的她,加入机器人团队拿奖后重拾自信,靠毅力一年减重60斤,还重新拾起了喜欢的中国舞,联考时,更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说到这儿,冯大学语气里满是欣慰,“你看,科创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知道‘我能行’,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有人担心学生花时间搞科创会影响文化课学习,冯大学早有周全考量:“我们跟学生反复强调,‘成绩滑坡就要暂停项目’,不是学校要约束大家,而是希望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让人惊喜的是,参与科创的学生成绩反而稳中有升,“给学生足够的信任,他们反而更会合理分配时间,学习时的专注力也更强了。”
校园里的“科创热”,始终围绕着“好奇、勇气、有爱”的校训展开。“好奇是探索的起点,有了想法还得有勇气去实践,”冯大学解释道,“而有爱,是希望孩子们能热爱生命、相互关照。所以我们把高一教学楼叫‘好奇楼’,高二叫‘勇气楼’,高三叫‘有爱楼’,就是想让这六个字融入校园日常。”
阳台山下的绿意里,致理中学的“科创故事”还在继续。未来,这里会走出更多带着在校园里种下的“好奇”种子的少年,凭着“敢做”的勇气,在科技的世界里闯出一片天。
【深看工作室】
审稿人:严圣禾
编校:钟欢欢
视频:钟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