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落户龙岗不到一年,业绩实现几何级增长。”在深圳安全应急科技展览会上,深圳星航智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杜维宏指着展台上自主研发的未来水域机器人产品,语气中满是认可。
这家企业刚入驻龙岗智能水务产业园,很快就感受到来自区政府的高效服务:为推动其无人游船项目落地,龙岗区水务局联合市、区文体旅游局多次勘察水库与碧道,积极争取水文旅试点机会。
这只是龙岗服务企业的寻常一幕。去年7月,龙岗区企业服务大会提出“全力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营商环境,坚定做企业的战略合伙人”,如今,这份承诺正变为实绩——全区企业总数近57万家,领跑全市;去年7月至今净增8.4万家,增量居全市第一。
一年以来,龙岗区开展“干部助企行”,1872名干部结对服务超8404家重点企业,走访2.6万家次,解决难题2389项;举办多场场景对接会,促成2000余家企业合作,金额超20亿元。今年上半年,“龙i企”平台诉求办结率达95%。
从“急事快办”到“未诉先办”,再到与企业“共造机会”,龙岗以“快、准、实”三字服务理念,推动政企关系从“我帮你”变为“一起走”,为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
快
急企业所急,更想企业未想
对企业而言,时间是最珍贵的成本,机会是最难得的窗口。
30分钟梳理5处厂房信息,2小时带企业看遍现场、一天之内牵线对接高校教授团队、48小时内市区联动解决税务问题——这样的助企节奏,在龙岗的企业服务里不算特例。
去年,深圳长虹聚和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拓展产业空间诉求,龙岗街道30分钟内高效整理出辖区5处厂房推送给企业,2小时内陪同企业逐一实地考察。最终,这家企业生产面积增长400%,新增年产值超3亿元。这样的企业诉求高效响应,让企业发展脚步更轻快。
龙岗的“快”,不止于“急事急办”的即时响应,更藏着“未诉先办”的主动预判。
今年初,龙岗街道主动排摸到一批闲置人才房,联想到企业此前相关诉求,迅速联动职能部门,仅用两周就为7家企业批量申请47套人才房,企业专门赠送锦旗致谢。
企业还未开口,服务已经到位。“服务赶在需求前”的暖心举动,成了政企信任的最佳纽带。
这份“快”,更体现在资源的迅速链接。
当深圳华一检验有限公司在储能电池检测遇到技术瓶颈,龙岗区企业服务专员、龙岗区科技创新局王锋介绍,“当天,我们就对接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卞均操教授团队,结合后续的紧密跟进,快速促成联合实验室落地,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题。”
而最让企业安心的是,这种“快”的背后,有坚实机制护航。
龙岗区企业服务专员、宝龙街道崔殿鹏介绍,当深圳中科欣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因股权转让遇到税务认定难题、面临外迁时,街道向上汇报并启动跨部门联动机制,48小时内协调市、区两级税务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困扰企业许久的涉税难题迎刃而解,最终留住了这家优质企业。
深圳市金瑞凯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关键数据缺失无法申请扶持,龙岗区科技创新局先行容缺受理、跨级发函商请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相关数据,最终助其获126万元资助,赢得企业信任,更反向促成母公司威高集团湾区总部落户龙岗。
政府服务跑得快,企业才能跑得更稳。
在龙岗,“快”从来不是简单的效率,而是把企业的急事当成自己的急事,把企业没说出口的需求提前想到心里。
准
懂企业所需,更给企业所能
如果说“快”是龙岗企业服务的底色,那“准”便是其核心竞争力。
这份“准”,源于对企业需求的深度读懂,成于对发展痛点的精准赋能。
从医院牙科钻头的生产适配,到综艺节目的手提袋定制,大大小小的需求在龙岗都能找到“对口答案”。
龙岗区企业服务专员、龙岗街道唐颐回忆,春节前夕,浙江卫视《奔跑吧》节目组急需定制一批符合栏目风格的手提袋。龙岗街道得知后快速梳理出辖区优质手袋企业名单,主动与浙江卫视栏目组对接。
当时已临近春节,不少工厂早已放假,员工陆续返乡,龙岗街道工作人员又专门协调深圳市源相荣手袋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从外地赶回,陪同节目组逐家走访洽谈。
最终,深圳市源相荣手袋制品有限公司成功与节目组达成合作。企业负责人感慨:“大家都返乡过年了,街道专门协调为了洽谈这份合作,这份用心太让人感动!”
精准的背后,是龙岗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深度洞察。
今年,龙岗区提出“3+5”产业服务体系,将政府与企业共建的五种服务保障能力(具体包括:产业链配套服务、生产要素集聚服务、“产业+空间”信息服务、全球市场服务、营商环境服务),与企业规模、生命周期、行业赛道三个维度精准对接,让服务不再“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
龙岗区企业服务专员、区委组织部闫畅介绍,为了让干部更懂企业,龙岗区委组织部牵头开发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系列课程,针对企业“萌芽期—青苗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阶段,量身打造沉浸式情景模拟课堂,帮助干部们从“企业服务新手”变成“助企行家里手”,服务更对路、更贴心。
对于初来乍到的新企业,“人生地不熟”往往是最大顾虑。
为此,龙岗区组建“厚土新芽”服务专班,抽调专业干部组成82个“新芽”服务组,全脱产对接新落地企业。
从商事注册时的材料指导,到人才招聘时的渠道对接;从政策申报时的流程讲解,到产业链合作时的资源牵线——干部全程“陪跑”,已协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300余项。
“我们就多跑多干,企业的第一印象好了,就会口口相传,带动更多上下游的企业落地。”龙岗区“厚土新芽”服务专班成员曾利国说。深圳山谷风科技有限公司落地龙岗时,“厚土新芽”专班不仅帮其快速找到合适的办公场地,还结合企业产品特性,在龙岗儿童公园搭建产品应用示范场景,更牵线对接上海城建等产业链合作伙伴,让企业“落地即融入”。
“以前担心刚到一个地方,跟政府部门不熟、找不到产业链伙伴,现在有了‘陪跑员’,这些顾虑全没了!”山谷风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许多新落地企业的心声。
如今,龙岗已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分层服务体系。
除了“厚土新芽”计划,对有成长潜质的企业,龙岗实施“培土倍增”计划,“一企一策”制定发展方案,让每一家企业都能获得适配的成长助力。
实
解企业之难,更助企业成长
龙岗企业服务“实”,是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是在企业迷茫时递上“指南针”,在企业停滞时搭起“登云梯”。
在龙岗,企业反映的问题不“空转”。
一家建筑工程集团因行业下行被冻结经营事项,面临违约、欠薪等多重危机。企业求助无门时,选择联系了龙岗区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
龙岗区企业服务专员、区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沈芳杞介绍,经过深入研判,该中心提出“执法司法不能机械,应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灵活施策”。
随后,该中心主动协调法院、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最终帮助企业解冻部分经营事项,成功回款1600多万元,让企业经营状况大大改善。
深圳市简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跨界转型”,是龙岗“搭场景、赋新能”的生动案例。
龙岗区企业服务专员、区水务局刘春生介绍,在走访中,区水务局捕捉到企业有技术却缺场景,主动牵线华为、中软国际,为其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同时,结合辖区塘坑背水库群碧道建设,专门提供安全管控场景,让企业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该企业技术团队全力以赴,仅用3个月完成项目,成功研发实现人流统计、火灾预警、违规下水提醒等多重功能的AI监控系统,被市水务局多次推荐。企业由此成立水利事业部,成功开辟新赛道。
而深圳市大德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的故事,则诠释了龙岗“持续16个月的陪伴”。
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德激光计划增资扩产,急需5000平方米产业空间。龙岗区企业服务专员、区投控集团王欢介绍,从厂房建设阶段提前介入,帮助选层、对接政策,建成后多次陪同实地察看,协调修改方案。
历经16个月全程跟进,项目最终落地。大德激光有关负责人表示:“就冲龙岗这份实实在在的态度,我们愿意等,愿意扎根。”
从“快”的高效响应到“准”的精准对接,再到“实”的长久陪伴,龙岗用一场场与企业的“双向奔赴”,诠释了“以企业为中心”的营商环境的含义。
当57万家企业在这里扎根,当8.4万家增量成为新的起点,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产业活力,更是一种“企业与城市共成长”的生态——在这里,企业的梦想有地方安放,发展的难题有人帮忙,未来的机会共同创造。
这是龙岗服务企业之道的核心密码,也是这座城市与企业携手走向更远未来的底气所在。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