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南方科技大学“三百工程”被教育部评为高校廉洁教育课堂实践案例,图为南方科技大学航拍图。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在法学学科门类下增设一级学科“纪检监察学”,标志着我国纪检监察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正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纪检监察学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纪检监察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对时代之问与实践之问的有力回答。当前,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喜人的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其新兴性、交叉性及强实践依附性等特质,在“从有到精”的高质量发展方面仍面临挑战,有必要厘清与学科定位相关的若干基础性问题,为学科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一、深刻认识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为廉洁事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对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纪检监察工作的专业化倾向日趋明显,亟须学科化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力量。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对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在“三化”建设中,纪检监察学科既迎来发展机遇,也应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当前社会各行各业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廉洁风险挑战,对具备廉洁知识与素养的人员需求迫切。通过加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纪检监察专业人才,为一线输送新鲜血液,为“三不腐”一体推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为提升我国廉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二)为清廉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重申和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平安中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等国家战略的同时,还强调“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打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清廉中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要义,也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构成了纪检监察学最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加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指导自我监督体制设计的重大优势,能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廉政建设政策、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等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清廉中国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为构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重要力量。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着重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决不能做西方知识体系的“搬运工”。我国纪检监察制度和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据此产生的知识体系必然具有自主性、原创性和独特性,如“纪在法前”、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机构设置的“一体两面”等,都是结合国情党情摸索归纳而来,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相比,纪检监察学科具有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通过加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在为民族振兴百年奋斗中留下的宝贵理论和精神财富,推动形成科学化、体系化、学理化的纪检监察学科体系,无疑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四)为全球廉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一体构建追逃防逃追赃机制”。在全球化背景下,腐败问题已成为跨国性挑战,反腐败和廉洁建设也亟须国际社会携手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反腐败斗争,激荡清风正气、凝聚党心民心,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通过加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总结阐释我国反腐败经验,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用世界听得懂的学术语言讲好中国反腐故事,有助于提升中国反腐败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使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更长时间轴线上服务全球反腐大业。
二、厘清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职责使命
以上述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重大意义为前提,应进一步厘清学科建设所肩负的职责使命,群策群力、凝心聚力、同向发力,使学科向着更精细、更深入的方向稳步发展。
(一)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对纪检监察学科而言,培养专业人才是核心任务,贯穿建设全过程,只有通过长时期、立体化、全覆盖的培养输送,才能使社会各层面都分布有引领和倡导廉洁廉政理念的人才。一是培养储备高素质纪检监察专业人才。以纪检监察实务岗位的客观需求为基本参照,“学用一体”向纪检监察学科(专业)学生系统传授纪检监察的理论、制度与实践知识,为纪检监察战线及时输送“生力军”。二是对在岗纪检监察干部开展继续教育。探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综合素质,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履职尽责能力,以更好适应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三是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权力主体输送具备纪检监察思维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培养一批能够有效识别和防范廉政风险的专业人员,使其将纪检监察的理念、方法融入到金融、工程建设、教育、医疗等本职工作中,直接或间接提升其所在部门、单位、行业的廉洁水平。四是为非公有领域输送管理人才。通过合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使非公有领域人才同样具备纪检监察素质,进而在民营企业等内部发挥反腐倡廉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反腐的强大势能。南方科技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廉洁研究院)开设“廉洁治理导论”“中国人的廉诚信仰”等多门课程及讲座,正与中国社科院大学、复旦大学联合招收纪检监察方向博士后4名,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招收各层次访问学生26名,常态化围绕廉洁诚信问题开展思辨与研究。
(二)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自2022年纪检监察学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后,探索构建一套合乎实践、逻辑自洽的自主知识体系,就成为了学科建设的首要使命。一是不断强化学科自身研究。基于我国纪检监察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理论成果,通过高度抽象和学理概括,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的理论主线,进一步明确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架构、逻辑体系等,据此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体现时代特征的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对此,南方科技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廉洁研究院)组建70余人专兼职教研队伍,专门成立了“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研究中心”,对相关问题开展研究。与《深圳特区报》联办“廉诚文论”理论专栏,与郑永年教授团队联办《全球廉情速递》专栏,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商合作创办《廉洁研究》集刊,筹划出版“南科大廉洁研究文库”丛书。二是促进学科知识渐次积累与传承。有效避免研究方向上的盲目和研究资源上的分散,推动学科有序分化与融合,从而形成纪检监察领域独特的系统化、学理化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对此,南方科技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廉洁研究院)课题组近期撰写了2篇纪检监察学科近5年研究综述,对当前纪检监察学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文章均获广东《党风》杂志刊发。
(三)服务清廉中国建设实践。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应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国情,通过学理研究、政策建议、实践探索等方式,促进理论与实务的深度融合,为清廉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一是服务于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完善以及正风肃纪反腐等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前学科”时代,学者们围绕廉政建设与腐败治理的研究促进了反腐倡廉实践,如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创造性提出了缺席审判和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成为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的典范事例。当前,对于如何有效防范新型腐败、隐形腐败及跨境腐败等一系列课题,都需要理论进一步破题,实现“研以致用”。对此,南方科技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廉洁研究院)稳步推进“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职责与使命”等26项专题研究。其中,全国人大相关部门调研组专程来校调研《监察法》修改相关研究情况,研究院课题组撰写的1万5千余字的报告获发函感谢。二是积极推动廉洁理念融入社会各层面。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探索廉洁理念在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中的传播路径和作用机制,加强对各地区、各行业、各类型廉洁文化建设的研究和指导,助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清廉中国建设的良好氛围。对此,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开展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三百工程”,从教师、学生、家庭三个维度厚植校园清廉土壤,目前已推出系列特色活动百余场,参与人次过万。经广东省教育厅推荐,“三百工程”被教育部评为高校廉洁教育课堂实践案例,并受邀在教育部总结交流会作专题发言。
(四)促进全球廉洁治理。反腐倡廉是全球话题和全球工程,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应秉持开放的国际视野,致力于推动国际社会在反腐败领域的合作与共赢。一是推进交流互鉴。专家学者与实务人员可通过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专业培训课程、跨国合作研究等形式,深入了解全球廉洁治理最新动态,探讨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腐败的共性与特性,共享反腐败经验和技术。如目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已举办多期廉洁“一带一路”建设研修班和培训班;中国也积极学习借鉴他国将廉洁教育贯穿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将私企领域纳入廉洁教育对象等先进做法。二是努力提升中国反腐败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通过纪检监察学科对反腐败中国方案的深入总结、学理化阐释,鲜明地展现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独特品格,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反腐败道路的认知和理解,将中国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推向世界,争取我国反腐败国际话语权。同时,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科学、充分的理论建构,使中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在推动制定公平、公正、有效的国际反腐败规则和标准,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发展环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为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监察研究院(廉洁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纪检监察协会学科建设分会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