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日前,深圳开展的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检查工作交出了总体合格率为100%的答卷。
这一优异成绩,源于深圳敢为人先、体系严密的制度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早在2019年,深圳市便率先成立了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全国领先的管理架构。2020年出台的《深圳市政府网站管理办法》提出硬性要求:政府网站主办单位应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加强日常监测,通过机器扫描、人工检查等方法,对政府网站的整体运行情况、链接可用情况、栏目更新情况、信息内容质量等进行日常巡检”。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促进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正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今年初,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并助力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这一《意见》,为数字中文建设描绘了清晰路径,将其定位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可以观察到,随着数字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扩大,网络语言文字差错的曝光也越发频繁,呈现多样化趋势。面对错字频现的数字时代语言困境,一场规范语言文字、建设数字中文的工程在全国铺开,势在必行。
2022年,深圳印发《深圳市党政机关网站和新媒体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网站和新媒体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强化信息发布、解读回应、互动交流、办事服务等功能。2023年,深圳又发布《深圳市党政机关网站和新媒体管理工作指引》,标志着管理规则进一步细化。
在技术赋能方面,深圳同样走在前列。深圳建立了高效互动机制,要求所有政务新媒体账号的互动交流栏目必须对公众留言于5个工作日内处理反馈,并将此纳入常态化监测。实施监测通报机制,每季度抽查不低于50%的政务新媒体,全年实现全覆盖,重点解决“底部菜单栏目无法访问”、“互动回应不及时”等问题。推行值班值守制度,要求主承办单位进行日常巡检,确保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要求主办单位完善与宣传、网信、公安、应急等部门的联动会商,合力做好发布引导与舆情应对。
这套“制度+技术”双轮驱动的治理模式,确保了从开设(须经单位集体研究和主要领导批准并审核备案)到内容发布(严格执行内容发布审核制度),再到日常运维和互动反馈的全流程规范化,形成了有效的闭环管理。
专家指出,当前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圳的实践表明,制度保障与技术赋能相结合,不仅能有效消灭政府文件中的错别字、提升信息发布的精准度,更能为整个数字中国建设打下坚实、规范的语言基石。(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