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宝安建“港”:托起具身智能创新全链条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宝安建“港”:托起具身智能创新全链条

来源:宝安日报2025-07-15 16:44

  华为云落子,九企齐聚,宝安从制造链到智能体,以系统能力打造“具身智能港”

宝安建“港”:托起具身智能创新全链条
宝安中心区。(童艳龙拍摄)

  当人工智能进入“具身”时代,一场跨越感知、行为与制造的系统跃迁正加速逼近。AI若想真正融入现实世界,不仅需要算力和算法,更需要物理的身体、真实的场景与可持续演化的生态系统。

  就在这场全球跃迁的风口上,深圳宝安与前海管理局、华为云共同开启了一项意义非凡的布局——打造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这不仅是一次算力与制造力的协同实验,更是一个连接科技源头与产业终端、连接创新策源与全球市场的“具身智能港”成型过程。这场未来产业的坚定选择,勾勒出宝安产业逻辑的生动视角。

  为什么是宝安?

  如果说具身智能是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方向,那么宝安早已准备好了。

  机器人并非凭空而生,它的智能需要算力和算法支撑,身体则需要扎实的制造能力与完整的产业链。这正是宝安的独特优势所在。

  作为深圳制造业大区,宝安深耕智能制造领域多年。机器人产业已在此形成深厚积累,拥有近200家核心企业,构建起完整产业链条。数据显示,宝安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达83家,涵盖了控制器、电机、减速器、传感器、关节模组等关键环节。

  举目望去,这是一条中国机器人产业中为数不多的“成色极高”的链条:拓邦股份的控制器国内市占率77%;兆威机电空心杯电机打入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供应链,具备全球竞争力;同川科技谐波减速器全国第四,服务工业机器人与航空航天;长盈精密的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正在进入全球头部客户体系……

  这是一张写满产业力量的底牌。华为云看重的,正是宝安扎实可靠的硬件基础。对于具身智能来说,只有“软”“硬”结合才能成事。即使算法再先进,若没有世界一流的电机、减速器、传感器,机器人就无法实现流畅且精准的动作。

  另一方面,宝安的产业层次梯度极为合理。既有全球性头部企业,也有成长迅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还有大量初创团队充当创新活力源泉。这种生态,既能支撑华为云高端技术的产业化,也能激发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整个具身智能领域快速迭代。

  相比全国其他制造基地,宝安的“产业韧性”尤其突出。全球供应链多次遭遇波动,宝安凭借紧密协同的本地链条,展现了强大的自主调节能力。这种稳定性,对于需要快速试错、密集更新的具身智能产业至关重要。这使得宝安成为全国能够“托得起”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全链条需求的城市之一。

  宝安有什么?

  具身智能创新,需要的不只是产业链和制造能力,还需要一个开放、互信、协同的产业生态圈。

  宝安,恰好具备这样的土壤。

  从“无忧空间”到灵巧手专业园区,宝安逐步形成了支持硬科技企业成长的完整闭环。前者通过注册审批、办公配套、测试场地、人才落户、金融对接等环节,打造出一套系统化、针对性强的“服务型政府”机制;后者则为机器人“身体智能”关键部件端口提供全链条的测试与迭代土壤,为具身智能技术提供物理着陆场。

  与此同时,宝安具备广阔而多样的应用试验场。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到特种与人形机器人,从智能焊接、柔性装配到电力巡检、医疗辅助,丰富的整机方向与多行业交叉应用,为AI模型的训练和演进提供了真实高强度的场景加速器。这不仅降低了技术验证成本,更让具身智能在“边训练边应用”的过程中快速成长。

  更为关键的是,宝安具备全球视野与本地快速响应能力兼具的产业文化。许多本地企业早已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对前沿技术趋势敏感,同时又能迅速根据华为云等平台需求调整自身研发方向和制造流程。这种“全球接轨+本地响应”的能力,恰恰是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驱动力。

  宝安不仅有“做得出”的产业基础,更有“跑得快”的创新生态和“接得住”的市场能力。

  宝安和华为的结合能带来什么?

  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的落地,并非落子一楼一地,而是嵌入宝安正加快成型的一项全局性产业部署——“具身智能港”。

  当前,该中心已吸引锦鹏机器人、亿嘉和、奇点工厂等9家企业进驻,多个联合创新项目在垂类场景中率先落地,技术验证不断提速:在柔性自动化装配场景中,精密力控插装算法已实现部署,典型任务如LOGO贴装的成功率已提升至95%;首批联合创新项目已覆盖工业焊接、螺钉装配、油田巡检等垂直领域,电力行业巡检作业场景的机器人也已进入现场测试阶段。但比成果更具想象空间的,是其所处区域背后的产业结构。

  创新中心所在的湾区产业投资大厦,坐落于宝安中心区与大铲湾片区交会处,周边密集分布着世界500强、上市企业及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宝安正以此为重要支点,统筹湾区产业投资大厦、“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智能机器人灵巧手产业园等多个关键平台,共同构建“具身智能港”的核心功能体系。

  这一体系涵盖了从部件打样、算法部署、整机验证到跨行业测试的完整闭环,同时依托深圳机场、空港会展区、大铲湾港区、石岩智造城等节点资源,打通了产品从验证到出海的快速通道。企业不再孤立作战,而能在这里实现算法、硬件与场景的高效协同,让具身智能的训练与应用同步推进,技术落地周期显著缩短。

  在这一过程中,华为云持续提供算法工具链、AI训练能力与云边协同平台,制造企业通过高精度工程响应不断优化部件与整机性能。技术、制造与市场三端之间,正在形成滚动式协同飞轮,加速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标准化与全球化。

  宝安所打造的,不只是一处载体的集聚区,而是一整套系统支撑未来智能体演化的现实结构。“具身智能港”所代表的,正是这座制造强区在通往下一代智能时代时所展现出的组织能力、结构能力与全球链接能力。

  宝安日报记者 高山

  ■记者手记

  他们为何向宝安走来

  “我们团队基本都住在广州,前期选址也在很多地方做过调研,但最后决定落在宝安。”谈及选址,锦鹏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尹鹏仍记得那个让他“震惊”的日子。

  “早上10点去准备资料,不到一个半小时公司营业执照就办下来了,我们团队都震惊了。”尹鹏说,下午公章也已刻好,全流程不到一天。“这种响应速度,在我们走过的多个城市中,前所未见。”对一家初创机器人公司而言,这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难得的信心注入。

  他们原本并不在深圳,“方向很新、团队年轻”,但宝安强大的机器人产业集群、高科技制造基础,以及密集的新兴行业客户,让他们觉得,这里不仅是可以“落下去”的地方,更是可以“长出来”的地方。

  亿嘉和(深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德平也道出了类似的选择逻辑。“其实早在2021年,我们就在深圳组建了研发团队。宝安最吸引我们的,不只是制造链完整,更是这里对机器人产业的理解和支持。”

  在他看来,机器人是一门融合机械、电子、AI等多学科的复杂系统,光靠一家企业从端到端闭门造车是远远不够的。“AI专业领域人才在深圳非常好招;产业上下游沟通畅通无阻;更重要的是,场景开放、协同高效,不论是地铁车辆巡检、电网维护,还是康养陪护,宝安都能找到合适的试点入口。”

  “我们正在测试的新一代康养机器人,预计三季度就可以试点应用。”他说,推动机器人智能从“程序化执行”走向“泛化理解”,是全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华为云提供的具身智能平台,就像给机器人装上了‘大脑’和‘小脑’,让它们能在复杂场景中不断学习、适应。而政府强有力的服务机制,也帮企业打通了‘研发—测试—应用’的全过程闭环。”

  在奇点工厂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春看来,这片土壤最鲜明的标签有三个:“制造业链条完整、落地场景丰富、人才密度高。”

  “公司一直在寻找一块适合具身智能长期发展的土壤,最终在宝安找到了。”他说,具身智能不同于传统AI,更依赖真实的产业结构和快速的试验验证,“宝安不仅有完整的机器人制造基础,更关键的是各种真实、高强度的场景就在身边,能迅速投入迭代。”

  让他尤为认可的,就是宝安政府的服务方式。“我们落户过程中,区里的各个部门响应速度、专业程度都超出预期。”他说,“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可以并肩推进’的力量。”

  从技术落地,到企业扎根,从人才集聚,到平台共建,这三家企业,讲述的是同一件事:为什么落子宝安。

  宝安,不仅是一片产业集聚区,更是一座面向未来的“具身智能港”。当智能长出“身体”,算法融入世界,未来便在此刻拥有了触手可及的力量与形态。

  宝安日报记者 高山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