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鲸帆港人子弟学校李莉:以DSE为舟载港籍学子驶向融合教育彼岸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鲸帆港人子弟学校李莉:以DSE为舟载港籍学子驶向融合教育彼岸

来源:中国商报网2025-05-15 13:44

  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香港人选择到深圳工作。而深港融合发展背景下,港人子弟随迁到深圳的就学问题往往是整个家庭的大事。

鲸帆港人子弟学校李莉:以DSE为舟载港籍学子驶向融合教育彼岸

深圳鲸帆港人子弟学校创始人李莉与深港国际学校代表交流融合教育发展路径。

  “我希望为港人子弟提供‘回家’的教育,让深港双城优势在校园中无缝衔接。”日前,在深圳鲸帆港人子弟学校主办的大湾区国际教育交流论坛上,该校创始人李莉分享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深港两地通勤的工作者,发展为香港DSE课程的研究者、在深圳创办港人子弟学校的实践者的心路历程。

  守正创新 打造香港DSE课程的深圳样本

  2009年香港开始推动DSE(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全称为“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该考试由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考评局)主办,2012年迎来首批考试,是大多数香港中六毕业生需要参加的一项综合类型的评估考试,也是目前全港核心的升学考试,被称为香港高考。

  “DSE与我们内地的高考制度类似,但升学通道略有差异。比如,该考试成绩不仅被内地众多高校接纳,还被全球20多个国家近300所高等学府认可,其中不乏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知名学府,是可以选择用中文作答的国际考试,非常适合内地港籍学生的国际升学。”李莉说,“从2012年,她和团队就开始关注DSE考评的发展,并服务于港籍学子和家庭,2022年,鲸帆获广东省批复在深圳龙华区设立港人子弟学校,成为深圳专注DSE课程的中学。这一路既看到DSE背后全人教育的潜力,更发现了一条个性化、国际化、多元化的新时代人才培养路径。”

鲸帆港人子弟学校李莉:以DSE为舟载港籍学子驶向融合教育彼岸

2022年,鲸帆港人子弟校获广东省批复在深圳龙华区揭牌成立。

  据介绍,鲸帆港人子弟学校打破了深圳学校深圳办的地域限制,与香港教育评议会教育基金合作,引入香港Band1(优秀)风采中学的行政管理团队,由曾获香港教育局与南联教育基金颁发的品德教育杰出教学奖的丘志良校长和曾获香港教育局杰出教师奖的屈佩仪副校长领衔,对接香港教育体系,给予学校管理、教师培训、课程发展、学生成长、师生交流等全面支持。

鲸帆港人子弟学校李莉:以DSE为舟载港籍学子驶向融合教育彼岸

香港教育评议会基金邹秉恩、曹启乐等专家来到鲸帆对学校软硬件发展进行指导。

  同时,学校融汇中西,着眼未来,依托占地面积14514平方米的空间优势和“1/4港籍教师+1/4海归教师+2/4内地师资”的人才队伍,打造“小而精、秀而美”的小班制教学。学校采用分层教学、任务式教学、协作学习等前沿、高效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子在“两文三语”的学习环境中,可获得更适合个体发展的定制化课程。

  李莉说:“我们坚信每个孩子皆具独一无二的学习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发现孩子天赋潜能,培养他们全面的能力、开放的胸襟、进取的思维,发展其成为不同领域的未来领袖。”她认为,教与学的本源是教学相长、彼此成全,鲸帆“修德正己、尚智求新”的教训,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诞生。

鲸帆港人子弟学校李莉:以DSE为舟载港籍学子驶向融合教育彼岸

李莉和学校舞狮团的学生在一起。

  鲸帆希望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机会,鼓舞其奋发图强向前冲的平台,让每个学子在学习实践中领悟自我领导、自我驱动的魅力,激发其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和勇敢面对挑战的力量。

  精准平衡 构建师生与课程的黄金配比

  在精心构建的DSE课程体系之下,鲸帆教师被视为引领者,学生是教育的核心主体。如何探索出契合师生发展的“教与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黄金平衡”,是学校持续推动的关键命题。

  李莉强调,鲸帆的稳定性源于精准的“平衡哲学”。1/4的港籍教师传承了香港教育精髓,四分之一的海归教师是全球视野最好的传播者,2/4内地师资则是在确保DSE课程原汁原味、助力学生拥有全球胜任力过程中,因地制宜打破文化差异,打造深港融合教育的探索者。

  在鲸帆,港籍数理经济课教师与内地语文历史教师共同备课是一种常态,将香港案例分析与内地升学思维融合,形成独特的“双轨教案”,辅以“深港融合课程包”,这样学生既能获得香港通识科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又自然融入人文学科创新探索的场景。

鲸帆港人子弟学校李莉:以DSE为舟载港籍学子驶向融合教育彼岸

鼓励学生团队共学、优势互补是鲸帆的一大特色。

  此外,鲸帆还有一群特殊的“在线辅导支持团队”,团队成员全部来自刚从风采中学毕业进入世界知名大学一、二年级的学长,他们与鲸帆结成小组对子,每天按时在线,通过聆听需求、分享个人经验,与学校师生同频共振,帮助鲸帆学子更从容地完成社会议题、课程设计等。

  2024年,鲸帆还与香港教育大学签署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地教学教研合作,启动“内地中学校长推荐计划”,推动资源优势互补,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力添能。

  “我们学校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学生不会将老师分为内地、港籍、外籍,而是统称为‘湾区教师’。”李莉说,“这是教与学双向奔赴后形成的价值共识,目前学校师生还共同携手开发了生活与心理课程及专题研习等特色校本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共创,作学习的主人,全面激发其学习内驱力。”

  优化体系 以校园为纽带厚植育人沃土

  走进鲸帆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蓝绿相间的运动打卡空间,从足球、篮球到田径赛道,无边界的运动元素是校园内最灵动的走线。转而步入教学楼,“当你微笑时,世界也在和你一起微笑”的笑容墙,则是鲸帆校园文化最生动的写照,无论你是何肤色,每个人在鲸帆都将获得独立的、核心的发展空间与价值认同,以微笑面对生活、拥抱世界。

  李莉说:“没有一条升学路径是容易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为他们打造更适合其成长的发展体系。”她强调,DSE是考试,更是国际认可的学术通行证。想要做好做优一样要承受考核和评估的压力,因此厚植育人沃土培育优秀人才的路子绝非坦途。

  在鲸帆每个中六的学子必须经历1∶1还原的香港考试场景,所有考题都是由香港考评局的前秘书长、香港文凭试奠基人张永明博士亲自带领学校教研团队根据考评的考题大纲、还原难易程度,遵照考试时间安排规律,制定出的系统考核内容。

  夯实应试,升维素养。为让每个学子在鲸帆获得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竞争力,学校开设了近20个俱乐部,从街舞、足球、篮球、瑜伽、高尔夫、乒乓球到商业、艺术、模拟联合国、合唱团、双语生物实验、摄影等,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校园课程活力满满、精彩不断。

  在校期间,每个鲸帆学子每天至少会有一场俱乐部活动。从一个人唱歌到一群人合唱,从一个人颠球到一群人踢球,从一个人制作美食到将非遗奶茶团队引入校园……俱乐部成为学生多维展示的舞台,优化了DSE课程,也激活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潜能。

  李莉为此分享了一个故事:一年前刚刚从香港转入鲸帆的小毅,入校时虽然能无缝对接文化课程,但总是习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跑步,甚至当老师和他聊天时他表示有种文化差异,因此有些社交焦虑。为此,学校根据他的个人兴趣为其匹配了俱乐部伙伴,让他与一个长期生活在内地的学生结成模拟联合国参赛共同体,鼓励两人超越自我、携手共进,最终在比赛里获得佳绩。现在,小毅不仅是模拟联合国俱乐部的成员,还加入了粤语俱乐部,成为想要学习粤语的同学的助学伙伴。

  多元文化在校园融合,助人助己氛围在此沉淀。鲸帆,深耕校园场景,在教书育人、价值引领的路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鲸帆港人子弟学校李莉:以DSE为舟载港籍学子驶向融合教育彼岸

学校、家长、学生的定期三方交流是共同托举孩子更好发展的重点举措。

  在鲸帆会定期开展家长、学生、学校的三方交流活动,交流方式有座谈,也有运动会、心理培训会等形式,一方面要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另一方面希望在学校构建良好的亲子交流场景中,推动家校共育。

  李莉表示,对于港人子弟校来说校园就是文化交融的大舞台。这种交融不局限于出生地和护照的颜色,也不仅仅呈现在深港文化长廊的设置,图书馆两文三语的藏书,更重要的以尊重、开放的理念厚植育人沃土,托举每个学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乘风破浪 奔赴教育融合的星辰大海

  以校园为纽带,以学生为中心,联动家校共育,用匠心雕琢DSE教学……今天的鲸帆犹如一条向海图强的鲸鱼,在深港融合教育的大海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李莉说:“教育需要慢功夫,要打造一所优秀的港式教育学校必须得有立德树人的持续投入,而港式教育的深圳样本更需初心如磐的坚守和呵护。”

  自创校以来,鲸帆将约90%的收入用于教学教研和教师工资支付。这一举措不仅凝聚了一批优秀教师,更让学生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学校的各项成绩得到了香港教育局、香港新界校长会及师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鲸帆港人子弟学校李莉:以DSE为舟载港籍学子驶向融合教育彼岸

李莉出席香港龙华青年总会第一届理事会活动。

  2025年4月,李莉个人也因在深港融合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被委任为香港龙华青年总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

  李莉表示,伴随着深港融合浪潮在时代光影中奔涌向前,鲸帆将继续以开拓者的执着为锚、创新者的勇气为帆、教育家的远见为舵,在以DSE课程编织的知识经纬,以融合教学浇筑的文化共识和全人教育浇灌的星辰航道上,跨越星河,大步快跑。(屈文琳/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