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青年人在球场挥汗如雨,长者们在适老化器械上舒展筋骨,“毛孩子”在专属草坪撒欢嬉戏,电动车在划定区域停放……在深圳罗湖,桥底空间、闲置绿化带等被碎片化城市空间正在经历“组团式”的华丽转身。诸如体育场馆、电单车停车场、文化空间这些依赖集中式场地才能实现的生活场景,如今在城市微空间、边角处悄然生长,持续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来,罗湖区努力探索超大城市高密度建成区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加强“闲散资源”集约利用、“见缝插针”加强设施供给、“变废为宝”优化资源配置等举措,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率,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活力空间、便民空间、文化空间。2024年已全年完成27个街区精致化项目,激活超4.2万平方米“金角银边”,释放2.4万平方米低效空间,新增2处篮球场、1处足球场及数百个非机动车停放位。
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多个“金角银边”建设点,感受这些焕新社区空间“便民、利民、惠民”的新气象。
“灰色空间”变社区公园,打造家门口的“幸福角”
“这里,快传球!”阳光明媚的周末上午,雅园立交桥下的篮球场上,学生小邱和队友们正打得火热。这个万余平方米的社区公园,巧妙利用立交桥的天然遮蔽,打造出全天候运动空间。
作为罗湖区的交通主干道立交桥,雅园立交位于东门、翠竹、笋岗三个街道的交汇处,是连接文锦路、东门路、笋岗路的重要枢纽。如今的社区公园空间宽敞、地面平坦、视野开阔,拥有一个露天的五人制足球场、一座标准篮球场、漫步路道和宠物乐园等,是周边居民家门口的“运动圣地”。
“以前放假想打球,得骑车20分钟去体育中心,场地还经常爆满。”小邱告诉记者,“现在下楼就能组局,连我爸都常来这儿投篮。”记者看见,场边休憩区,几位观战的家长正用手机记录孩子的矫健身姿,“以前孩子沉迷手机,现在主动喊我们来看他比赛。”一位母亲笑着说。
“贝贝,去和小伙伴玩吧!”在雅园立交公园西南角的宠物乐园内,几只“毛孩子”正追逐打闹,宠物驿站里备有拾便袋、清水池等贴心设施。“以前只能在街边走走,自从围起了这片专属的小天地,它们能尽情撒欢,我们也交到了不少‘狗友’。”柴犬“贝贝”的主人潘先生说。
据社区公园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后续还将在驿站引入宠物美容和宠物用品展销等服务,为萌宠主提供更多的便利。
低效绿地“回应”民生需求,“改”出非机动车停放新秩序
在水贝周边区域的布心路人行天桥下,来附近办事的王先生正将电动车停入划着白色标线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内,“大家基本不用再为停电动车犯愁了,这样的桥底空间既宽敞又安全,我们方便又安心。”据了解,这片天桥下原本是绿化带,通过移除低效绿化带、硬化地面等措施,261平方米的改造区域清晰划分出非机动车停车位。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黄金珠宝产业核心区,水贝片区商业繁茂,商户众多,人流量大,有大量非机动车的停放需求,罗湖区按照“应划尽划”“应设尽设”的原则开展了水贝商圈非机动车停放治理项目,对部分绿化带进行改造利用,释放城市空间,在辖区内增加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以满足停车需求。
午后两点,田贝四路芙蓉桥下的非机动车停放点依旧停得满满当当。在水贝片区上班的小李熟练地将电瓶车推进桥下的停放位:“过去上班要提前来‘抢’车位,现在停好车走到店里就五分钟。”
“以前高峰期时,这里差不多会被非机动车占满,行人几乎没法通行。”在田贝四路芙蓉桥底,居民冯阿姨说道。据了解,该片区近期通过移除低效绿化带、铺设透水砖、加装隔离护栏,对芙蓉桥田贝四路段桥底、翠竹车行道天桥底、翠竹跨线人行道桥底、布心路人行天桥桥底、翠锦社区公园五个桥下空间进行改造,并已投入使用,建成总面积4070平方米,可停放非机动车约3500台,有效缓解了商圈的交通压力。
除此之外,在南湖街道沿河南路桥下,新划设的400个非机动车位同样整齐排列。2024年,该街道借助民生微实事项目,对此片区域实施了整体改造,桥体漏水、排水难等问题得到解决,桥下环境得以亮化、美化,曾经“见缝插针”的乱象已变得“井然有序”。
“有没有”到“优不优”,持续“精绣”城市零散空间
东门街道的儿童友好墙绘变为艺术长廊、桂园街道的家风文化长廊、罗湖北地铁站1200平方米非机动车停放区配备充电桩与换电柜,破解轨道接驳“最后一公里”难题……在罗湖的街区更新图谱中,这些看似零散的“微更新”,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上,更是体现在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中。
为提升社区环境品质与功能服务,推动民生服务质量不断改善、街区颜值品质持续提升,2023年8月,罗湖区制定出台《罗湖区街区精致化建设八大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开展桥下空间利用、金角银边改造等八大行动,打造一批街区精品工程、活化利用城区边角空间、规范市容市貌秩序、优化城市家具及景观小品,实现到2025年,街区精致有序,美景出门即享,城区零散空间发展潜能充分释放、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阶段性提升的目标。
探索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换,罗湖区“金角银边”的改造建设让高架桥下成为体育场所、口袋公园、停车场等城市公共活动的重要载体,生硬的水泥墙成为社区文化活力的象征,这些绽放于城市褶皱处的“小而美”空间成为该区精细化治理的生动注脚。记者了解到,随着罗湖区街区精致化建设八大行动计划加速推进,辖区将推出更多桥下空间利用、金角银边改造的项目,助力街区形象与活力“双提升”。
具体而言,在2025年的改造项目中,首次尝试“人宠共融”主题的泥岗东路宠物友好口袋公园即将开放;黄贝街道沿河路立交桥下空间聚焦深港融合,规划归学休憩、运动与社交三重功能的驿站;深南东路地铁复绿项目拟对7处绿地空间提质;南湖街道春风高架桥底(罗湖金岸北侧段)700平方米停车场地、占地800平方米的桂园街道儿童友好型社区文体公园等项目均在施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