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下称“汕尾指挥部”)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任务要求,在基层医疗建设等民生领域深耕细作,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助力汕尾社会民生事业提档升级,让革命老区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和温暖。
“近年来,我们持续关注补齐革命老区医疗卫生方面民生短板,先后帮扶汕尾医疗卫生项目59个,合计投入26.22亿元,努力提升革命老区的整体诊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汕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深圳援建的深汕中医医院
双擎驱动,携手打造粤东中医服务新高地
3月31日,继深圳出资16亿元援建的深汕中心医院启用后,深圳出资8亿元援建的又一重大民生项目——深汕中医医院正式启用开诊。作为广东省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深汕中医医院的启用使汕尾填补上了市级公立中医医院空白,实现了广东21个地市市级中医医院的全覆盖,也正式拼上全国293个地级市中医院的“最后一块拼图”。
深汕中医医院门诊试运营启动仪式
建设深汕中医医院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海陆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项目启动以来,国家有关部委、省直有关部门、深圳市、汕尾市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各方在立项、选址、规划、设计、建设等各环节紧密协作,共同推动深汕中医医院建设步入快车道,助力革命老区实现双擎驱动打造国家区域医疗高地。
据了解,深汕中医医院项目分两期建设。总规划床位800张,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一期项目投资约11.4亿元,其中深圳帮扶资金8亿元,主要建设急门诊楼、综合住院楼,及各功能分区建筑设施。二期项目投资约8.6亿元。医院将挖掘汕尾自身潜力,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努力建设成为集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养、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高水平中医医院,着力打造中医特色突出的东海岸区域医疗高地。
“试运营期间,市民朋友们可以在医院门诊大厅享受到刮痧、穴位敷贴等义诊服务。此外,医院还有名医大咖把脉开方、‘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中医知识文化科普等特色服务。”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深汕中医医院将积极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文旅康养结合新业态,着力培育‘海岛+医养’模式,打造集医疗旅游、康复理疗、养老护理于一体的大湾区康养休闲‘后花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
资源下乡,名医远程问诊守护群众“大健康”
县镇村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关乎着广大基层群众的切身健康权益。因此,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下沉至县镇村,是汕尾指挥部医疗帮扶久久为功的重点工作。
“老了出门看病不方便,但现在我们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就能远程看病了,真是有福气了。”在汕尾市捷胜镇军船头村,村民们可以使用5G远程诊疗系统不出村就挂上专家号,与深汕中心医院的专家面对面沟通,通过线上平台同步打印医嘱,实现深汕中心医院远程预约挂号、线上开药、药品寄送等功能,在家门口就有稳稳地“医靠”。
深汕中心医院专家进行远程接诊
像这样的远程诊疗服务除了被嵌入到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中,还进一步深入到镇村卫生院的康养中心,为患者术后与后期管理提供便利。在赤坑镇卫生院进行术后修复的林姨表示,“这里环境清静,设施也齐全。”
这是汕尾指挥部联合深汕中心医院开展“助力‘百千万’共享大健康”行动的缩影。深汕中心医院是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由深圳安排16亿元,采用“深圳建设、整体移交”模式援建而成,医院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负责运营管理,现已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近年来,医院不断地将先进的医疗模式和服务平移到粤东地区,极大地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深圳援建的深汕中心医院
目前,深汕中心医院日均门急诊量3500人次、住院1000人次、手术量100例次,就诊人群中约10%来自汕尾周边地区。据负责人介绍,在开展“共享大健康”行动中,医院建立了完善的急救体系,能够确保基层患者在发病后得到快速响应和及时救治。“有一名患者从发病到初步诊断,再到被送入介入室放入支架,整个过程仅耗时76分钟,远低于全国抢救平均水平的260分钟。”
聚焦“百千万”,丰富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供给
围绕“百千万工程”部署,汕尾指挥部不断丰富帮扶形式和载体,持续推动深汕两地医院加大结对共建帮扶力度,让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每年,有不少来自深圳的医疗帮扶专家被委派到汕尾县市区的医疗机构开展“组团式帮医”。近一年的时间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派出了15人次帮扶专家至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覆盖妇产科、儿科、中西医结合、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超声科和血液科等多个领域。支医帮扶工作队队长则是挂职了受援医院副院长,直接参与医院管理,把他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和管理理念带到当地,帮助提升受援医院的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近一年来,我们支医队在海丰县开展了7次义诊和‘急救知识进学校’系列活动,直接服务社区居民,努力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和急救能力。”
同样作为带队队长的邓博士,她率领深圳市中医院团队在陆河县中医医院“安营扎寨”,帮助陆河县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开科,满足陆河县及周边透析患者就医需求。帮助陆河县中医院“针灸科”入选广东省“十四五”省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定期举办的陆河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到基层,累计受益群众超1万人次。
此外,两市区县医院结对关系日益深化。罗湖区人民医院与陆丰市人民医院签署《对口合作协议》,双方在学科建设、专病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科教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在超声科专病建设上开展分阶段合作,协助陆丰市人民医院建立完善妇产超声医学质量与控制体系,并培养一批妇产超声专业技术人才,全方位提升陆丰市妇产超声专业服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坪山区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儿童医院等医院先后调派专家到陆河开展医疗帮扶活动16次。
2024年以来,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工作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以“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精准谋划实施一批民生项目:投入789万元支持汕尾市急救指挥体系智能化及基层医院改造提升;投入650万元支持汕尾市在配置200台深圳医疗企业生产的AED设备基础上增配300台AED设备,不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据汕尾指挥部民生事业部负责人介绍,目前,为进一步推广助力“百千万”共享大健康行动的经验成效,指挥部将在海丰县赤坑镇卫生院、陆河县河口镇卫生院、城区捷胜镇军船头村、陆丰市西南镇青塘村试点远程诊疗的基础上,争取在更多镇村推广实施,惠及更多基层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