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艺术空间:世界艺术中心城市的关键场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艺术空间:世界艺术中心城市的关键场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5-04-02 10:16

  作者:陈能军 亓冉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坐标下,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由基础设施、工商活动、人群集聚和要素流通所连接的物理机体,也是由价值观念、文脉遗产、符号象征和创意活动所组成的文化空间。所谓“艺术空间”就是基于城市空间的艺术方式,聚焦艺术创作、艺术展示、艺术消费等核心功能,融入历史传承、人文想象和多元特质而构建的具有鲜明边界的城市活力场域。“艺术空间”的品质、能级和规模,反映了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远见卓识和践行能力,决定了这座城市能否成为区域性乃至世界性的艺术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城市文明跃升和文化软实力构建的关键着力点。

艺术空间以解码城市文化基因建构国际艺术对话的窗口

  艺术空间汇聚多元的国际艺术语言,以结合本土文化的创造性转译,将物理空间转化为城市文化基因、建构全球艺术对话的枢纽场域。实现了从“展示空间”到“艺术发生器”再到“国际文化共振腔”的城市艺术生命体进化。作为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载体,艺术空间对城市物理空间的重构蕴含着深刻的空间政治经济学意义。这种以文化抵抗为内核的空间实践,通过跨文化叙事实现了场所精神的重塑,使空间升维为文明对话的介质。在存量更新与历史街区活化语境下,艺术介入采用“全球在地化”的渐进策略,建构起文化基因解码的三重机制——物质层面打破功能主义桎梏,从符号层面编织跨文化意义网络,在实践层面培育“全球-地方”新型社群关系。区别于粗暴的功能置换与僵化的历史仿造,这种将国际艺术资源场景化注入的有机更新和文化营造,正在形成艺术中心城市建设的辩证法——在空间生产中实现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的动态平衡。整体而言,艺术介入的场景革命正在建构世界艺术中心城市建设的新范式。

  艺术空间通过解构本土文化基因谱系、转码国际艺术符号、培育创意生态来实现空间价值跃迁,使城市升级为世界艺术网络的关键节点,开展全球文明交流与对话。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以“榴莲”建筑符号为载体,将东南亚文化转译为世界通行的艺术语言,更通过全球艺术节庆策划与国际艺术家驻留机制的协同运作,构建起跨文化共鸣场域,使其成为亚洲与西方艺术对话的关键支点。上海“上生·新所”内有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的历史建筑群,通过“文化+商业+社区”的复合模式更新与改造,既保留了西班牙式建筑风貌,又注入茑屋书店、艺术展览、创意办公等新业态,形成历史肌理与现代生活交融的24小时国际活力社区。在建设世界艺术中心城市的语境下,艺术空间正演化为文化软实力的空间载体,以“全球-地方”文化要素的创造性融合重塑城市竞争力。

艺术空间以创新城市文化生态建构全球艺术资源配置的枢纽

  艺术空间正通过重构文化生产要素的全球流通网络,逐步演化为创新城市文化生态、配置国际艺术资源的核心枢纽。艺术空间的深层价值在于其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现代表达。从地域文化的历史真实走向当代文化艺术审美转译的空间实践,不仅实现了文化遗产、地方民俗等的物质存续,更将城市艺术产业链接到世界艺术的价值矩阵。纽约苏荷区(SOHO区)的蜕变历程揭示了这种双重逻辑:一方面,利用空间叙事巧妙平衡了历史符号和当代语言,将破败的工业厂房转化为艺术工作室和实验展览空间,让苏荷区迅速成为吸引艺术家聚集的“艺术飞地”;另一方面,通过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等国际平台,构建起了跨大西洋艺术资源配置的通道。如今,苏荷区已经完整建构了从全球艺术创作、展示,到交易、衍生开发的完整链条,形成了“每平方米艺术产值”的放大效应。

  在催化创新全球文化艺术生产要素的维度,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的建设更为典范。由20世纪50年代的“河畔电站”改造而来的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自2013年起便已经系统性地推进馆藏数字化,并且免费开放覆盖12000件现当代艺术作品的数据库资源。同时通过培育青年艺术社群,支持青年主导的在地化艺术实践,实现了文化生产要素的民主化释放。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创新了“设计互联”模式,将全球的顶级文化资源引入本土,以物理空间为载体,整合设计、科技、商业与社区等多维要素,以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激发市民参与热情,更通过IP衍生、场景消费、数据沉淀等多元运营方式实现文化价值的经济转化。打破了传统文化机构的封闭性,更激活了在地文化基因,构建起连接全球创意网络与本土文化消费的枢纽,这种生态式运营模式重新定义了艺术空间的文化生产机制,激活了新型文化生产要素效能。这也为未来的城市文化生产范式革新提供了关键启示,要充分构建开放、流动、自组织的生态系统,使城市空间本身成为持续生成新价值的“文化反应堆”。

艺术空间以重构文化社群关系编织全球文化交融的共同体

  艺术空间既是塑造城市人文温度的重要桥梁,也是连接全球文化网络的纽带。它们将城市传统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同时搭建起不同文明对话的通道。在新时代建设中,鼓励市民参与和艺术共创,这些空间正逐步打破传统地域界限,构建起更为开放包容的艺术生产与交流模式。日本千代福艺术空间(Chiyoufuku Art Space)前身为烧酒酿造厂,由9位平均年龄六十岁以上的艺术家群体创立自营艺术机构,每年举办的“Local to Loca”艺术节,邀请东南亚艺术家与本地居民共同创作,同时,其独创的“记忆编织工作坊”又通过AR技术将日本农村生活场景投射至印尼巴厘岛社区,形成了跨地域交流、跨代际传承的集体记忆重构实验。

  数字文明时代的艺术空间营造借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深度融合,为城市和居民建构虚拟社群、扩大文化参与、培育新的人文精神。数字技术革命的发展已经颠覆了传统艺术的单向观赏逻辑,区块链与智能合约将观众变身为艺术生产者,让“人人都是艺术家”真正成为现实。以元宇宙艺术社区为典型,用户借助NFT艺术品创作、虚拟土地构建及社群互动等手段,全面实现了在艺术创作、空间营造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自主权,如Cryptovoxels中由社区共建的“像素画廊”,不仅展示NFT艺术品,更通过虚拟开幕式、策展人对话等活动形成跨地域文化社群。数字时代的艺术空间正逐步演化为海德格尔“栖居”理念在当代的生动诠释,技术不再是工具,而是构成了人类存在方式的本体论要素。未来,随着“艺术+科技+社群”的深度融合,艺术空间也将升维为承载文明记忆、激发创新活力、培育人文精神的超级文化场域。

  在全球文化治理范式转型的当下,世界艺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文化社群组织能力提升与全球话语权把控。在此背景下,中国城市的艺术空间建设,也亟待从文化的“容器”向“关系编织器”转型,既要保存本土文化基因的独特性,更要借助数字时代的创新机制建构起跨文明的艺术协作网络。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途径研究”(23ZDA081)、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南方科技大学文化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项目(2024TSZK011)阶段性成果】

  (陈能军,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文化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研究员;亓冉,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讲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土耳其、沙特等七国外长一致同意维护加沙停火协议

  • 故宫新展揭秘“地下”紫禁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10月30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得知同事张洪章即将到“太空”出差的好消息,科研人员纷纷送上祝福:“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完成任务。
2025-10-31 10:02
据新一期《天体物理学快报》报道,LIGO-Virgo-KAGRA国际合作组织宣布,他们在去年10月和11月探测到两起极为特殊的、由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事件,分别命名为GW241011和GW241110。
2025-10-31 09:59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从重点区域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6%;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3.5%,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
2025-10-31 09:57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2025-10-30 13:03
记者10月29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
2025-10-30 10:15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正成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
2025-10-30 10:1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