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造飞檐走壁的清洁机器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创造飞檐走壁的清洁机器人

来源:经济日报2025-03-25 15:39

创造飞檐走壁的清洁机器人

——广东凌度智能公司深耕高空幕墙清洗领域

□ 本报记者 杨阳腾

  长期以来,城市高楼大厦玻璃幕墙清洁依赖“蜘蛛人”高空作业。如今,这种高危险性的工作正在被智能机器人代替。广东凌度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聚焦高空幕墙清洗领域,推出系列智能机器人产品,改变了传统高空清洁模式,极大提升了清洁效率和高空作业安全性。

  成立于2016年的凌度智能公司主要立足于高空外立面攀爬及清洁技术的自主研发。近几年,公司深度融合AI视觉感知和机器学习技术,推出针对玻璃幕墙和光伏面板清洁的系列智能机器人产品。目前,公司在高空玻璃幕墙智能清洁领域占据技术优势,产品在全国各大城市得到广泛应用,已出口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发现机遇

  凌度智能公司的创立源于创始人黄俊生对传统高空立面幕墙清洁痛点的洞察。“我曾目睹‘蜘蛛人’在高空清洗玻璃幕墙时惊险坠落,那一幕深深刺痛了我,让我久久无法释怀。”黄俊生说,传统高空幕墙清洗模式依靠人工擦拭和吊绳作业,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亟待改变。随着玻璃幕墙建筑技术迅速在城市建设中被大量使用,开发出安全高效的清洁产品显得越发重要。

  2016年,黄俊生创办凌度智能公司,着力推动技术研发。彼时,高空智能清洁领域没有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仅有部分高校开展相应课题研究。面对研发资料匮乏、技术储备不足等现实困难,公司创始团队积极探索,不断优化技术方案,反复进行场景模拟和实验测试,于2017年推出第一款高空越障清洗机器人样机。

  “这款样机能够跨越幕墙窗框等障碍进行高空清洁作业,证明了我们提出的技术路线具备可行性,为后续产品优化迭代奠定了基础。但它仍存在清洁效率低、功耗高、造价昂贵等问题。”黄俊生说,样机充电一次只能维持不足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每小时最多清洗三四十平方米,而单机材料成本却超过30万元,不具备量产条件。

  聚焦高空清洁应用场景核心需求,综合考虑研发生产成本等因素后,公司研发团队决定在产品设计上做减法,撇开复杂的越障功能,开发平面幕墙清洁机器人。2018年,公司第一款高空平面清洁机器人“凌空K1”研发成功,次年实现量产及商用。

  “‘凌空K1’量产后的造价成本较初代样机下降近75%,作业效率大幅提升,每小时清洁面积接近400平方米。此外,清洁效果也很显著,机器清洁过后的玻璃幕墙干净透亮,不残留水渍,比一般的人工清洁效果还要好。”凌度智能公司董事长张志忠告诉记者,推出第一款高空清洁智能机器人后,研发团队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从技术可靠性、外观设计、工艺制造等方面持续优化产品,并针对高空和低空两个差异化作业场景分别推出凌空系列和凌净系列清洁机器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受到广泛欢迎。

  协同创新

  “技术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张志忠介绍,目前,公司研发人员占比35%,研发投入占比超过40%,累计研发投入达1亿元左右;拥有发明专利26件,实用新型专利92件,外观专利32件以及软件著作权10余件。

  凌度智能公司围绕机器人机械设计、智能控制、微水量清洗和实时水循环过滤等多个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自锁装置搭载负压吸附技术和自锁爬绳组件,使机器人能像电梯一样,即便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断电或故障,也能自动牢固地吸附在幕墙表面且牢牢锁在安全绳上,从而避免高空坠落风险。

  “自锁装置让机器人可承受超过1500牛顿的压力,在12级风力下实现稳定作业。”黄俊生介绍,通过轻量化设计迭代,自锁装置由最早的40多公斤降至8公斤,产品功耗下降近一半。

  在百米以上的高空进行清洁作业,降低用水量是提升机器人运行能力的关键,也曾是公司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

  “以前,机器人通过外接水管供水,当机器人在50米以上作业时,水管很难控制,水压也不稳定。此外,还需配备辅助装置和1名地面操作员,遇到楼下有花草树木时,操作难度更大。”黄俊生说,为此,公司研发出一套水循环系统,通过结构和控制层面的创新,使设备可通过脉冲挤水方式,在1米宽度内均匀出水,快速彻底地清除幕墙表面污垢和灰尘;洗完刮掉水时能够自动回收,经沉积过滤后重新喷射清水。该系统使机器人更轻便,用水回收率达98%,大幅节约了用水量。

  黄俊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清洗一面5000平方米的高楼外立面,采用传统人工作业方式需要耗费2吨左右的水,如今,采用公司研发的机器人作业,只需50升水,节水成效十分显著。同时,清洗效率与人工相比有大幅提高,人工日均清洗面积仅为600平方米左右,机器人单机日均清洗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

  近年来,凌度智能公司在智能化技术方面下功夫,采用先进算法和控制系统,让机器人实现精准定位和高效运行。在智能感知方面,配备的多种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信息,确保机器人安全运行;在路径规划中,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使机器人能够根据不同环境和任务自动规划最优路径。操作人员只需远程操控,就能监控机器人运行状态并对其进行调度,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技术成果的积累得益于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凌度智能公司副总经理黄健说,为夯实技术研发基础,公司从结构机械、电子软硬件、液压、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广纳贤才,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合作,在培养和储备技术人才的同时,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

  “产学研合作让我们接触到更多前沿技术和先进理念,为创新提供智力支持。”黄健说,目前,公司正与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联合研发耐磨材料,提升机器人关键部件耐用性,减少设备损耗与维护频次;协同研究新型材料与配方,开发出高效环保且对玻璃幕墙无损伤的清洁剂。

  拓宽赛道

  当前,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光伏面板作为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部件,因长期处于户外,易附着灰尘等污染物,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受到较大影响,光伏清洁需求日益增加。

  凌度智能公司结合在高空幕墙清洁领域的探索,将智能化解决方案延伸至光伏领域,推出的光伏清洁机器人已在国内多个光伏电站投入使用,并逐步拓展到海外市场。

  “光伏电站与高空幕墙清洁均面临复杂环境下的设备可靠性挑战,我们的技术积累可以迁移到这一领域。”黄俊生介绍,这一思路催生了凌光系列光伏清洁机器人。其中,针对集中式电站,凌光G1清洁机器人采用一体化高强度铝合金机身,重量较同类产品轻30%,其配备的高转速无刷电机与行星减速机,使得机器人可在零下40摄氏度至65摄氏度范围内稳定运行,开发的双活动轴与自适应纠偏系统使设备在25度坡度的地形中保持稳定贴合。这种结构设计提升了其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清洗覆盖率达98%以上。

  适用于中小型光伏电站、工业厂房光伏电站的凌光G2分布式光伏清洁机器人搭载猫头鹰智能视觉系统,依托AI识别算法等技术,能够自动识别使用场景,实时建图并规划最优路径,实现智能化全自动清洗。支持全天作业,每小时可以清洗1000平方米左右。

  在深耕光伏领域的同时,凌度智能公司还在火车、地铁、动车等轨道交通领域探索开发特种智能清洁设备,努力延伸智能清洁服务的应用场景,通过智能自动化技术解决高频次、高难度的清洁问题,提升施工安全与运维效率,推动智慧交通运维升级。

  “智能清洗服务需求旺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黄俊生说,凌度智能公司将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智能清洁产品,助力清洁行业智能化升级。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天津戏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