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沙嘴文化公园:构建文化“轴”,打造“城中村”特色文化地标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沙嘴文化公园:构建文化“轴”,打造“城中村”特色文化地标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5-03-18 16:50

  精彩的醒狮表演、美味的“大盆菜”宴、喜气洋洋的威风锣鼓……日前,沙嘴欧氏宗祠重光典礼暨宗亲盆菜宴举行。同期,沙嘴文化公园也对外开放,绽放新颜,在保持原有的街区肌理上,深入挖掘深厚文化底蕴,兼顾“高颜值”和“烟火气”。它的建成对沙嘴村弘扬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创建文明城市起到积极作用,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沙嘴文化公园包括沙嘴起源、中国农村第一个“股份制村庄”、新沙嘴 3个重点篇章,并嵌入家风文化小品、廉政文化小品,介绍沙嘴从起源、渔农社会再到工业富村继而改革开放发展成新式城市社区的历史发展故事的同时,也注入文化传承、宗族渊源、家风塑廉等丰富文化内涵。

  以文化人,坚定文化自信。沙嘴文化公园不仅是对沙嘴历史变迁的忠实记录,更是“深圳奇迹”的一个鲜活注脚。不仅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一个近距离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魅力的场域,也让更多人看到在繁华都市背后,那些城中村所承载的深厚文化与敢为人先的精神。

  在这里,可以读懂沙嘴

  沙嘴文化公园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化社区,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沙嘴生生不息的奋斗故事。

  故事在墙上,美德留心里。进入沙嘴牌坊后,就看到公园绿植带三面“浮雕文化墙”,现代海洋元素与传统的浮雕文化元素,体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墙上讲述着沙嘴从600多年前观成祖开基建业、渔农时期的历史,到改革开放由渔农经济发展工业经济,集资办厂,当时新华社报道是中国农村“第一个股份制村庄,再到新时代致力于深圳城市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多元文化融合的和谐社区典范的沙嘴故事、深圳故事。

  触摸历史,感受时代变迁。而围绕在公园内的16件“大事记”铜雕,记录了从清朝以来,沙嘴村发生的大事件,吸引人们认真品读。在历史的长河里,沙嘴欧氏翻天覆地变化的是环境、收入,不变的是一代代继承下来是拼搏奋斗、敢闯敢干的精神。

  挖掘城市文脉,传承优秀家风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沙嘴文化公园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文脉赓续,以此唤醒并活化城市的历史记忆。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的体现。文化公园里的“节气话廉”装置,提炼二十四节气文化中的清廉元素,融入“节气转转乐”互动宣传中,开拓廉教新形式,增强廉洁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弘扬清风正气,做有温度和底蕴的廉洁文化提升。

  沙嘴本地人均姓欧,其始祖便是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治子。“欧冶子浮雕文化墙”镌刻了文化记忆,讲述了欧冶子潜心铸剑的故事;“欧氏姓氏源渊文化墙”则翔实记录了欧姓的起源、发展,让观众一目了然沙嘴的历史。沙嘴的居民纷纷点赞,尤其是孩子们,他们放学后都喜欢都围着这面墙,自豪地讲述姓氏的由来。

  发扬传统文化,传承家风家训。“浮雕文化小品”还嵌入家风文化小品,通过展示欧冶子、欧阳修、欧大任、区适子、欧堪善等欧氏名人的家风故事,将欧氏家风故事与廉洁文化主题结合,以家风建设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成为社区家风文化建设的窗口,打造沙嘴社区家廉文化特色品牌。

  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沙嘴村如何经历“蝶变”,成为都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问题的答案可以在沙嘴村史馆找到。作为历史的保存者,村史馆通过实物展品、图文展板等多样化方式,不仅记录了沙嘴的光阴变迁,更承载着传承文明的重任;此外,村史馆旁边的“欧氏宗祠”也成为沙嘴人祭祀与缅怀先祖、家族文化的传承、文教以及凝聚人心的所在。

  激活城中村,让一村有“千面”

  沙嘴文化公园承办方惠风堂文化传播公司旗下的古建品牌泉驰建设承建,自接到项目,就本着“精品”理念,深入了解沙嘴村的起源、繁衍与发展历程,还查阅大量资料,邀请名家设计,让沙嘴人拥抱新时代,享宜居新故乡。

  作为一家扎根深圳,关注城中村的文化建设的公司,惠风堂不仅致力于激活历史、挖掘城市人脉,擅长将文化、艺术以现代的设计、巧妙的创意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也使其产生经济文化与社会效应。“岗厦村歌——新时代·新岗厦”歌曲创作实施项目”、沙头角《梧桐荟萃》诗文集、《梧桐绘萃》画册创作、文天祥纪念馆等项目都是具有时代意义、地域特色,为大众所认可的文化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惠风堂秉持着“文化自信”的信心,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让“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真正“下基层”。岗厦正气墙、礼仪仁智孝文化墙、国学文化墙、二十四孝文化墙、朱子家训文化墙、国学小品街景等文化项目,推进深圳本土的社区文化建设,将“文化自信”落实到一个区,一条街道,一面墙。

  惠风堂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沙嘴文化公园的打造,探索“城中村”文化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人文脉络的新模式,对一个村的姓氏渊源、生活民俗、风土人情、历史大事等的挖掘、整理、梳理、记录、呈现,从而努力打造一个村的立体完整的文化形象。这将对增强居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年轻一代更主动了解城市文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建设取得新进展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安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
2025-05-21 09:37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外形特点,可以在很多工作空间实现与人类相似的工作效能,并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025-05-21 09:36
研究团队综合了多种来源的观测和模拟证据,揭示了极地关键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极气温以每十年0.68摄氏度的速率升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
2025-05-21 09:35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
2025-05-21 09:33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