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信心和力量,在春天里生长——写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信心和力量,在春天里生长——写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5-03-05 13:49

  沈仲文

  春和景明。融融春光里,我们迎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

  春天,催生发展新气象,标注奋斗新起点。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肩负职责使命,带着人民心声,满怀信心希望,5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赴春天的盛会。

  家事、国事、天下事,在这里交汇;信心、力量、共识,于此处凝聚。

  从春天出发,亿万中国人民正以昂扬的姿态、坚定的信念,向着美好未来奋跃而上!

  (一)

  近日,深圳众擎机器人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优必选公司在5G智慧工厂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比亚迪继发布高阶智驾系统后,又联手大疆发布车载无人机系统……这些令人惊艳的“中国智造”,正是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

  蛇年新春以来,喜人“大戏”连番上演: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成为全球科技“顶流”、人形机器人舞蹈惊艳春晚、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闯入全球票房榜前七……今天的中国,创新创造热情澎湃,写下一个个高质量发展的跳动音符。

  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所有的抵达,都是信心连接信心、力量凝聚力量的结果。

  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成绩令人鼓舞。

  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局势下,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稳定了规模,提升了质量。

  看总量,中国经济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稳居全球第二位。2024年经济运行呈现出“前高、中低、后扬”走势,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30万亿元,同比增长5%。高基数上实现历史性跃升,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看质量,中国经济增长创新力更强、含金量更高、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底色愈发鲜明,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量的增加,让中国经济更加经得起狂风巨浪;质的飞跃,昭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空间。质与量双双提升,标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向前的一个个脚印。

  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其来有自——

  改革激发活力。

  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制胜之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就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各领域作出系统布局。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加快推出,有效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

  开放释放潜力。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面对甚嚣尘上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中国坚定做开放的大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制度型开放含金量持续提升,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加速释放,吸引全球的资源要素汇聚中国。

  创新增添动力。

  百年变局,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科技创新持续赋能,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统筹推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质生产力不断创造新增长点。去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11位,是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经济大省广东,勃发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千方百计稳经济、挑大梁。广东用好用足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加力措施,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总量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广东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不断提升,不仅进一步夯实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实力和地位,也进一步增强了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信心和底气。

  经济特区深圳,全力以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68万亿元、增长5.8%,增速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3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5万亿元,总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出口实现“32连冠”……牢记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使命任务,鹏城大地处处勃发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崭新气象,高质量发展新成果让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多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二)

  莫负春时,向远争先!

  新春伊始,全国多个省份吹响冲锋号、擂起催征鼓。展现出开春就是开工、实干就要冲锋,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鲜明姿态。

  岭南春来早,人勤地生宝。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如约而至,进一步凝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共识与力量,动员全省干部群众在新的一年齐心协力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翌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动员全市马上进入状态、马上行动起来,全力推动深圳的高质量发展在2025年再创佳绩。

  迎着春光再出发,一系列实招新招迭次出台。

  广东省新设民营经济发展局,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样化服务;发布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打造优势产业链条、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和产业生态圈;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广东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中步步领先,实现“粤来越好”。

  深圳市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出台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三方案,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发展行动计划、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向着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高地加速进发;吹响“百万英才汇南粤”冲锋号,将高校应届毕业生来深求职免费住宿天数从7天延长到15天,再次向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抛出橄榄枝,全力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圳正积极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奋力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春天里,响彻着奋进的足音。抬望眼,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改革创新的澎湃活力,升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当前,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大家要充满信心。”

  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来自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置身新时代,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有无比坚定与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信心和力量,来自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经历4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大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有需求升级、结构升级、动能升级的广阔增量空间。一个发展大势愈加清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信心和力量,来自长期稳固发展积蓄的强大发展势能。

  面对内外部压力,中国经济走得很坚实。眼下,“两新”“两重”稳步推进,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激发投资活力;打出助企帮扶“组合拳”,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力的政策举措、有效的改革措施协同发力,必能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信心和力量,来自科技创新正在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我国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产业升级。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拥有14亿多人口和11亿多互联网用户,亿万中国百姓与新技术新应用双向奔赴、热情相拥,构成了全球最具潜力的科技市场。

  信心和力量,来自澎湃向前的新质生产力。

  中国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居全球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三成。以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力,中国经济定能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动力。

  信心和力量,来自广阔的发展新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技术“上新”、产业“焕新”带来新机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为加强开放合作、拓宽发展空间带来新机遇。

  信心和力量,来自永远踏踏实实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的伟大人民。

  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拥有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

  信心和力量,在当下,也在未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大量政策利好,有力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就在不久前,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中国号巨轮必将继续乘风破浪,驶入更广阔的天地。

  信心,在共识中凝结;力量,在团结中升腾。

  全国两会是集中反映和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代表委员们将人民群众的呼声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具体措施,彰显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和全过程参与的鲜明特征,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团结一心,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中央确定的战略部署上来,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信心在兹,力量在兹!

  (三)

  信心和力量,在春天里生长。

  惊蛰将至,万物可期,正是踔厉奋发的时节。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定信念信心不动摇,充满力量风雨无阻向前行,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

  向前行,聚力改革创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根本动力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发展气象万千,离不开改革创新蓄力赋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故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篇,要由奋进者继续书写。新征程上,锚定总目标,坚定道不变、志不改,激发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我们必将赢得优势、创造未来。

  向前行,勇于担当作为。

  没有一颗成功的果实是可以轻松摘取的,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躲不开、绕不过。唯有知难而进、敢于斗争,锤炼“铁肩膀”“宽肩膀”,才能开辟新天地、开创新局面。面向未来,既看到我国发展具有的诸多优势、有利条件和巨大潜能,又正视和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就不惧任何风浪,始终掌握历史主动。

  向前行,一起实干奋斗。

  “哪有什么玄学,就是靠实力夺冠!”巴黎奥运会上,奥运冠军潘展乐的朴素话语发人深思。成功无捷径,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坚持干字当头,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派、实干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实现不了的目标。

  回望间,山水千万程,风雨未停歇。

  再出发,胸怀凌云志,关山更峥嵘!

  力量在坚定信心中汇聚,目标在凝心聚力中实现。全国两会大幕开启,奋斗号角再次吹响。代表委员们主动担当、积极作为,14亿多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向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信心力量,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阿尔山:避暑胜地引游人

  • 盛夏里的向日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