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砥砺前行14载 南科大用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双一流”高质量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砥砺前行14载 南科大用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双一流”高质量发展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4-12-14 21:52

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1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还有不到一周,也就是12月20日,南方科技大学就将迎来其第十四个校庆日。14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学校不断开创与深圳同频的“南科大速度”。近期,在多个榜单以及多项统计中,南科大名列前茅。

1-11月中国高校/院所 Nature 与 Science 两大顶刊发文数量排名中,第一作者和通讯单位均为南科大的论文有12篇,位列全国第五;物质科学类科研成果在两大顶刊发文数量达10篇,位列全国第三;近五年,南科大在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主刊发表论文量稳定保持在内地高校前十;2024年,南科大自然指数FC值已超过350,位列全球第25名,创历史新高;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南科大在全球高校中排名183名,内地榜单第13位;2024年,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进入了 ESI 全球前千分之一,14个学科排名ESI全球前1%学科……

砥砺前行14载 南科大用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双一流”高质量发展

亮眼的指数指标仅仅反映了南科大阶段性办学水平和办学成果的一个侧面。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南科大而言,追求科研创新一直在路上。学校清晰地认识到很多方面还处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久久为功。全校上下正清晰把握学校发展阶段性特征,围绕 2035 年科技强国建设目标,进一步鼓励“从 0 到 1”的突破,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学校向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迈进。

聚能创新前沿,产出一流学术成果

南科大实施“PI+团队+平台”的有组织科研组织模式,为教师创造一流的科研环境,不断产出优质科研成果,学校教师在科研奖项上不断取得突破。

今年6月,校长薛其坤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于12月6日又获得腾冲科学大奖;环境学院教授胡清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化学系讲席教授刘心元、材料系教授郭传飞同时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此外,化学系讲席教授谭斌,物理系讲席教授卢海舟同时获得了科学探索奖等。

在科研项目方面,截至12月,南科大已确认获批的项目金额约有19亿元,国家级项目获批金额和横向项目合同金额保持上涨。南科大在服务国家科技需求、服务区域创新方面的能力更加凸显。

今年以来,南科大成立了物质微观科学技术研究院、机器人研究院、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新材料重大科技设施研究院等多个实体科研机构,至此,学校已经成立了29个实体科研机构。作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前沿技术突破的重要载体,各个机构通过探索“有组织的科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持续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创新成果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校组织团队围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海洋科学工程等国家战略科技前沿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引导开展一批引领性、前瞻性的重大项目预研。瞄准重大原创性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科学问题,支持开展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前沿领域研究和前沿探索,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实现一批“从0到1”的原始技术创新突破。

砥砺前行14载 南科大用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双一流”高质量发展

今年2月,南科大“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成果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是南科大科研团队第三次上榜。

2024年学校积极开展专利申请前评估,专利质量稳步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提质增效明显。截至10月底,2024年度全校共提交专利新申请8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85(占总申请的92.24%);新授权专利43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72件(占总授权的85.13%)。

作为一所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体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南科大在文科和软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稳步进展,获批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社科项目,今年成功获批了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同时,文科平台建设持续加强,“南方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被批复成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之一。此外,学校今年首次获批了“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今年,学校新增了粤港澳大湾区廉洁研究中心、科幻创作与产业化研究中心、遗产活化利用与现代生活方式研究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等四家省人文社科基地。

在文科奖励方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沈红讲席教授荣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做出了贡献。

聚焦地区建设,加快建设大装置大平台

近年来,南科大紧密对接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战略需求,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攻坚大项目,吸引科研资源加速聚集,为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注入新动能。

在深圳,南科大牵头承担了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中能自由电子激光器大科学装置、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等重要平台的建设任务,中能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今年7月获得正式批复,项目总投资114亿元,建成后将有力助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科学研究以及产业技术研发。

今年以来,学校围绕量子科技、生态环境、生物科学、先进科学仪器等前沿研究,正积极推动国家级平台的牵头申报与建设。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历年共获批建设各级各类科研平台137个,累计获批科研经费逾36亿元。

在11月中旬举行的第二十六届高交会上,来自南科大科研团队的近二十项创新成果组团亮相,包括多款“非接触生命监护仪”通过视频相机对人体皮肤组织的光学监测、小汇姿态评测系统基于自研的高性能三维双目视觉传感器设备、靶向硼中子俘获药物的创制及其生物学效能评价、SISPROT 蛋白质组学样本前处理试剂盒、极紫外(EUV)光源等,吸引众多意向合作方、创投机构、媒体的关注。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概念验证中心及概念验证训练营作为南科大展区的重要版块首次亮相高交会,该中心依托南科大光明高等研究院建设运营,创新性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营,培育科研人员成果商业应用思维。

在服务产业升级方面,学校优化产学研管理机制,主动赋能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已开展109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涉及531件知识产权,转化总价值超13亿元。学校与超过30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深化校企联动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聚力人才培养,取得多项突破性办学进展

南科大伦敦国王联合医学院首年招生、首次以全国高校联招方式录取港澳新生、拔尖创新人才计划五个特色班招收优秀本科生、卓越工程师学院首年招收研究生……今年,南科大取得多项突破性办学进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再迈出坚实一步。

今年秋季,53名南科大伦敦国王联合医学院本科新生踏上了崭新的求学历程。南科大伦敦国王联合医学院由南科大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合作共同举办,首年招生的两个专业学制4年,课程体系由南科大、国王学院双方教师共同设计,课程由双方教师共同教授。联合医学院依托于南方科技大学的创新教育特色和伦敦国王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平台。学生将同时在两校注册学籍,并将获得两所大学的学位。

不久前,受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南方科技大学成为深圳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单位,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学校在国际化办学和国际人才培养方面工作获得认可。

在2024年本科生招生录取中,约60位特优新生和奥赛金、银牌获奖新生进入由顶尖科学家担任导师的从游班,开展本研贯通培养的理科攀峰班、工科创新班,以及进行学科拔尖培养的计算机图灵班、数学菲尔兹班等特色班。五个特色班开展个性化、国际化培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今年,南科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与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首次招收研究生。2024级学院首批招收专项计划近50名博士生、近百名硕士生。该学院将打破学科化、院系制的传统组织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形成工程硕博士有组织联合培养的新范式。

此外,今年南科大还入选第二批“国优计划”试点高校,将通过推免或在读研究生二次遴选进行招生,重点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

  2024年,南科大新增工业工程、会计学2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增至39个,覆盖5个学科门类。目前,南科大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

  14年的发展,在这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里,南科大办学实力迅速提升、学科建设突飞猛进、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科研成果硕果累累、社会服务成绩显著。当前,南科大正以一流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拔尖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引领、综合办学提升等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勇担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南科人的贡献。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南:伏季休渔结束 渔船避风暂缓出海

  • 绿意奔涌大运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加载更多